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描述的宇宙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自然规律,被现代科学一步步证实(一)

标签:
老子道德经科学自然宇宙 |
分类: 人生—道德经的故事 |
http://s5/mw690/001Qdy8Izy764WBvhKQb4&690
社会上流传的《道德经》五千言,据说是老子(约公元前571年-?)所作,至今有两千多年。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道德经》是仅次于《圣经》的图书读物,发行量数以亿计。老子被称为自然哲学家。
老子《道德经》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讲述什么是道?什么是德?道和德是什么关系?简单的讲,道就是自然的规律。德是万物遵循道(即自然规律)的表现,道德一致的就和谐长久,道德背离的就崩溃早夭。
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老子《道德经》的研究不断。有人十分相信,甚至着迷,按照老子的教诲,勤于实践;有人却半信半疑;有人根本不信。那么,老子说的道,真是自然的规律吗?他有科学理论依据吗?
我们先来看看老子对“道”的描述。《道德经》十四章这样说: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为恍惚。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这段话,所有文字我们都认识,但却不明白其中的含意,因为所述之事并非我们常见之物,如果翻译成白话文,又恐怕被误导,因此暂且不表。
那么,如何去理解这段文字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科学家在物理学上的研究结果,也许有助于我们领会其中的含义。
公元十六世纪的欧洲,思想文化十分落后,大多数人过着原始的生活,加上天灾人祸,整个社会处于愚昧状态,人们的思想被固化的宗教统治着,什么是宇宙、天地、万物没有明确的概念,当今人们认知的科学理念基本不存在。
直到一个叫伽利略(Galileo Galilei, 1564 - 1642)的意大利人出现,人们的认知才开始有所改变。伽利略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在1630年代,证明所有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都具有相同的加速度。换句话说,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羽毛和铅球将同时落地。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不是空无的空间,而是有物质存在的东西。于是,开启了欧洲人的智力,知道空气也是物质的一种。这个研究成果被人们认知后,出现了所谓的自然科学理念。
自然这个词的出现,和中国两千多年前老子提出的道,即自然的规律,开始拉上了点关系。后来有人把老子称为自然哲学家。
虽然从此欧洲人有了自然的概念,但时间过得很慢,几十年没有什么进展。一个比伽利略晚80年出生的英国人,叫牛顿(Isaac Newton, 1643 - 1727)。他于1687年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物质运动的三大定律: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力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3、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因素,即物质运动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后来,他进一步延伸出,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普遍的自然规律。
牛顿通过论证开普勒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证明了地球上的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物理定律。这就是万有引力。这时,欧洲人对什么是自然科学才有了更多的认识。牛顿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
人们对科学开始产生了信任,被长期禁锢的思想逐渐解开。人们的视野开阔了,从地球伸展到了太空,想到了无限的宇宙空间是否存在物质,从过去对太空的遐想,变成了科学的探索。
1831年,一个叫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 - 1867)的英国人,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39年,他提出了电学和磁学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关系。于是,欧洲人开始知道宇宙空间中还存在电和磁的物质。
时光流逝,30多年后,一个叫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 - 1879)的人,于1864年发表他的电磁学理论,提出电、磁和光可以统统归类为电磁场中的现象。并指出电场和磁场以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以光速传播。同时,他从理论上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
从此,人们认识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里,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在运动中产生让我们偶尔能窥见的,像鬼神一样出没的声光现象。欧洲人不敢再说眼见为实,耳闻为虚这样的话了。(待续)(图片来源网络)
请加关注“赵家大树山海经”,更多《山海经》信息将和大家分享。谢谢!
http://s13/mw690/001Qdy8Izy764WITLiY1c&690
赵家大树山海经
微信号:zjdsshj1118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