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货真价实的价值投资人,本来不应该去关注市场的趋势,而牛市熊市的判断,更是应当极力避免的。在我看来,喜欢评判大势的,可分两类:一是判断着玩的,自己未必真信。也就是说,“看”和“做”各走各路,互不相关。更有甚者,特别是一些很把自己当一回事的市场公众人物,经常“看空做多”,或“看多做空”,声誉金钱,总有一得,形成了可笑的对冲。第二类是对自己的判断特别自信,“言必行,行必果”,在他们的判断市场的词典里,没有“可能”,“或许”,“估计”等等,只有“肯定”和“必然”。并且,他们用的是真金白银,而不是唾液口水,验证着自己的评判,制造着杯具或洗具。
我很钦佩上述第二类投资人,但却无法效仿。因为我感觉自己对大势的判断,其正确率比掷硬币还低。于是,不评判市场趋势,便变成了我的投资宗旨。如此,倒也省心省事,自得其乐。然而,本周国内发生的那出充满喜感却无美感,刚刚开始却不知结尾的闹剧,让静逸的思想波澜,微微荡漾。
悲观论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已是问题重重,乱麻一团,如今,经济之外的因素,其不确定性更甚。于是得出结论:牛市,正在渐行渐远。。。何处是尽头?无边无际。。。
然而,芒格的“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的逆向思考的模式,让我对问题多了些许不一样的理解。
记得早年投资苏宁电器的时候,经常有朋友反对,说每一次去苏宁的店面,看到的都是营业员比顾客多,这样的企业怎么能长期投资?!我当时每一次都坚定地回答:只要相信苏宁目前的业绩是真实的——我是相信的,那么,这种空空荡荡的大厅,就是未来苏宁的空间!
同样的逻辑,我们也可以思考以下问题:1、中国至今为止所取得的经济成果是否虚假?2、今后的社会会否出现大动荡甚至革命?3、经济的命脉——金融行业,特别是国有银行,是否将会出现全面的危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反过来想,目前的种种不是和存在的问题,更有可能是今后社会变革的着眼点和经济增长的潜动力。
记得多年前看过余秋雨的欧洲游历散文集《行者无疆》,印象很深的是,作者感到,欧洲社会几乎已经发展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媒体几乎没有什么能激动人心的新闻,“疯牛病”和“足球流氓”是他们当时能够见到的最严重的危机。与如今“问题成堆”的中国恰恰相反,欧洲当时的“没有问题”,也就意味着已经到顶了,没有拓展的空间了。如今,欧债欧元危机,或许就是股市意义上的“翻转”,宗教概念里的“轮回”。
中国股市发展到现在不过20年的时间,因此,所谓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至今为止所受到的检验和考验并不充分。过去20年,考验长期持股者心智和情绪的,都还只是经济问题,顶多是一般的社会问题。如果问题上升到体制,政局和政治等等,我不知道目前仍然信誓旦旦的,包括我自己在内的,所谓的“价值投资者”,是否还能HOLD得住?
写到这里,其实并没有回答这篇博文题目所提的问题,因为我也很无解。但是,趁着脑袋还算清醒,我可以提醒自己和诸位的是:对于非常喜欢揣摩“上意”的中国股民而言,如下的结论,我却很自信:眼下的中国,非常需要一个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