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似一粒清冷的种子
http://s5/middle/649cd297h94bd0d74acd4&690
折柳,似一粒清冷的种子。
第一次知道折柳还是在那场渭城朝雨后,摩诘一句“客舍青青柳色新”,阳关道上,顿时纵起多少相思。再闻折柳,是唐朝韩君平在安史之乱中与妻子柳氏离散,烽烟不再时请人携黄金与一页诗文寻访,那诗文便是《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然而,若干年后的柳氏已经削发为尼,自不胜遗恨,呜咽之余回信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从某种情感上来说,错过,也是一种逝去,只是它所处的境地尚不是十分的明朗,当你在惆怅的岁月中发现不经意间逝去的一切时,已经无法挽回,无法后悔了。也许这很残酷但更残酷的往往是现实的。正如当年拍着红牙檀板唱着“花褪残红青杏小”的女孩如今依楼凭栏远眺,呢喃“春色将阑,莺声渐老”云云,就不难体味其中的凄凉了。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意在“柳”与“留”谐音,可那些出关的,下江南的,出塞的人又有几人能回?只余痴人空牢骚。
折柳未曾留,原来可以如此错过。想起《边城》里翠翠等得憔悴红颜的错过,是不是也有一曲折柳呢?
所谓世间悲欢离合,其中苦涩自不必说。只是多年情感已逝,缘分散尽,纵“枝上柳棉吹又少,”在这一场错过后,又有几人还能有“天涯何处无芳草”的洒脱呢?
纤绵妩媚的柔柳已然是一种象征,纵然情缘已逝,离别既定,惟有细柳款摆,柔肠寸断。历史的天空不容许平行亦不许吻合,最好的结局莫过于无言的错过。历史的天空清浅却又深邃,柳絮飞花的日子惟有折柳一问了。
是三变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般离别情苦,未语凝噎,还是欧阳醉翁“手种堂前垂柳,别年几度春风”的大气决绝,抑或是那“河畔青芜堤上柳”续写万般新愁?就连远在英伦的康桥也目睹过折柳的离别。
康河的柔波里荡漾的水草,那河畔的金柳,真的是夕阳中的新娘吗?还是多情的戏子暧昧的优伶血红的魅影和历史的又一玩笑?
现在回想起来,有一些东西是剪不断的,纵然已逝,魂牵梦绕的仍是别有一般滋味。
世事沧桑,人果真不能转世,世也未必有轮回。该走的终归是要走的,留下的也还会是命运无情的嘲弄,这,就是人生,任你恨去吧,要么驻足,要么随风前行埋一粒清冷的种子等待再一次错过时开出世间最苍白的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