
侨友文苑(第139篇)
昆明翠湖红嘴鸥的家
图文-许登仕(印尼归侨)
一到冬天,心里总挂念一件事:红嘴鸥飞来昆明了没有?到翠湖安好家了吗?
女儿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强烈愿望,希望去翠湖的日子早日到来。
在第一次看见红嘴鸥之前,我对这些精灵没有多少的认知。后来,我在网上查阅到一些相关诗篇,对红嘴鸥有很生动的描绘,比如,“莫笑身轻不如鹰,谁知傲骨胸中藏。朝观日出逐白浪,夕看云起收霞光。”又如,
“烟沉海色任风狂,鸥鸟穿云破渺茫。生就一双掀浪翅,傲然上下视寻常。”我于是对这些精灵有些神往了。
第一次看海鸥的日子终于来到!五年前的一天,女儿驾车带着我们两口子向昆明翠湖方向奔驰。离翠湖不远时,已可看到不少白色的鸥鸟在晴空展翅翱翔。她们穿越过千山万水,长途跋涉来到春城过冬,我心底生发了一个念头:这是一种有灵性的鸟,她们是精灵,她们和春城人民一道迎接春天的到来,她们是祥和的,她们是吉祥物。
终于来到了美丽的翠湖,首度来造访神往的红嘴鸥!
红嘴鸥来了,红嘴鸥来了,她们用叫声与人亲近,用翻飞描画长天杰作,这时,我感觉到了大自然的美向我舒展。我想起原先对海鸥不当回事的想法,感到自己太木讷了。我又感到,自然中的美妙,要亲自去发现,如果远离了自然,心就像是无歌的死池。
这一天,女儿买了许多海鸥喜欢吃的食物。女儿心细,米泡、手撕小面包等食物,红嘴鸥肯定爱吃,买了好几袋,还嚷着要在翠湖再多买一些。
翠湖公园里已是游人如织,在这里,我们可以目睹人与动物的和谐互动。海鸥也确实逗人喜爱,你看你看:她们有时像一阵雨点一样洒落在湖面上,有时突然又像喷池里的水向上喷冒,一大群红嘴鸥朝着一个方向飞腾而去。正是:生就一双掀浪翅,傲然上下视寻常。
女儿依着栏杆,不停地发出“咕咕,咕咕”的招呼声,时不时把撕成小块的面包向湖面上投去,只见好些红嘴鸥同時俯冲啄食,好像海洋公园海豚在表演,那一幕幕情景,真是妙不可言。我搶鏡头拍下了那精彩的一刹那。你看你看,红嘴鸥的嘴唇好像带着甜蜜的微笑,红色的嘴像似开口的红石榴;湖面似乎是一架特大的钢琴,红嘴鸥羽翼舞动、脚爪擺动宛若彈奏五线谱;观赏的游客,此时恰似在傾听贝多芬美妙的小夜曲。
我们还来到海鸥老人吴庆恒的雕像前,看望这位很有爱心的老人。他是昆明市退休工人。每年冬天,当红嘴鸥迁徙来到昆明翠湖的时节,他几乎每天会从市郊赶二十几里路,来到翠湖公园,关爱这些来自远方的客人。他用并不丰厚的退休金的近半,购买饼干、面粉、鸡蛋等食料,饲养这些可爱的精灵。据老昆明人回憶說,老人向湖上咕咕咕咕長声呼喚,红嘴鸥听到熟悉親切的声音后,蜂拥飞翔而至。有的站在老人的草帽上,有的落在老人肩上,有的飞在老人的手心上,有的靠近老人跟前,红嘴鸥同老人和睦相处。
老人于1995年12月20日辞世,享年71岁。人们感动于他生前的义举,在翠湖公园建造了他的雕像,命名为“海鸥老人”,怀念他,寄望将他的爱心继续传扬。
翠湖成了红嘴鸥的家园,不来这里看精灵,对生活在春城者或者来访春城者,都是一种遗憾。你来了,精灵让你陶醉。你爱上她们,有时间就去看望她们,回到家里,一定会唱一首暖心的歌,或者在睡梦中笑出鸟的声响。
作者简介
许登仕,1943年3月13日生.出生在印尼苏门答腊占碑,1960年7月从巨港乘鄱阳轮回国。1963年昆明第十四中高中毕业,1964年由昆明华侨补校考入云南省昆明师范学院外语系。1969年到军垦农场锻炼,1970至2000年从事外语教学,2000年6月在曲靖退休。

和红嘴鸥永远相伴的翠湖公园“海鸥老人”吴庆恒先生雕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