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性如苇草的女孩

(2011-01-23 16:32:01)
标签:

中越

楷体

gb2312

苇草

枕水人家

感悟

生活

杂谈

                                     性如苇草的女孩  

 

        http://s6/middle/649cd297h9a64bb0f2803&690

 

     夕阳在水天一色的相衔处淬落,那一抹霞光映红了天,映红了水,映红了一望无际的苇草地。

     面前放着一张卡片。画面简单却深邃,让我着实地喜欢,卡片的背面,写着几行清秀的字:“我们应该安之若素,在繁华背后,古老的街是一条船,春水如天,我们以手为桨,在黄花中安然过渡。”除了这张卡片,还有不尽的回忆。

 

     她和我想象中的江南女子有许多重合的地方,白皙的皮肤,娇红的嘴唇,瘦小的身材。悲伤的时候,忧愁会像水一样在脸上荡漾来荡漾去,高兴的时候,笑容会像花儿一样在眉宇间绽放。她身上散发出来的气息,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让人不得不去注意她。

 

     我们相识缘于她写的一片文章《枕水人家》,一字一句,我都细致去品,不只品文,也在品人。她所写的江南景色,让我不经意地留下了恬静、清幽、古色古香的印象。“绿树新芽,流水人家,悠悠船行,青瓦白墙。青石板巷,旧居平房,被人间烟火熏陶过后,这一方水土沉淀出岁月的味道。缭绕的炊烟,人的气味,人的动静,历历如绘,遥远又熟悉。”

 

     那么恬美的意境,是我这种粗犷生活的人体味不到的,说起她的生活,却让我吃惊不已,母亲早逝,父亲工作在北方,很少回家,她和奶奶生活在江南水乡,一老一小,很少体味家的温暖。小的时候,身体很弱,经常被人欺负,被别人说是捡来的,没人要的孩子,有时候还会受别人的打骂。可是,她从来没有哭过,甚至于不告诉奶奶,怕奶奶伤心,直到12岁奶奶病逝,才随父亲来到北方。她不愿意接受父亲在北方的家,所以一个人住在离学校不远的居民楼,父亲定期来看看她。这样的生活经历却可以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句子,这才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我曾经形容她是一棵苇草,因为她让我看到了一棵表面柔弱,内质却很柔韧,不论风吹雨打,总会重新直立起来的苇草。我曾经想过,或许支持着她,让她乐观看待她的生活的动力,是她的笔,她的回忆,她的童年水乡的回忆。而我真正品到的,是更珍贵的。那就是,她的文章的魅力,缘于她的乐观,缘于她的思想,缘于她的如苇草般的品性。

 

     当我们谈起人生的时候,她微笑着对我说:“我们生活在一些雾的边缘,对于不想听的可以充耳不听,对于不想看的可以视而不见,那些挣扎,那些拼搏,全不过是歇斯底里的阵痛,不如让阵痛沉淀,沉淀出所有的昨日悲欢。遇到曾经恨过的人,要微笑着向他打招呼,因为他让你更加坚强。”看着她平静的脸,她的一字一句,像一股细流,不知不觉侵入了我内心无人挖掘过的僻壤,那里的干土,被这股细流润湿了,她在困难中“安然过渡”,没有怨言,因为她是一棵有头脑的苇草。

 

     其实,人都是这样,就像苇草一样,在狂风中越挫越勇,在寒流中越挺越直,这都在于人思想。当你在人生路上第一次摔倒的时候,你会抱怨生活为什么这么不公平,然而扪心自问:“我为什么摔倒?”最后重新站起来,去迎接更新的挑战。当你N次摔倒的时候,或许你已没有抱怨,只是无奈,但你回头望望,你已经被磨练得柔韧而刚强。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那南国女孩无意中践行了这句话的哲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