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马龙“太子”称号的来历,张继科等被当枪使了

(2017-05-10 20:18:16)
标签:

马龙

张继科

乒乓球

许昕

世乒赛

分类: 乒乓球方面原创

一直以来马龙都有一个听着不错、但实际上是贬义的外号——“龙太子”。很多人对马龙崛起的过程提出了质疑,所以便以“太子”二字冠之,即“反正马龙是上面定好的人,所以什么比赛机会都给他,可惜苏州世乒赛前仍然不堪重任”。

本文仅就我个人的经历,谈一谈这个名词出现的前世今生。

首先基本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称号一开始属于中性偏褒义的词,因为08年奥运会以后,随着王励勤、马琳、王皓年龄的逐渐增大,大家理所当然把小将里成绩最好的马龙视作是他们的接班人。在中国,这种人被称作“太子”是很正常的文化习惯,其中没有什么贬义——谁不想做这种太子呢,是吧?

但是后来的情况我们也知道,马龙大赛表现不理想,还连续在08世界杯、09世界杯以及10世乒赛团体比赛中输外战,于是就有球迷感慨马龙接班不易,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成皇帝。但到现在为止,这个绰号至少也是没有贬义的。


真正导致这个称呼变质的,是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张继科夺冠后引发的一些争论。

  • 一边,是被国家队开除的“屌丝”球员;
  • 一边,是国家队多年栽培的绝对主力。

结果却是,屌丝逆袭成王,而且一鼓作气拿下了大满贯,而主力却被晒到了边缘,差点连奥运会团体都没报上去,于是就有好事者站出来抹黑“太子”二字:你看,这就是只靠照顾、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吧!

平心而论,这种腔调是典型的事后诸葛亮心态,不外乎就是为了满足某些人为了证明自己见解高人一等的虚荣,外加一些老生常谈——国家队待人处事不公,有黑幕,巴拉巴拉的。


问题是:

  1. 马龙确实是83一批(王皓、陈玘、郝帅)以后最耀眼的国乒小将,国家队不栽培他栽培谁?当时张继科好像刚从省队调回来,水平已严重下滑;许昕好像还没进国家一队;88~90年一批也就这三个人成就比较大,不培养马龙培养谁?作为最耀眼的新星,在王皓仍然肩负主力的情况下,国家队自然应该在大比赛中磨练马龙,这是很正常的安排,有什么值得指责的?
  2. 看起来马龙多很多参赛机会,但实际上呢?世乒赛他也就比许昕早一届参加而已,张继科要是不和教练发生,横滨正常情况应该也是会去的(张超可能就去不了了)。世界杯的话,马龙虽然比张继科、许昕早参加08、09年的比赛,但是10年身体出状况,国家队还是毫不犹豫地让张继科顶了上去,而11年鹿特丹世乒赛张继科夺冠后更是非常公正地“剥夺”了马龙之前所谓的待遇(事实上本来就是他水平所应得的),将11年世界杯和12年奥运会的机会全给了张继科,这里面哪里有不公正?
  3. 不管张继科被退回省队是什么原因,但起码我从没听说过这事儿和马龙有什么关系,只听说过和另一个运动员有这里那里的联系,当然,也只是传闻罢了。既如此,冤有头债有主,反正这笔账也不能算到马龙头上嘛!
很显然,有人就是借着张继科的幌子、煽动一部分单纯的蝌蚪们来攻击马龙,挑起两边粉丝的争端,背地里更是直指国乒上层。我并不相信这些人是真正的球迷,因为真正的球迷绝不会为了捧一个人而踩另一个人——都是伟大的乒乓球选手,攻击对手还不就是对自己的侮辱?

不过好事者要是拿不出一点像样的“硬货”,这个外号也不会传得这么广,不得不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一、关于郝帅


关于马龙“太子”称号的来历,张继科等被当枪使了

第一个被拿来证明马龙“上位不正”的枪其实并不是张继科,而是郝帅,因为2006年不莱梅世乒赛团体赛,郝帅就是被马龙给竞争下去的。不过说实话,当年大家还不怎么认为郝帅多冤,只是觉得可惜,但是在11年以后,他又被拉出来了。

那么事实上呢?

郝帅当年并没有获得直通的资格,而且前一年上海世乒赛又输了外战,打法上没有王皓那么稀缺,年龄上没有马龙的优势,被马龙取代是很正常的,根本没什么值得一提。但是有人又将后来郝帅“耳光门”事件和马龙联系到一起,反正转个圈下来,马龙也好郝帅也罢,都只是手段,骂国乒才是目的。

二、关于成绩


归根结底,马龙被诟病的根源还是早几年没打出成绩来——和他实力相匹配的成绩。但是凭良心说话,作为一个1988年出生的运动员,在27岁前拿到世乒赛铜牌、世界杯冠军也不差。只是大家对马龙的期望至少是世乒赛冠军垫底,大满贯很正常,结果“拖拖拉拉”了近十年才这点成绩,确实让人有些不舒服。

许多现在的年轻龙粉们不知道的是,那段时间,有许多老龙粉们都开始对马龙失望了,有些真的被气到、伤心到了。尤其2014年世界杯输张继科,马龙身上最后的一层“遮羞布”都被撕掉了:以前都说张继科是运气夺冠,现在给你们俩一次三大赛的机会了,还不是输给他了?

别说球迷朋友了,就是马龙自己当时也有些心灰意冷,甚至做好了退役的想法。可以说,如果当时的马龙退了,那这辈子就会成为某些人眼中的笑话,因为这些人不会懂得去尊重和理解竞技体育的残酷,以及一个运动员的付出。他们眼里的乒乓世界,不过是另一个娱乐圈罢了。

最终,马龙用成绩堂堂正正地上了位。但这也折射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没有成绩的话,他可能永世不得翻身。你看现在还有几个人说马龙是“太子”的?


不是每个看乒乓球的人都是打乒乓球的,或者说,在现在的中国、尤其是年轻人里,不打乒乓球的人已经远多于打乒乓球的。所以在他们眼里很容易形成这样的印象:马龙成绩不如张继科,张继科崛起很传奇,那么马龙就必须做那个《张继科励志鸡汤故事》中的反面人物。

但现实却是:

  • 一场比赛,一定会有输有赢;
  • 但对于辛勤努力付出的运动员们而言,人生没有输家!

希望每个还没达到满意高度的运动员们(尤其最近写了好几篇文章的那位)都能如愿以偿,至少,在还没退役前再逼一逼自己。虽然不唯金牌,但是夺冠毕竟是竞技体育的目标之一,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而且前面也说了,赢和输,在有些人眼里能看淡,但是在很多人眼里却是评判你的唯一标准,so,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何况,冠军,这也是你自己的目标,不是么?

但是如果最后仍然不能如人意,那也请别介意,因为人生不止有赛场,上帝可能没收了你的金牌,但是前面留给你的,可能会更精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