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巡逻兵》《我是草原小牧民》小学三年级音乐第5册 第2课 草原 第二课时

标签:
内蒙古我是草原小牧民宋体我是草原巡逻兵全曲 |
分类: 音乐教学教案 |
教学内容:
1、聆听《草原巡逻兵》
2、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材分析:
1、《草原巡逻兵》是人音社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一首笙独奏曲,又名《草原骑兵》。乐曲采用了内蒙古民歌的调式,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音乐引子部分以悠长婉转、节奏自由的散板仿佛把我们带到了内蒙古苍茫辽阔的大草原;紧接着主题一在马蹄节奏的伴随下,主题由弱到强地出现,好像草原巡逻兵们由远而近的奔驰而来;随后,这个主题通过旋律简化的手法,变为雄壮的进行曲,刻画了巡逻兵威武矫健的主题二形象;接着,这一主题又拉宽节奏,由笙用单音吹奏,清新优美,婉转如歌,抒发了战士对草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这就是主题三的音乐形象;乐曲最后在渐慢减弱的乐声中结束,宛如巡逻兵纵马远去,渐渐地消失在一望无垠的草原深处。
2、《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儿童歌曲,明快的旋律、跳跃的节奏很具有舞蹈性,也表现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的喜悦心情。歌曲为2/4拍,四个乐句的句尾和句首基本采用了八度跳进,表现了小牧民手擎洋鞭,快乐欢唱的形象。第三乐句在节奏上做了变化,八分休止符的运用,尽情的抒发了对美丽家乡的赞美之情。歌曲的衬腔“啊哈呵”是该曲的扩充部分,舒展的节奏,富有动力感的旋律,表现了小牧民豪放的性格和放牧时的愉快心情。最后重复了第四乐句的曲调,天真活泼,自豪的情感表达了草原儿童对自己家乡和甜美生活的赞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聆听《草原巡逻兵》,培养学生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中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的内蒙古民歌的音调,引导学生动手主动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3、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我是草原小牧民》,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用自豪、欢快的情绪表现出草原小牧民喜悦的心情;
2、让学生能流畅地唱好曲调,培养学生对唱名的熟悉程度及唱准曲调。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聆听《草原巡逻兵》
导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1页《我是草原巡逻兵》,看到书上三幅图了吗?图上的人们在做什么?
那现在请同学们一边听录音一边为三幅图的顺序标上序号,并说明原因。(可从速度、力度变化分析)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听主题曲调,(情绪怎样?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出示主题曲调,学生看曲谱多听音乐,并随音乐哼唱,体验蒙古音乐的风格。
3、
4、师生交流答案:主题变化发展。
5、
6、
二、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
刚刚我们听了《草原巡逻兵》,随音乐体会了骑马奔腾在大草原上的感觉。那你们知道骑在马背上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吗?骑马的人被称为什么吗?(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1、听音乐。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去感受下小牧民骑马时的心情。(熟悉歌曲,了解歌曲情绪);
2、听音乐:学生跟着录音在听到“啊哈啊哈呵,啊哈啊哈呵”这句时和录音一起唱。(体会自豪之情);
3、指导学生按2!4拍强弱规律一边击掌,一边朗诵歌词;
4、随电子琴伴奏跟教师一句、一句练唱;完整唱全曲;
5、歌唱接龙:教师一句,学生接下一句;
6、跟录音伴奏带男女生按教师手势分开来唱;
7、指导学生跟录音伴奏带一边唱一边自创动作表演,表现出小牧民自豪、欢快的情绪。
8、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三、编自己的歌
1、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mi
sol
2、
四、课堂小结
我们学了《我是草原小牧民》,感受了小牧民自豪愉快的心情,以后我们还会学习其他民族的歌曲。希望同学们课下也能去搜集一些民族歌曲,丰富自己的音乐视野。
五、课后反思
《我是草原小牧民》是一首带有浓厚草原风格的儿歌,旋律流畅自然,朗朗上;情绪热烈、欢快;节奏跳跃性强,非常具有舞蹈的律动感,表达了草原小牧民放牧时喜悦自豪的心情。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同时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蒙古族舞蹈中的常用动作。所以在课前我让学生简单做了一些准备,查阅了一些蒙古族风土人情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