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上海银行在分红前能再跌一跌
2025-04-24 07:13:14
标签: 复利 补仓 红利 上海银行 股票
上海银行的这种强势我确实看到过,很是羡慕,但我没有经历过,这是让我亲身经历确实十分过瘾。这种过瘾对我来说,确实是过瘾,因为上海银行我是重仓,涨上去所赚的钱让我目瞪口呆,过去赚十万如过年,现在赚五十万,却在不经意之中。理想中的上涨变成现实中的上涨,就像做梦。2024年度的分红是拆分为二次,去年11月28日一次,我把分红买入的价格是8.02元,这次又将分红,四月二十五日年报,一个多月后分红,估计股价在10元以上。二次分红的股价之间产生了2元的差价,我如果买入,股数将大打折扣。所以,我希望上海银行的股价能跌一跌,让我在尽量低的价格多买几股上海银行。
炒股票有像我这样希望跌的吗?可能有。比如空仓的人,为了捡到廉价的筹码。再比如是老股民,因为老股民不怕跌。我希望跌,也是权宜之计,是希望我能用分红的钱多买几股上海银行,减少成本的增加。补仓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可以摊薄成本。前提是你在套牢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会比较复杂,你敢补仓吗?因为补仓也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越套越深;另一种是越跌越买确实降低了成本,一旦出现反转,那是赚不完的钱。这两种情况的关键是选股。我为什么会出现赚不完的钱?就是因为我的补仓是摊薄了成本,上海银行又出现了反转。这有点像赌博,我是押对了。其实,这也不是赌博,而是对炒股票的知识你懂得多少。另一种情况是增加成本。这是在股价的上涨超过了你的成本,再补仓就会增加成本。这里有一个考量,那就是上海银行的股价处在什么位子。如果是太高的位子,就不要再补仓了,等到股价跌下来再补;如果股价还没有到最高,那就在尽量低的位置补仓。上海银行的股价,不要看已经涨了那么多,其实还在低位,补仓是一定的,不补仓才是失算。现在的问题是,股价已经在我的成本之上,补仓的话就得等到尽量便宜些。所以,我才希望上海银行的股价在分红前能跌一跌。我知道有许多人会不高兴,但炒股票都是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有点自私不算什么。
炒股票是需要历练的,不在股市里摸打滚爬多少年,是赚不到钱的。巴菲特把炒股票说成是博傻不无道理,是因为一群不懂的人和另一群不懂的人搏杀,结果是两败俱伤,盈利的人却是在中间收佣金的人。所以,巴菲特又说,减少交易,不要为券商打工。券商赚钱是因为处在股市以外,在别人的交易中赚钱,所以,谁交易越多谁就输的越多。我为什么不输反赢,越赚越多?就是我基本不交易,我赚了券商的钱。我从2019年开始离开了股市,基本不炒股了,用心赚上市公司的钱,也就是上海银行的钱,所以我赚了,赚了两笔钱:一笔是股息;一笔是差价。股息是上海银行分的红,差价是超跌后的估值修复,这两笔钱刚刚开始回来就如此夸张,继续回来就难说了,之所谓牛市不言顶。按林园的说法,股市赚钱是赚泡沫的钱,上海银行只是在修复估值,离泡沫有多远谁知道?既然上面的空间已经打开,最犯忌的就是止盈,赚的是蝇头小利,其次是高抛低吸,神的操作,你是神吗?那么怎样的操作才是正确的呢?很简单,红利必须买入。巴菲特不是依靠差价赚钱,靠什么赚钱?不就是依靠分红买入所产生的复利吗?所以想股市赚更多的钱,对红利的处置是关键。红利继续买入是正确,红利不继续买入是错误。试想一下,一样是买了上海银行,我为什么赚了那么多钱,而成本比我低的人却赚不了多少钱?这个道理也是很简单,是不是像我一样的补仓了。我这几年来不断的补仓从11750股补到了现在130700股,这是关键,如果我没有补,我和别人没有两样,就是因为我如发狂一样的补,才有了今天。
炒股票的差异,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异,之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因为不断的补仓,先补仓后生活,才有了今天;那些不敢补仓的人,为了生活不补仓,结果就拉开了和我的差距。原来不敢补仓的人是富人,现在可能也是富人,但我因为敢于砸锅卖铁的补仓,从原来的穷人变成可富人,而且将越来越富,把那些原来是富人的人远远的抛在了后面。上海银行涨到现在,离我的成本越来越远,我还想补仓,我的成本是6.27元,股价已经涨到了10.38元,但我补仓的意愿不变,只是希望股价能跌一跌,让我在尽量低的价位补仓。
不出意外,股价在分红除权前会有一波下跌,那是获利资金的操盘手法。获利资金是为了多赚一些钱,在除权前抛出,除权后买入,但这样做在客观上为我的逢低买入创造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应该谢谢这批获利资金,没有这批资金的刻意打压,我不可能在尽量低的价格补到仓。复利有一个奇妙的现象,那就是越往后赚的钱越多。现在补仓可能看不出可以赚多少钱,十年以后的惊喜,绝对没有人能想到,我的操作就是为了十年后的意想不到。
期待十年后,我能再一次梦想成真!
希望上海银行在分红前能再跌一跌
上海银行的这种强势我确实看到过,很是羡慕,但我没有经历过,这是让我亲身经历确实十分过瘾。这种过瘾对我来说,确实是过瘾,因为上海银行我是重仓,涨上去所赚的钱让我目瞪口呆,过去赚十万如过年,现在赚五十万,却在不经意之中。理想中的上涨变成现实中的上涨,就像做梦。2024年度的分红是拆分为二次,去年11月28日一次,我把分红买入的价格是8.02元,这次又将分红,四月二十五日年报,一个多月后分红,估计股价在10元以上。二次分红的股价之间产生了2元的差价,我如果买入,股数将大打折扣。所以,我希望上海银行的股价能跌一跌,让我在尽量低的价格多买几股上海银行。
炒股票有像我这样希望跌的吗?可能有。比如空仓的人,为了捡到廉价的筹码。再比如是老股民,因为老股民不怕跌。我希望跌,也是权宜之计,是希望我能用分红的钱多买几股上海银行,减少成本的增加。补仓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可以摊薄成本。前提是你在套牢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也会比较复杂,你敢补仓吗?因为补仓也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越套越深;另一种是越跌越买确实降低了成本,一旦出现反转,那是赚不完的钱。这两种情况的关键是选股。我为什么会出现赚不完的钱?就是因为我的补仓是摊薄了成本,上海银行又出现了反转。这有点像赌博,我是押对了。其实,这也不是赌博,而是对炒股票的知识你懂得多少。另一种情况是增加成本。这是在股价的上涨超过了你的成本,再补仓就会增加成本。这里有一个考量,那就是上海银行的股价处在什么位子。如果是太高的位子,就不要再补仓了,等到股价跌下来再补;如果股价还没有到最高,那就在尽量低的位置补仓。上海银行的股价,不要看已经涨了那么多,其实还在低位,补仓是一定的,不补仓才是失算。现在的问题是,股价已经在我的成本之上,补仓的话就得等到尽量便宜些。所以,我才希望上海银行的股价在分红前能跌一跌。我知道有许多人会不高兴,但炒股票都是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有点自私不算什么。
炒股票是需要历练的,不在股市里摸打滚爬多少年,是赚不到钱的。巴菲特把炒股票说成是博傻不无道理,是因为一群不懂的人和另一群不懂的人搏杀,结果是两败俱伤,盈利的人却是在中间收佣金的人。所以,巴菲特又说,减少交易,不要为券商打工。券商赚钱是因为处在股市以外,在别人的交易中赚钱,所以,谁交易越多谁就输的越多。我为什么不输反赢,越赚越多?就是我基本不交易,我赚了券商的钱。我从2019年开始离开了股市,基本不炒股了,用心赚上市公司的钱,也就是上海银行的钱,所以我赚了,赚了两笔钱:一笔是股息;一笔是差价。股息是上海银行分的红,差价是超跌后的估值修复,这两笔钱刚刚开始回来就如此夸张,继续回来就难说了,之所谓牛市不言顶。按林园的说法,股市赚钱是赚泡沫的钱,上海银行只是在修复估值,离泡沫有多远谁知道?既然上面的空间已经打开,最犯忌的就是止盈,赚的是蝇头小利,其次是高抛低吸,神的操作,你是神吗?那么怎样的操作才是正确的呢?很简单,红利必须买入。巴菲特不是依靠差价赚钱,靠什么赚钱?不就是依靠分红买入所产生的复利吗?所以想股市赚更多的钱,对红利的处置是关键。红利继续买入是正确,红利不继续买入是错误。试想一下,一样是买了上海银行,我为什么赚了那么多钱,而成本比我低的人却赚不了多少钱?这个道理也是很简单,是不是像我一样的补仓了。我这几年来不断的补仓从11750股补到了现在130700股,这是关键,如果我没有补,我和别人没有两样,就是因为我如发狂一样的补,才有了今天。
炒股票的差异,其实没有多大的差异,之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因为不断的补仓,先补仓后生活,才有了今天;那些不敢补仓的人,为了生活不补仓,结果就拉开了和我的差距。原来不敢补仓的人是富人,现在可能也是富人,但我因为敢于砸锅卖铁的补仓,从原来的穷人变成可富人,而且将越来越富,把那些原来是富人的人远远的抛在了后面。上海银行涨到现在,离我的成本越来越远,我还想补仓,我的成本是6.27元,股价已经涨到了10.38元,但我补仓的意愿不变,只是希望股价能跌一跌,让我在尽量低的价位补仓。
不出意外,股价在分红除权前会有一波下跌,那是获利资金的操盘手法。获利资金是为了多赚一些钱,在除权前抛出,除权后买入,但这样做在客观上为我的逢低买入创造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应该谢谢这批获利资金,没有这批资金的刻意打压,我不可能在尽量低的价格补到仓。复利有一个奇妙的现象,那就是越往后赚的钱越多。现在补仓可能看不出可以赚多少钱,十年以后的惊喜,绝对没有人能想到,我的操作就是为了十年后的意想不到。
期待十年后,我能再一次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