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了

标签:
杂谈 |
http://s14/middle/649d796bt83aa0ac5730d&690
今天发烧,实在撑不下去,一个人跑到同仁医院去看病.
印象当中好像从来没有一个人去看病的经历,一个人在外的时候似乎很少生病,以前在家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陪着去看病,所以对看病的程序几乎是一窍不通,今天才发现是那么的繁琐.量体温,挂急诊号,缴费,看医生,开化验单,缴费,验血,送血,等结果,再看医生,开药,划价,缴费,取药,简单的一个病毒感冒,却需要楼上楼下跑十几趟,对于一个生病却要独自看病的人来说,的确是非常折腾.
验血的时候,看见一个三岁的小男孩,因为发烧由爸爸妈妈抱着来医院,针刚刚扎进他细小的手指尖,他就疼得哇哇大哭起来.他的爸爸妈妈对着他又是哄又是亲,结果竟然在几秒钟之内破涕为笑.父母的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让孩子们在瞬间找到安全感.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在年幼时期的孩子父母的关爱,直接影响孩子长大之后的心理健康.记得我小的时候,是个爱生病的小孩.几乎每个礼拜都会发一次高烧,所以爸爸妈妈常常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抱着我骑车飞奔医院小儿科的急诊室,那还是个没有汽车的年代,爸爸总是把我紧紧地裹在怀里.一到医院妈妈就快速熟练的帮我挂号排队,最快的速度送我到医生那里.而小儿科的医生似乎也因为我多次生病而跟我们混熟了,每次一看到我来了,就开玩笑的叫着:"小病美人又来啦!"记忆中有爸爸妈妈陪着的生病的日子,似乎并不那么难受,因为有爸爸妈妈在身边.
三岁的时候,因为药物过敏,得了急性障碍性贫血,一早上起来,鼻子嘴巴里都在冒血,浑身一碰就紫,只要哪里破了,就流血不止,所有的症状和白血病一模一样,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就下了病危通知单,还对我妈妈说,你可以考虑再生一个孩子了。可是爸爸妈妈完全没有要放弃我的意思,抱着我四处求医,寻求任何诊断和治疗的方式,最后通过骨髓穿刺证明我是对药物过敏而不是自发性的白血病。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我们全家大部分时间是在医院里度过的,记得每天抽血的时候,我都很害怕,爸爸把我搂在怀里,挡住我的眼睛不让我看,然后教我大声的唱歌,一首歌唱完,血也抽完了,有时候因为血很难止住,染红了我的故事书。所以我说我的命是捡回来的,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做运动员的时候我又进入了生病受伤的另一个高峰时期,骨折频繁到几乎是一处刚好,另一处又坏了。一次比赛之前,医生诊断我膝关节髌骨骨裂必须打石膏休息,我和爸爸妈妈以及教练,在医生的办公室里谈了很久很久,后来我急得哭了,求医生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拼完比赛再打石膏,医生火了,对着我的爸爸妈妈咆哮道:“你这孩子是不要命了吗?”爸爸妈妈没有强迫我打石膏,因为对于曾经做过运动员的他们也深深地明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一年一次的比赛机会对我来说真的非常非常的重要。最后,医生只好妥协,答应我在训练的时候将石膏拆下来,绑上绷带,训练结束再由爸爸替我绑上。可惜这样的治疗方法实在是一点儿也不奏效,因为运动强度实在太大了,于是,爸爸妈妈又四处求医,找到了一位中医大夫为我针灸减轻疼痛。
最艰难的一次是我得了严重的病毒感冒,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在几天之内造成了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高烧不退,危及生命。医生发出了严重的警告,可是我的确不能再耽误训练。爸爸妈妈为了确保教练安排的训练在我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三天两头请假到运动队跟教练求情,最后只能购买价格高昂的进口药来提高我的免疫力。
而以往这些生病的时刻,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我从来都没有感到孤独和无助。今天一个人在医院,尽管只是该死的病毒感冒,但是由于要一个人处理所有的事情,顿时感到自己无比的可怜。看着急诊室里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那些颤颤巍巍的老人,受伤的青壮年,也有虚弱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家人的陪伴,突然想起这些年来,一个人在外的日子,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一个人去医院呢?想到这里,心里一阵内疚。
如今的年轻人,特别是独生子女,好像越来越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却很少真正的去关心自己的父母,觉得父母为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应当。有些年轻人甚至把自己的孩子都直接交给自己的父母来抚养,继续无忧无虑的做自己,却从未感受过作为父母的责任与担忧。如果有一天,父母真的病到了,自私的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担负起照顾他们的责任了呢?
孩子欠父母的,是一辈子也还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