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进行曲》《噢!苏珊娜》 小学三年级音乐第5册 第3课 好伙伴 第一课时

标签:
福斯特美国同伴进行曲噢!苏珊娜噢苏珊娜 |
分类: 音乐教学教案 |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知道不同国家的人们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友谊能让所有的人享受阳光和快乐!
教学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3、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乐曲《同伴进行曲》
2、表演歌曲《噢!苏珊娜》
教材分析:
1、吹奏乐《同伴进行曲》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在4小节引子之后,由高音乐器奏出了刚健、有力的进行曲主题
主题旋律的后半部分出现了多次大跳。音乐显得更为明朗、活泼:
当主题反复一遍时,一个柔美如歌的对位旋律与节奏短促的主题旋律相伴进行,仿佛两个性格迥异的好友携手同行:
http://image.17173.com/bbs/upload/2006/02/04/1139054653.gif小学三年级音乐第5册
1、引导学生聆听《同伴进行曲》,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管乐器(包括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及玎击乐器)演奏的进行曲。,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噢!苏珊娜》,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作品,音乐作品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初步感受音乐作品中表现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的一种向往。
3、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噢!苏珊娜》,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珍惜伙伴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节奏感及视唱能力。
3、能独立演唱歌曲。
4、用简单有趣的方式使学生理解图形谱的含义,让学生用图形谱表现音的高低起伏和快慢。
教学难点:
1、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以及切分节奏。
2、弱起的唱法。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电脑。
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同伴进行曲》
二、表演歌曲《噢!苏珊娜》
同学们下边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哦!苏珊娜》。这首歌曲创作于1848年,它的作者福斯特以一百美元把版权卖给了一个音乐出版商,一个黑人乐队表演后,一夜之间,这首歌就引起了轰动,成了立即流行的“民歌”,现在这首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下边就请同学们一块来听一下。
1、完整的聆听歌曲。
“下边就请同学们看着歌词再来聆听一遍,这一次请同学们注意歌曲中反复的地方和歌曲的开头。”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学习中非常的重要,想一想是谁每天和你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一起跳舞,朋友之间应该是真诚的,是友好的,是团结的,那就请将你最好的东西与你的朋友一起分享吧。让我们手牵手一起听着音乐、踏着节拍走出教室吧。下课。
四、课后反思
《噢!苏珊娜》是一首美国的乡村歌曲,情绪比较活泼、欢快。苏珊娜是一个美国的小姑娘,这首歌是由她的好朋友送给她的。由于这首歌曲是由英文翻译过来的,所以歌词比较拗口,再则这首歌曲当中有弱起节拍、切分节奏,因此学习歌曲成了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了解歌曲,我采用了反复听唱的方法,一方面使学生熟悉歌曲的旋律,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节奏,同时为学生学习跳邀请舞做铺垫。这一环节学生的掌握还可以。
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反复聆听,使他们对歌曲有大致的了解,大部分的学生还是能学唱,也有小部分的学生不会唱,在难点解决的过程中,由于三年级的学生乐理知识掌握不多,所以我只简单的采用难句跟唱的方法,讲解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摸索更好的方法。
由于这首歌的风格特点,所以在最后的环节中,我让学生模仿美国乡村音乐会的形式开了一个音乐party,学生的表演欲望很高,课堂气愤很活跃,但是在创作动作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又很欠缺,很多学生只会模仿,自己想动作很难,这也是我们以后在课堂中需要加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