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证券市场火爆,地上地下私募风起云涌。有朋友说,他老家那边游资泛滥,找不到出口,到处乱窜。要不,我们也一起来搞个私募,把它们都给收编了。他负责募资,我负责构建投资团队。我问,他老家民间借贷的相对安全的利率大致是多少?他说,年24%到36%左右。我说,扯!要是我们认为长期能战胜这个收益率,要么是骗自己,要么去骗别人。于是,这事就罢了。
我曾经说到过,有个朋友,这几年有一块资产配置是借钱给别人炒股。借钱者打保证金到我朋友的账户操作,设立平仓线,我朋友时时能看到账户情况并有权平仓。资产非常安全,其资金年收益是15%左右。他年前盘点自己5年来各项资产的收益,发现这块资产已翻倍,其它各项资产的收益起起伏伏,结果却很少能超过这项无风险收益。于是,今年开始,他又加大了这块资产的配置。他说,目前这种资金供给,依然是卖方市场。
几年前看过西格尔教授的《投资者的未来》这本书,他统计了标普500公司从1957年至2003年的收益排行。其中复合年收益最高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也没有超过20%,准确的数字是19.75%。达到15%以上的,只有10家公司。而标准普尔在这期间的复利收益是10.85%。这些收益都只是名义收益,尚未扣除通货膨胀率。可见,长期而言,资本的增值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在民间借贷资金成本如此高企的当今,我对股市的长期投资成效持悲观的态度。就拿我熟悉并认为成长相对确定的茅台股票来说,如果以2000亿市值做为起点,10年复合成长10%,到时候的市值就有5200亿;15%,市值必须达到8200亿;20%,茅台能值12400亿?不可思议。而这三者的均值,仅仅只能跟上我朋友把钱借给别人炒股所获得的无风险收益。茅台尚且如此,其它个股情何以堪?!当然,我也有疑惑:当做什么生意都不如放贷更赚钱时,很难想象整体经济还是健康的。
因此,做为有很多去处可以选择的“聪明的钱”来说,介入股市并进行长期投资,显然显得并不聪明。阶段性地进进出出追求聪明的收益,却又另当别论。但是,对像我这样,把股市投资当做一种生活方式,离开了股市,其它啥也不会的人来说,想来想去,解决之道无非以下二种:一是改变长期投资方式,改为聪明地选时,阶段性地持股,趋势性地投资,力图战胜特定企业的成长;二是降低对未来收益的预期。
对我而言,除了第二种方案,别无选择!因为自从被“巴菲特流毒”洗脑之后,第一种解决之道的“武功”全被废了。猜趋势,猜股价,猜、猜、猜,对我而言,犹如天方夜谭。不过,不猜因而不炒,倒也省心省事。
温饱之后,人的幸福感大多来自于比较和预期。比较分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纵向就是和自己的过去比。这个对许多人来说是愉悦的,但横向比较就不同了。芒格说:“要满足于你已经拥有的,别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更快,比如说,在投资高风险的股票上赚了钱,那又怎样呢?!总是会有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快。这并不可悲”。他甚至还说:“关注别人赚钱比你更快的想法是一种致命的罪行”。
比较,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祸患和人们心里痛苦的病根。有人还创作了如下阿Q式的自我安慰比较法:“比有文化的人有钱;比有钱的人有文化;比有钱有文化的人有地位;比有钱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有朋友;比有钱有文化有地位有朋友的人有情人;比有钱有文化有地位有朋友有情人的人有时间;比有钱有文化有地位有朋友有情人有时间的人有健康”。哈哈,比来比去,最后胜出的依旧是这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一干躯体的状态。
预期,我说的是股市投资中普遍存在的不切实际的高预期,也是扰乱生活,毁灭财富的祸根。所以,预期是魔鬼。我朋友告诉我,这5年来,在他账户融资炒股的二、三十人,一个赚钱的都没有。相反,因无力追加保证金被强行平仓的,却占了一半以上。这些人敢以15%的成本融资炒股,他们的收益预期至少应该超过30%吧。为了这30%以上的预期收益,他们疲于奔命,以不切实际的幻想麻醉着自己。于是,这种贪婪的心魔,注定了他们投资的悲剧。
未来10年,我二级市场复合收益预期:底线是追平CPI,目标是跟上GDP,如果能战胜市场,比如沪深300指数,那么,我就可以自己定义自己成功了!投资,尤其是价值投资,需要的是保守一些,再保守一些。预期是魔鬼,也是天使。保守就是要让预期成为翩翩起舞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