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2025-05-13 06:46:26
标签: 历史新高 上海银行 浙商银行 郑州银行 股票
上海银行的分红除权在即,我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跌,其目的只是为了除权价能低一些。我从17500股增加到130700股全是因为我敢于补仓,补仓中的绝大多数又都是因为套牢了,所以补仓的同时我的成本也一直在降低,这使我的补仓有点乐此不疲。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成本以上不再补仓。增量资金我能做到,但对分红的再买入,我却遇上了新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补仓会增加成本,这样的补仓是不是还要继续?2024年这样的补仓我做过一次,成本是6.21元,分红补仓的成本是8.02元,还好股价继续上涨,没觉得这样的补仓有什么不好。问题是补仓8.02元以后股价继续上涨,昨天再创历史新高,突破前期高点10.74元,上摸10.79元,我是不是还要把这次分红继续补仓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没有十分的把握。继续补仓当然应该是这样,否则如何产生复利?问题是股价这么高了,出现杀跌怎么办?我看了一下,上海银行已经七个月收阳,七连阳以后会怎么走?前面的五连阳以后,调整了五个月,但跌幅有限。这次七连阳以后是否也会调整七个月,这次分红除权的买入可能会买高了。但是,根据上海银行的德性,想要回调后再买入,很可能踏空。你知道为什么吗?每一只股票的操盘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上海银行是属于比较诡异的,它的上涨不是很爽快的,有点出乎人的意料。这次股价又创历史新高,不是属于那种放量突破,然后缩量回敲,继续拉升的性格,直来直去,痛快淋漓,而是一步三回头,走的犹犹豫豫,看似创了新高,但不一会儿又下来了,这个招已经不是一次,每一次都是几天后才真的创新高。迄今为止,上海银行的上涨都是小阴小阳,漫步小跑,有点像在跳三步舞曲。这种走势我没见过,是不是小阴小阳后面还有大阳呢?我不得而知,只能跟着学,学无止境。
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除权买入可以保持原有市值,涨跌只是继续而已。也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一样的分红不一样的股价,再买入的数量一定是减少了。同样的分红十派2元2乘130700股等于28754元,除以8.02元等于3500股,除以10.79元等于2600股,减少了近一千股。我不知道巴菲特是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我的猜想,估值还可以的时候,可能还是买入,当估值高出了预期,可能就不会再买入了。就上海银行现在的估值,是不是应该继续买入呢?这个问题我是再次提出,是不是有人会给予合理的建议?
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上海银行的红利买入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原因很简单,和上海银行相比,这两家银行至今还没有像样的涨过。有人会问,这两家银行会涨吗?我的回答是类比。前几年杭州银行在涨的时候,我想过把上海银行换成杭州银行,还好没有换,换了以后只剩下了懊悔。这波行情,上海银行领涨银行股,银行股领涨大盘,而杭州银行还没有创历史新高,也就是说,杭州银行还在上一波的行情中。可以想象,没有涨过的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会不会是再一个上海银行呢?如果是的话,我现在买入是不是正当时。上海银行不会一直涨,就像杭州银行。上海银行不涨了,什么股票涨呢?会不会是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呢?这个可能完全存在。你知道为什么?这也可以类比。上海银行涨到现在,是因为解决了土地财政留下来的问题,是不是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也解决了土地财政留下来的问题也会涨呢?我想这个可能不会不存在!当然,任何假设都是两种可能,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是那种可能呢?确实可以赌一把。也就是说,也可以把上海银行的分红买入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这种犹豫我已说过几次,到底分红以后我会怎样的操作,我也不得而知。
其实,巴菲特的复利思想不只是一个盈利模式,还是一个不断需要解决问题的特殊模式,不是知道了这个模式就能赚钱,而是在这个模式中解决了许多的问题才能赚钱。上海银行的股价再创了新高,还是历史新高,是不是我应该思考怎样做才合理的问题呢?其实,巴菲特还有一个思想,就是留存现金,公开的额度是百分之二十。是不是说,不是一分红就必须买入,还可以留存现金。留存现金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持有的那只股票下跌了,跌到位了能有钱买入;第二个好处是遇上大盘崩盘,可以有资金抄底;第三个好处是企业管理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炒股票不是不开销,在不影响收益的前提下,留存现金可以解决开销问题。我还没有到这个时候,哪一天上海银行涨到涨不动了,我才有可能考虑留存现金问题。
上海银行的股价再创历史新高,确实是好事。这种创历史新高的态势还得继续。第一目标位已经到达,转股价不可能再见了。第二目标位就是净资产。什么时候到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进程已经开始。是不是下跌后再继续,还是一鼓足气,这要看上海银行主力意向如何。其实,跌一下再涨和一鼓足气都可以,因为趋势已定,再怎么折腾,净资产不会不到。是不是这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上海银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上海银行的分红除权在即,我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有一个较大幅度的下跌,其目的只是为了除权价能低一些。我从17500股增加到130700股全是因为我敢于补仓,补仓中的绝大多数又都是因为套牢了,所以补仓的同时我的成本也一直在降低,这使我的补仓有点乐此不疲。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成本以上不再补仓。增量资金我能做到,但对分红的再买入,我却遇上了新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补仓会增加成本,这样的补仓是不是还要继续?2024年这样的补仓我做过一次,成本是6.21元,分红补仓的成本是8.02元,还好股价继续上涨,没觉得这样的补仓有什么不好。问题是补仓8.02元以后股价继续上涨,昨天再创历史新高,突破前期高点10.74元,上摸10.79元,我是不是还要把这次分红继续补仓吗?
回答这个问题,我没有十分的把握。继续补仓当然应该是这样,否则如何产生复利?问题是股价这么高了,出现杀跌怎么办?我看了一下,上海银行已经七个月收阳,七连阳以后会怎么走?前面的五连阳以后,调整了五个月,但跌幅有限。这次七连阳以后是否也会调整七个月,这次分红除权的买入可能会买高了。但是,根据上海银行的德性,想要回调后再买入,很可能踏空。你知道为什么吗?每一只股票的操盘风格都是不一样的,上海银行是属于比较诡异的,它的上涨不是很爽快的,有点出乎人的意料。这次股价又创历史新高,不是属于那种放量突破,然后缩量回敲,继续拉升的性格,直来直去,痛快淋漓,而是一步三回头,走的犹犹豫豫,看似创了新高,但不一会儿又下来了,这个招已经不是一次,每一次都是几天后才真的创新高。迄今为止,上海银行的上涨都是小阴小阳,漫步小跑,有点像在跳三步舞曲。这种走势我没见过,是不是小阴小阳后面还有大阳呢?我不得而知,只能跟着学,学无止境。
有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除权买入可以保持原有市值,涨跌只是继续而已。也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一样的分红不一样的股价,再买入的数量一定是减少了。同样的分红十派2元2乘130700股等于28754元,除以8.02元等于3500股,除以10.79元等于2600股,减少了近一千股。我不知道巴菲特是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我的猜想,估值还可以的时候,可能还是买入,当估值高出了预期,可能就不会再买入了。就上海银行现在的估值,是不是应该继续买入呢?这个问题我是再次提出,是不是有人会给予合理的建议?
其实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上海银行的红利买入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原因很简单,和上海银行相比,这两家银行至今还没有像样的涨过。有人会问,这两家银行会涨吗?我的回答是类比。前几年杭州银行在涨的时候,我想过把上海银行换成杭州银行,还好没有换,换了以后只剩下了懊悔。这波行情,上海银行领涨银行股,银行股领涨大盘,而杭州银行还没有创历史新高,也就是说,杭州银行还在上一波的行情中。可以想象,没有涨过的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会不会是再一个上海银行呢?如果是的话,我现在买入是不是正当时。上海银行不会一直涨,就像杭州银行。上海银行不涨了,什么股票涨呢?会不会是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呢?这个可能完全存在。你知道为什么?这也可以类比。上海银行涨到现在,是因为解决了土地财政留下来的问题,是不是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也解决了土地财政留下来的问题也会涨呢?我想这个可能不会不存在!当然,任何假设都是两种可能,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是那种可能呢?确实可以赌一把。也就是说,也可以把上海银行的分红买入浙商银行和郑州银行。这种犹豫我已说过几次,到底分红以后我会怎样的操作,我也不得而知。
其实,巴菲特的复利思想不只是一个盈利模式,还是一个不断需要解决问题的特殊模式,不是知道了这个模式就能赚钱,而是在这个模式中解决了许多的问题才能赚钱。上海银行的股价再创了新高,还是历史新高,是不是我应该思考怎样做才合理的问题呢?其实,巴菲特还有一个思想,就是留存现金,公开的额度是百分之二十。是不是说,不是一分红就必须买入,还可以留存现金。留存现金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持有的那只股票下跌了,跌到位了能有钱买入;第二个好处是遇上大盘崩盘,可以有资金抄底;第三个好处是企业管理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炒股票不是不开销,在不影响收益的前提下,留存现金可以解决开销问题。我还没有到这个时候,哪一天上海银行涨到涨不动了,我才有可能考虑留存现金问题。
上海银行的股价再创历史新高,确实是好事。这种创历史新高的态势还得继续。第一目标位已经到达,转股价不可能再见了。第二目标位就是净资产。什么时候到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个进程已经开始。是不是下跌后再继续,还是一鼓足气,这要看上海银行主力意向如何。其实,跌一下再涨和一鼓足气都可以,因为趋势已定,再怎么折腾,净资产不会不到。是不是这样,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