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美国期货专家“市场轮廓理论”的作者施泰美亚总结出一个非常精辟的公式:
交易结果=市场理解×(交易策略 自我认识)
从长期看,交易成绩是一个人以他的整体或全部投入到市场中运作的结果。交易者投入的不仅是资金,精力和时间,交易者的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同样不可或缺,更为微妙的是交易者的品性趣向、哲学价值观、艺术素养以及宗教信仰都会对最终的交易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褚:如果让我用更加白话的来解释这句话,交易结果=价值分析x(技术分析 心态),所以啊,我还是那句话,不要抛弃任何一种投资风格,即使你不用它,它也是有用的。 它的用处就是帮助你更好的理解市场,热点,价值,技术,仓位。。。。。。)
市场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赤裸裸的你,尤其完全真实反映出你内在的一切。你所有的外包装和面具都毫无用处。甚至法律都没有市场来的公正。一个投机者短期的盈亏有一定的偶然性,但长期而言,一个交易者的盈亏一定源于某种内在机制的推动。价格有走势图,每个人的资金曲线也是一个走势图。就这个角度看,我们实际投资的是自己。(褚:我自己交易,有两个图,一张是收益曲线图,和沪深300对比的。一张是跑赢市场点位走势图,判断的是账户是不是一直在和市场拉开距离。有时候因为熊市,收益不理想,但是只要不断地和市场拉开距离,你的操作还是合格的。)
意识与无意识
我们常说‘我无法控住自己’。这个我就是有意识的头脑,这个自己则是内在无意识的冲动。我们内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我们既是控制者,同时又是被控制者。
人的意识那部分只占10%,
意识是人智力和理性的那部分,这个意识不太稳定,经常处于摇晃、犹豫不决的状态。人的意识来自后天的培养,如社会规范、礼仪、观念以及学校的教育。人有意识的部分不是先天就具有的,也不是内在的自然成长,而是人在长大过程中家庭和学校强加上去的,它只是一个面具,所以它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力量。
无意识是盲目的冲动。它是与生俱来的习气,所以它有着强大的力量。我们内在的贪婪、暴力、愤怒、嫉妒、性欲等等这些都属于无意识。这些习性是文明社会所谴责的,所以这些无意识被我们压抑在内在的暗处,但它们仍然在内部沸腾,随时跃跃欲试要挣扎出来。
我们行动的力量往往出自我们的无意识,而不是出自有意识的决定。
这和我们通常所认为的恰好相反。当我们内在意识和无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最后占上风的往往是无意识。意识可以做出一个决定,但这个决定的背后却没有力量的支持。
有一个伊索寓言非常能够说明这一点。
一天一只乌龟来到河边准备过河,这时一只蝎子上来搭话说“我也要到对岸去,你能不能把我放到你的背上载我一起过去”。
乌龟笑着说“你以为我是傻瓜吗?一旦你在我的背上的时候咬我怎么办?我可不想冒这个险”。
蝎子不屑地说“我看你白活了这么多年,你连基本的逻辑都不懂,如果过河的时候我咬了你死了,我不也跟着淹死了吗?”
于是乌龟就同意背蝎子过河,刚过了河中央,蝎子还是咬了乌龟。
乌龟临死前问蝎子“你的逻辑哪里去了?”
蝎子说“我也后悔,我自己也活不成了。我是承诺过不咬你,但这不是逻辑的问题,我可以那样说,但实际上我做不到,这是我的本性,理智上我知道不应该咬你,但我没有办法不这样。”
意识和无意识经常处于冲突中,意识像是狱吏,无意识如同囚犯。这是人类大部分紧张和焦虑的根源。任何压抑都创造出焦虑和内在的混乱。正是因为我们内在无意识的骚动才使得我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很不自在,我们对别人的寻求,对各种活动的热衷都只是逃离自己的方式。
奥修的进化观
印度的神秘家奥修认为整个宇宙进化的过程就是从无意识进化到有意识的过程。他的进化论比达尔文的进化论更广延和深刻。
按照他的观点,无机物的石头是完全的无意识,植物已经有了一点意识,动物里面的意识更多一点,所以更活跃。
到了人的阶段意识变得更多一些,但人内在是分裂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认识力和意欲之间有很大的冲突,所以人是最痛苦的。
一个人的智慧越高,意欲的成分就越降低。无意识是内在的黑暗和混乱,无意识的状态就是痛苦。意识是一种光和照明,是一种内在的清晰与和谐,意识是本能地充满喜悦的。
所以
人性的缺陷
大多数投机者在市场上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人性上的盲点毫无察觉,他们多次掉进同一个陷阱中。
(褚:我之前讲课中提过,散户大多失败在最常见的问题上。追求完美就是其中之一,永远想完美,永远把不赚钱的一次操作推翻,认为错了。我说,止损就是一次正确的操作!)
1、主观、扭曲的智力。大部分情况下,智力受意欲的操纵,尤其在你涉入你的情感和愿望的情况下,相信这样的智力就等于相信一个瞎子的眼睛。
2、就我们目前的内在而言,我们还没有一个中心,我们的内在是由很多不同甚至相反的部分拼凑而成,有很多不同的声音在叫嚣,我们的内在是一个乌合之众。我们常常做出一个决定,但很快又后悔了,因为没有一个中心能够做出真正的决定。一个人无法承诺,因为他的内在有很多相互矛盾的东西各自为政。我们有时无法入睡就是因为各种矛盾的思想在头脑里不停地撞击。
3、头脑会制造幻觉蒙蔽你,安慰你。如果你过分渴望一个东西,头脑就会制造幻
在交易过程中智力与意欲的运作
在建仓之前,一般人能够保持相对客观,但不可能绝对客观。人就是过去所有经验积累的产物,每个人受过去的经验、积累制约。有人偏乐观,或偏悲观。乐观的人擅长做多,悲观的人则热衷于做空。
但建立头寸后我们甚至无法保持相对的客观,大多数人绝对主观。智力被意欲所收买,这时的智力无法被信任。头脑无法理性的思维,无法公正客观的分析市场。
相反意欲操纵了思维,意欲寻求头脑思维对自己的错误决定给予支持,寻求合理化。
这时的头脑思维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展开工作,它排斥任何相反的观点,对任何不利于自己头寸的盘面迹象和信号视而不见,这时的思维有倾向性,因为染上意欲的色彩。
正是因为这样,交易前的计划,策略至关重要。就好比潜水运动,下水之后要执行的要完全按照在岸上制定的计划。
一旦进入市场,头脑思维就变得不可靠,完全无法信任。所以建立一个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非常有必要,例如止损。我们常常无法执行事先计划好的止损,而且还会为自己不止损寻找理由,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放纵自己,等等看,放大止损,有第一步就有第二步,最后造成重大亏损。
头脑还有这样一个倾向,你应该去做而你却不想做的事情你会去推迟,这是欲望的一个诡计。这就是止损被一再推迟的原因。无意识的冲动对投机交易活动的巨大杀伤力。
在交易过程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我们事先对这次的交易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推理,制定了周密可行的策略,但真正落实到交易活动过程中却变得面目全非。因为我们对于无意识的冲动给交易活动带来的冲击还没有充分的认识。
我们理性的部分,有意识的努力那部分就像是一个菜农,他小心而勤劳地耕种和照料着自己的一块菜地。我们内在无意识的冲动犹如一头狂躁的野猪,它随时都会闯
大多数情况下,人非理性的部分,冲动的部分无法约束自己。它常常不是根据理智上的对错,事实上的对错来行动,而是按照自己的本性和喜好来行动。就像伊索那个寓言里的蝎子。我们明明知道重仓是不好的,频繁交易是不好的,与市场赌气是不对的,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办法不这样。所以无意识的冲动对交易活动的最终结果有着非常大的破坏力。其实野猪和菜农都是我们内在的部分。谁占据主导地位将决定我们整个投机生涯的成败。
永远记住:我是所有发生在我身上事情的原因。但自我总是向外找借口,一旦什么事情出错,我们通常首先要保护的就是自我。自我会去怀疑一切,唯独不去怀疑他自己,其实我们的自我才是最可疑的。所以一个人首先要变得真实,这是在市场上能够成功的首要条件。一个虚假的人很难在市场上生存,因为他不习惯面对事实,他会自我欺骗。
几个常见的交易心理陷阱
抗争的心理
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都是建立在抗争和竞争的基础上,如征服自然,战胜各种艰难障碍,与困难搏斗。这种意识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内在。当我们进入市场还是带着这样的心理意识。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各行各业的精英,成功人士来到市场,但他们失败了,而且遭到了比一般人更彻底的失败。这是因为这些其他行业的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很强烈的自我,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失败,也非常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失败。他们的成功使他们的个性变得很坚硬,所以当市场变得对他们不利的时候,他们不懂得屈服和退让,而是采用抗争的态度,直到被摧毁。
在市场要生存下去往往需要一些反人性的品质,柔软而有弹性的交易者更适合投机市场,坚硬的人很快就会被淘汰。老子非常赞赏柔软的品质,他说柔软的东西更有生命力。当飓风来临,柔软的小草能够安然无恙,坚硬的大树却被连根拔起。
在人性中有这样一个几乎是最顽固的倾向,那就是扞卫自己的观点和不情愿承认自己在判断上出现的失误。所以一个人不管自己是对是错,都会把自己的态度坚持到底。因为那个观点是自己的观点,所以他扞卫的不是真理,而是他的自我。
人性为什么喜欢抗争?因为通过抗争、摩擦、否定,对别人说‘不’,一个人的自我就会被增强。通过抗争他会觉得自己是强有力的,觉得自己是个人物。顺从,屈
人性中这种抗争的天性,这种不愿意屈服,不愿意放弃自己的错误的态度是交易的最大障碍。(褚:反省自己,远比挑别人错难的多的多! 证监会主席和基金经理频频点头。。。。。)
追求完美的心理
追求完美是一种非常贪婪的心理,是一种极端的心理。因为追求完美,你就不允许有一点瑕疵,就不能承担哪怕小小的损失,该止损时就难以下手执行。因为追求完美,一个人就试图抓住所有的波动,不希望漏过任何行情。每个人都有自己局限性,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追求完美的心理很容易导致重仓交易和频繁交易。(褚:追去完美其实是一种对于市场认知不足的表现,不懂概率、博弈、不确定性。。。。。。说白了,就是想战胜市场,最终往往是摧残了自己。深刻认识了市场,心态也会到另一种境界。)
毕其功于一役的心理
把单次交易的结果看得过重,图谋在一次交易中暴富。或者拒绝在明显看错市场的情况下止损离场,像守寡一样坚守亏损的头寸。
股票交易是长期的过程,没有必要为一次交易的结果弄得要死要活,死去活来的。有时候接受一些小的损失是非常健康的,这样就能够预防大的亏损。这就像适当的感冒对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有益无害。(褚:散户自己这样不是典型,对于别人的评价,这个表现最典型。 某人推了股票,涨了,说他厉害。 某人买了股票就涨停,说他牛逼,某人看好的股票大跌,就嘲笑。 典型的一次盈亏论英雄,这种心态看人,别说提升了,连学习的资格都没有。)
数钱的心理
这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我们一旦建立头寸,就时时惦记账面资金的起伏变化,并被这种变化左右了情绪,忽略真实的行情本身。这对我们正常的思维判断有非常大的干扰。
我们更应该注重过程的正确,结果会随之而来。如果提前去考虑结果,就会扰乱整个交易过程,从而导致动作变形。人的头脑总是提前跳到远处想着虚幻的结果而忽略当下真实发生的事情,这是我们生命中最大的荒谬和颠倒。
(褚:这个就是价值投资的好处,可以忽略博弈带来的短期波动。如果能够更关注收益曲线,而不是每天的盈亏比例,操作和分析自然能够更稳。
换个角度说,你3年翻一倍来看市场,不管是暴跌后去买股票,还是减少频率只做大波段,还是做价值,都会和3天一个涨停的预期要差很多。)
转换时间框架
本来是短线交易的单子被迫转换为中长线,还有把本来中线的单子做短线处理,整个交易混乱,无序。
热衷于预测市场,试图抓住头部或底部。
任何预测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客观的,甚至许多着名的咨询机构的预测都是错误百出。一旦你预测了行情或者相信某个市场评论的观点,你就无法看到市场的真实面貌,因为你会把自己的主观看法投射到市场,市场变成一块屏幕,不论市场怎样波动,你都会有自己的解释。你会形成一个看多或看空的情结,这个情结就像一块乌云一样笼罩在投机者的脑海里,最后这个情结就变成了死结。他会带着扭曲的观点看待市场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之久,从而导致整个投机活动陷于瘫痪。
一旦预测了市场,你就不愿意设置止损位,因为你相信任何对你不利的波动都是短暂的,市场最终会回到你预测的方向上。许多投机者在试图抓住市场底部或顶部的时候损失惨重。(褚:我认为,每个人都会预判市场的,这是投资中不可避免的,毕竟不是机器。 但是应对市场可以弥补预判带来的不确定性,毕竟再牛的人,预判多了都会出现偏差,关键是如何修正预判的偏差)
结语
哲学的任务是认识你自己,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哲学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理性意识,大局观,整体感。一个交易者不仅要有能力观察市场盘面的动向,同时还要洞察自己在交易过程中的心理动态,因为交易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当主体和客体的动态都能够反映在你的意识中,这种察觉力才是真正的智慧。
艺术和音乐是超越理性的,而无意识和欲望低于理性。头脑理智能够理解比它低的东西,却无法领悟艺术和音乐,因为艺术和音乐远在头脑之上。只有提升我们的悟
我们的心已经在欲望的粗浊中变得过于迟钝和坚硬,我们的本性中细腻、敏感和灵悟的那部分已经被埋没。我们几乎失去了所有的悟性和洞察力,因为我们过分依赖
内在的提升是长期渐进的过程。当我们提高我们的立足点,我们将会有一个全体的视角,就会以一种超然的心境看待整个事情。正如歌德所说‘当我们提升了我们的立足点,我们就提升了一切。如果我们降低我们的立足点,那么就会补足我们所有的悲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