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线下支付的“新大陆”(二)

(2014-04-21 22:45:13)
标签:

新大陆

价值投资

二维码

股票

分类: 公司与行业

上次聊了新大陆的基本情况,年报出来了,我们分析一下。

报告期内电子支付产品及信息识读产品实现收入7.6 亿,同比增长39.2%,是带动收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以BOSS 与高速公路信息化为主的软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7 亿,同比下滑15.5%;我们预计BOSS 业务保持稳定,高速公路受到季节性因素和开工进度的影响出现下滑。房地产业务实现收入4.2 亿,去年同期收入较少。

 

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0%,较去年同期提升6 个百分点。主要两个原因:1)地产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2)条码识读设备等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  随着识读条码业务的收入爆发,毛利率有望继续大幅提升。

 

新大陆有一块“讨厌”的业务,就是地产。讨厌是因为他怎么不务正业呢?讨厌是因为他给我们估值带来了不便,所以我要从年报中计算出倒地房地产业务影响了多少利润,影响了毛利率多少。

 

公司开发了"新大陆壹号"项目,占地171.2亩,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项目为12栋楼房和100多栋联排别墅,已经竣工开始销售,预计会分3年销售完毕,总销售额可能达到40-45亿元。

 

而这次的地产收益对业绩影响比较大,所以对于我们去估算公司的价值产生了影响,这也是我讨厌他的地方。

虽然年报里,公司写了地产对公司现金流有好处,但还是需要去分析一下到底有多大影响。下图

http://s13/mw690/001Qe33ugy6IhQt4dNa8c&690

    我们看看他的主营收入占比吧,下图http://s15/mw690/001Qe33ugy6IhQuyBNY3e&690

我们发现,他12年房地产是没有的,今年占到了18%的营业成本比重。

再看下图http://s6/mw690/001Qe33ugy6IhQwnhPvc5&690

看了上面,就知道公司为什么说房地产对主营带来现金流的好处了。金额大幅增加啊。

再看看房地产的毛利率情况,下图:http://s5/mw690/001Qe33ugy6IhQydbOAe4&690

而房地产的毛利率竟然是所有分行业中最高的,原因是当年的拿地成本很低,高于了他的信息识读产品。所以你看到毛利率提升,其实是房地产带来的。

 

我现在要算的是房地产到底影响了多少利润,从上面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可以算出,房地产的营业利润是2.25亿。而他总的营业利润是7.4亿,也就是说,房地产利润占了30%。

 

那么按照公司净利润2.2亿来算,扣除房地产的30%利润,公司真正主营利润大概是1.54亿元。 2012年没有房地产净利润是0.8亿。  主营增速增速应该是92.5%,也还是不错了。但我这个计算值是粗略的计算,房地产毛利率远高于其他业务。

 

所以,根据券商对他地产的计算:地产业务毛利率达到 53%,净利率约 24%,约 1.03 亿元。 那这样主营利润就是2.2-1.03=1.17亿元, 相比去年增长47%  那么我们看到,房地产和其他业务的比例为0.88:1  已经非常接近了。

 

这个影响了估值。由于业绩来自地产较多,直接用PE估值法不太具有参考意义。从估值角度看,BOSS、POS和高速公路业务适合用PE估值,地产适合直接估值,二维码业绩具有很强爆发性,其稀缺性类似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用PS估值方法较合理。

 

表面上看,按照目前的股价,市盈率应该是41倍,还算是可以。 但实际上,严谨的来算,

房地产估值给他10倍,物联网相关的给予40倍,那么大概的市值是:10*1.03+40*1.17=57.1亿。   和目前是市值相比,还有34%的差距。  对应到股价应该是11.3元,在如下位置:http://s16/mw690/001Qe33ugy6IhQCCOir2f&690

 

当然,我这个算法是非常保守了,但也算比较靠谱。

考虑到公司业绩增长性,以及行业空间极大,市场也不会把估值打下去,所以11.3元应该是非常安全的位置。甚至可能不会到。

 

    但是,如果真的达到11.3元价格,那么按照13年业绩的市盈率只有26倍,这对于一家行情前景广阔,而业绩保持较高增速的公司,在如今这个行情下,几乎是不可能的。

另外,按照目前股价和盈利计算,目前股价对应的市盈率也就40倍。 2014年如果业绩保持35%增速的话,市盈率只有30倍不到。对于这样行业空间非常明确的公司,40被应该是可以给予的,那么理论上,明年业绩增长多少,股价就还有多少的上涨空间。 ( 40%应该可以期望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理论上的安全边际股价,除了股灾时,几乎很难买到。 2005年错过了所有股票,2008面错过了蓝筹股和中小板股,2012年错过了创业板,未来还有哪些会给你意想不到的股价呢?

 

我们再看看 券商的预测增速如下:http://s13/mw690/001Qe33ugy6IhQJmV0Ufc&690

 

这份报告正好是在股价最高的时候出的,按照目前的股价,14年业绩对应市盈率为26倍,比较低了。

 

再看看另一个券商的预测http://s4/mw690/001Qe33ugy6IhQKBQafc3&690

上面两家预测,净利润增速都在40%以上。 那么上面我35%的保守预测是可以期待的。

 

那么我上面计算的11.3元股价,其实是很难到达的。 一是因为有较高业绩增长支撑,二是市场并非永远低估和高估,市场会在两者之间犹豫。

 

所以投资是门艺术,只要模糊的精确,而不要精确的失误。

 

按照某券商的估算: 2013年估计,BOSS业务净利润约4500万,对应PE 25,高速公路净利润约4500万,并有扩张预期,对应PE 30,POS业务净利润约7600万,对应PE 30,合计市值约47亿元,房地产项目市值约15亿元,二维码业务预计2014年收入达3.6亿元,对应PS 20倍即72亿元,公司合理市值在134亿元。 也就是下面图中这个价格http://s10/mw690/001Qe33ugy6IhQQpMyl49&690

我对这个算法还是有很大保留意见的。 首先房地产15亿市值,我认为是可以接受的。但对于BOSS+高速公司+POS三者净利润1.66亿,明显预期过高。刚才我们算下来是1.17. 都算30倍PE,那么应该是35.1亿。

 

最后对于二维码业务,对应PS20倍, 能给这么高吗? 这可是市销率啊。不错,你说科大讯飞,数字政通市销率也确实很高,但我们估值不应该保守点吗?  我们从物联网概念中,和新大陆总市值接近的公司来看,大多的公司市销率还是比较低的。http://s6/mw690/001Qe33ugy6IhQSrR5j65&690

考虑到二维码爆发时,市销率确实可以高估写,给予十倍的话,总市值对应为36亿。

那么,以上几个加起来,总市值大概是86亿左右,而目前总市值是87亿。

所以,新大陆目前来看只能算是合理估值。

 

我总结一下,通过上面的一些计算,我们会发现:

他既不太可能达到低估的程度,也没有被非常的高估;即有可能上面有50%的空间(45PE) ,同样目前只算是合理空间。

 

所以,对于这样的公司,面对市场情绪又琢磨不定,分批建仓是个好方法。至少越跌越买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我想说的一个投资方法是,买入行业两寡头的方式。 在苹果刚起来的时候,诺基亚还是老大,看不清未来到底怎样的格局。所以有个投资者两只股票都买入了。结果证明苹果股价暴涨十倍,而诺基亚暴跌。 但由于他对于趋势的把我,苹果股票一直持有,诺基亚止损了。所以最终盈利依然非常可观。这就是在看不清的时候,把行业双雄都抓在手里,通过时间和趋势来判断未来谁能够出头。

同样我认为这个策略也可以用在BAT身上。只不过他们是大家都大涨,那就更爽了,呵呵。百度十倍,腾讯20倍,阿里巴巴没上市。

 

那么对于这个行业,我认为买入二维码和NFC的龙头公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这个市场的蛋糕,不可能一人分享。二维码A股市独此一家,那么NFC就有不少公司了,大概再4-5家左右。如果能够判断准确,应该这个策略可以获得双丰收的。

 

======================================================================

 

最后我转一篇网友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立春:    结缘百业做同盟----新大陆,初具隘口态势,待垄断基因成长

 

去年有朋友问我二维码产业的商机到底在哪里?看上去二维码早已遍地开花,手机扫码也很普遍,O2O从一个相对冷僻的词变得普及起来,但看不出哪家企业能有脱颖而出的迹象,新大陆就更看不懂,他们到底算是怎样的二维码产业?

 

我的回答是:新大陆的二维码产业要发力,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二维码尽可能的普及普及再普及;二是国家队的码制地位确定后,在应用推广上逐步进入发力期;三是新大陆是国家队码制芯片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核心合作方。

 

很多人研究新大陆,以为它的下属子公司上海翼码就是二维码应用的代表,并为新大陆不断退让上海翼码的持股而不解,包括我本人在《隘口企业*新大陆》一文里也有这样的误解,实际上上海翼码的O2O属于服务型应用,业务门槛是不高的,而且运作成本不低,时间积累成本更高,现代企业发展背景下,一种商业模式运作六七年才有过亿的营收规模,发展速度是慢的,当然翼码的不容易在于它是先行者,在无人穿鞋的地界吆喝鞋子,累计效率肯定是低的,这个很无奈,等到腾讯、阿里这些巨头也开始行动的时候,辐射推广的效率立即就发生裂变了。

 

O2O全称是ONLINE TO OFFLINE, ONLINE 就是线上,是虚拟的部分,网络、移动、通讯等等,绝对是高效率的,OFFLINE是线下,就是各种商业实体的简称,线下希望通过线上的高效率信息传递来打破现有瓶颈,扩大时间和空间的充实率,让线下实体在时空上的业务规模放大扩张,如果它仅仅是一种实体业务的延伸和补充,产生的价值溢价有限;人们熟悉的团购就是一种O2O商业模式,只是它的媒介不是二维码,国际上最著名的团购网站是GROUPON,在纳斯达克上市后表现不如预期,一度跌的很惨,在这两年互联网股票如此大热的背景下,这个表现是非常糟糕的,可见O2O模式对目前的运营商来说不算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好在O2O绝不仅仅只是实体业务的延伸那么简单,系统的看,多个新的网络技术联合应用之下,比如云技术,移动支付,O2O就成为一种改变人们生活消费方式的技术变革,这个意义就大了,它所能惠及的人群和商家就不是现在规模所能概括的了,所以O2O将来会怎样,将会在发展中逐步清晰。

 

未来不论O2O如何发展,二维码都将会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角色,这是它的安全性,信息全面性,兼具软件和硬件应用等特性所决定的,而且比较确定的是,硬件识读机具设备商受益程度最大,占位相当于淘金热时期的卖铲人。

 

不过市场上很多人把有二维码参与的O2O模式,认为是二维码的主要商业模式,还是比较片面的理解,低估了二维码的商业应用范畴,当然,市场当下认识的不够全面,还是和二维码产业的核心发展没有完全到位有关。

 

我跟踪新大陆多年,这家企业的创新意识不错,可以打高分,坚守核心技术的信心也很强,二维码业务推进的不如预期,主要还是受限于整体产业规模的发展不到位,有力发不出来;另一点特别之处在于这个企业有较多的高层人脉资源,也比较能揣度政策的发展走向,并为此早作铺垫,二维码立项以来,公司对之理解深透,各层面的铺垫工作已经做了好多年,方案准备,技术保护,人才队伍的搭建和培养,技术研发和各项应用的广泛涉猎等等,都做足了功课。

 

二维码应用可以进入的产业巨多甚至无限,在未来二维码的商机大潮中,具体商业应用可以分作三类:

 

第一就是O2O;除了上面提到的上海翼码为代表的服务类,更大的机会,对于新大陆而言最受益的部分是硬件机具的提供,O2O产业,服务方面的门槛并不高,竞争也较激烈,但是一旦上量并且规模化,软件识读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足以应付的,那么快速准确的高效率硬件识读需求必然大增,比如移动支付里需要用到二维码技术的部分,腾讯也好,百度、阿里也好,争来争去的结果只会让市场规模和使用人群不断升级,不管他们谁胜出,硬件识读机具方面,目前在二维码芯片产业里,国内也只有新大陆一家企业具备全产业链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优势,这个卖铲人将会长期因此受益,壁垒很高,时间累计成本很长,由于目前二维码识读要求不高,因此软件解码还占据主流,随着二维码更大范围的普及,识读速度,效率、安全性和精确性要求不断增长,一旦硬件机具需求放量比如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也有此芯片要求,那个爆发则不可估量,而且这基本上属于垄断性的业务,目前市场上对新大陆的炒作就是基于这一层面的认识。

 

第二类属于增进企业运作效率的各种应用,如物流管理、零售企业库存与销售管理等等,这些商业应用属于充分市场化竞争的部分,整个产业链里有云计算,有软件服务,有硬件设备,还有大数据分析等等,技术门槛很高,真正可全面实施运作的企业寥寥数几,属于国际化竞争范畴;在这种技术壁垒之下,国内能走到这个领域的企业极少,这不是卖一个单一的产品如扫码枪那么简单,是需要软硬件结合的系统化服务,才能为客户带来高效率的收益,这块业务的商业价值很高,要渐入佳境,还需时间磨合,从近半年的新大陆公告可以看出,他们也确实正在逐步进入到各行业的具体应用中,比如和苏宁云商的合作,对彩票营运商的机具供应,而这仅仅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产业延伸,而且越是合作深入,那么与客户的共生关系就越强,几乎不可能被替代,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二维码的这类商业模式具备很高的商业潜力,是最具持久生命力的部分,一旦全面发力,其在资本市场的市值是完全有资格获得高溢价支撑的;

 

二维码的第三类商业应用是安全管理,在中国,一定程度上这可能就是新大陆的独家生意了,也是中期新大陆最重要的看点,因为它具备了唯一性,这在今天的各类企业中是稀缺的,有获得垄断性的极大可能,不仅不会被法律找麻烦,还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政策性保护,这样的商业应用和企业,涉及面又如此之广,或许A股市场只有这一家。

 

有朋友曾和我讨论新大陆的税控发票,说这个领域公司好好做,多争取客户,必定会有很大的潜力,我反问他自己开公司的话愿不愿意主动接受新大陆这样的税控发票,这种意味着你很难有什么灵活与发挥余地的税控业务,如果没有国家强制的推行和管理,靠一般商业化原则,难道是可以推广起来的吗?

 

同理,不管是食品安全管理,药品流通管理,还是金融品的安全管理上,一旦用了二维码体系,难道会让它充分市场化?会有多个标准同时共存?多套执行方策并行?多个码制混用吗?如果是这样,那么安全管理就成无稽之谈了,一个标准,一个码制,一个控制下执行的主流技术,没有多元化,也没有竞争,唯一要求是技术体系的安全性和自我纠正与升级能力足够高,足够安全,这实际上是政府公权力的一种技术化手段,作为观察者,我不能确定这种安全体系的管理一定会这么操作,但我看不出市场化机制在这个领域上的可行性,所以倒推出这种相对垄断性操作的模式,即便要引入共存的运作方,那也一定屈指可数,服从高度的可掌控性,而实际上,在国家标准的汉信码可识读芯片的产业化层面,至今我未见有第三方企业的加入。

 

参见以下报道:

 

2013年12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北京召开“汉信码应用推广新闻发布会”,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汉信码生成和识读软件研制成功并上市使用。新大陆电脑公司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应邀参会。

 

早在2012年10月,新大陆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签订了“汉信码解码芯片研发及其产业化推进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当时的协议,目前新大陆汉信码解码芯片的研发已经进入到了最后阶段,有望在2014年完成流片投入应用,该芯片一旦投入应用,将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极大促进汉信码在全国乃至在国际上的应用;

 

报道称,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汉信码市场应用推广方面,新大陆在产品配套方面给予了全面的配合与支持,同时在多项重大的全国性应用中积极推荐汉信码;例如,新大陆中标的国家税务总局“涉税文书票证二维码应用标准咨询项目”中,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码制在国税涉税文书和票证中得以应用,二维码在涉税票证领域的市场空间达160亿元,而且国外竞争者还无法参与其中,随着中国版二维码横空出世将会掀起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国产化和产业化的浪潮,加快我国物联网感知识别技术领域民族产业的发展。

 

这些报道透露出了非常重磅的信息,主要看点是:

 

双方的合作,立足于两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个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码制标准、应用等方面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一个是在这一码制基础上的二维码解码芯片化、产业化的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这两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意味着权威性,唯一性和标准制定者的高度,除了北京意锐科技参与汉信码的生成研制和软件识读之外,在芯片化产业化上我们没有看到有第三方的介入和参与,而且,这种合作已经开始过渡到应用推广层面。

 

汉信码是2007年被确定成为二维码国家标准的,只是产业化推进进展因为谨慎和试点步骤多而缓慢,二维码的爆发,新大陆公司的爆发,必定是以汉信码的一系列市场化推进为前提,而这一点,今天终于曙光初现。

 

上述种种归结成为两个字,那就是“垄断”,这是国家安全所要求的,必须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必须排他性,国外竞争者亦不得参与的这么一种管理型业务,如此,应该不难理解自2010年新大陆高调宣布二维码解码芯片化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后,企业在随后的两年内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国际上最资深的专利保护专家来为其二维码芯片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欧盟等技术重镇)申请了共约近200项专利,如果没有对这项技术未来巨大应用的预见与把握,是不会耗费如此大的精力财力,全方位的长期的去做这件事情的,而这么做的目的也很明确,实际也是一个目的:拓展足够安全的护城河,在斯诺登事件后,国家层面的安全要求更加迫切。

 

纵观全球,企业获得垄断地位绝不是单纯因为技术,相反技术的可靠性很低,而且垄断多数情况下并不是好事情,因为它会折损效率,所以才会有反托拉斯法,但是垄断会在一些特殊的行业和具体应用中出现,并且具有相当的合理性,而恰恰,这一合理性来自于对效率的增益,比如互联网行业,一项应用和商机就基本只能成就一家企业,符合效率最大化原则;同样在安全管理上,比如食品、药品溯源,金融管理如税控等等,需要垄断的理由主要来自国家安全因素、管理一致性的要求和权威性。

 

这些要求是市场化的商业竞争所不能给予的,其推进方式也正好相反,市场化讲究的是从下到上,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历练成长,竞争淘汰,最后成为业内楚翘;安全管理则是强制推行的,推进方式则是从上到下,制定标准,严格执行,过去的十多年,整个中国社会,在食品安全、药品管理和金融安全方面,积累的问题多多乃至民愤都很大,政府在这些问题上亟需重磅的解决方案,挽回公信力和权威性,也给民众一个放心的交代,所以二维码体系在这个方面的迅速推进,必定成为新政的迫切选择。

 

从2010年的概念性炒作,到今天二维码产业的逐渐上位,其庐山真面目正日趋清晰,我们看到二维码的三大商业应用涉猎之广,之深,对各行业产业的渗透之全之细,实在不能按一般意义上的产业来划分归类,因此,判断它的投资属性也就不那么简单,周期的还是非周期的,硬件的还是软件的,B2C的还是B2B的,充分市场化的还是带有政府合作性质的垄断的,很少有哪个企业的产品是可以多个行业和产业通吃的,而且软件硬件与服务兼具,客户即面向企业又面向普罗大众,这样的维度和广度,一时间要给企业的商业模式做个明确的定义还真是不易,所以把这一点交给时间,时间会给我们一一呈现,资本市场也会在每一次进深一步的解读中去刷新估值。

 

从现在开始,整个二维码产业爆发的基本条件都已经具备,国家队的标准制定,产业化的可操作性,二维码应用的程度不断深广;在前文分析的二维码三大商业应用中,今后每一块的发展都可能会有突破,每一个突破都将是重量级的,当前市场的热度还只是来自移动支付,未来会有更多的发现;对于默默耕耘十多年的新大陆来说,收获期已近在眼前,尽管本文着重分析了它极有可能获得垄断性的业务空间,但是最终要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企业,成为一个真正靠创新、服务和口碑而成就的隘口企业,绝不可仅满足一些垄断性业务,还是要把参与充分的市场竞争作为企业发展的首选,那样锻造出来的企业,是有能力面向全世界的,以二维码产业涉猎的广度和深度,打造一个千亿市值的领导型企业完全是可以期待的。

 

(请看这篇作文的同学别放下文章就去追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