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宝宝带给我的三个温馨时刻
2025-03-24 07:09:20
标签: 糖 豆腐干 温馨时刻 巨额资产 育儿
宝宝去了一大会址
宝宝出生开始我就叫宝宝,一直叫到现在。现在四岁了,有人说应该改口了,不要叫宝宝了,应该喊名字了,但我还是不愿意改口,还是愿意喊宝宝。并不是宝宝叫起来顺口,而是我家宝宝真的是一块宝。且不说越长越俊俏,就是和他相处也是快乐无限。宝宝从来不哭,难得哭一次,一定是大人的问题,是大人惹得宝宝不开心。比如大人之间吵架,宝宝一听就知道,吵架一开始宝宝就哭了,你大人还吵吗?一个大人的不理智惹得宝宝哭了,宝宝会贴着另一个大人的身上抽泣,这种抽泣是满满的委屈。事实上,宝宝没有错,我认为宝宝的缺点也是优点,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宝宝不知道他做的对还是不对,宝宝的对与不对是你大人确认的,大人并不知道,正是宝宝的缺点才是今后宝宝踏上社会的最可贵的能力。其中的道理,大人是应该思考的,想想自己是怎样在社会生存中失败的?所以,宝宝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是不是一直正确只有他自己才能在岁月中取舍,然后确认是否真的正确?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辨别,那就是宠幸和溺爱的区别。宝宝是应该宠幸的,但不应该溺爱。宠幸和溺爱的差别,不是宝宝自己能鉴别,而是带宝宝的人应该鉴别。宠幸是是有是非的溺爱,溺爱是无原则的宠幸。这和带宝宝的人所具备的素质有关。带宝宝的人的三观正,宝宝就是宠幸;带宝宝的人三观不正,宝宝就是溺爱。这里的区分很复杂,皇帝宠幸妃子,妃子不能说不优秀,听说过咬奶奶头的故事吗?这就是溺爱的结果。其实,对宝宝的宠幸是有层次的,富人有富人的宠幸办法,穷人也有穷人的宠幸办法,为什么富人的孩子成为富人的可能性大,穷人的孩子成为穷人的可能性大?可能就是宠幸的办法不同。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唯一可以鉴别的就是宝宝长大以后。宝宝长大以后成为富人,或者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你的宠幸就有了结论;宝宝长大后还是穷人,怕进入社会,你的宠幸也会有了结论。这个结论不是结论,而是你在宝宝成人前的宠幸,怎样的宠幸就有宝宝怎样的未来。
我是很宠宝宝的,不是没有原则,而是把原则当作底线。只要不触及底线,基本上都是宠。所谓的宠,就是能满足宝宝就尽量满足宝宝,实在不能满足宝宝的,就是原则。比如晚上九点前必须睡觉,那是必须睡觉,想法设法让宝宝睡觉。比如宝宝一定要有大便,没有大便就要想办法让宝宝有大便。再比如不可以吃糖,不是一点也不可以吃,一天吃一颗不算多。再比如不可以吃盐,也不是一点不可以吃,吃点萝卜干总可以。所谓的底线,完全是大人的认知,认知正确的宠幸才是宠幸,认知不正确的宠幸,甚至惹得宝宝哭也不是宠幸。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是有底气的,因为我的儿子进入社会以后完全超过了我的预期。我把儿子培养好了,难道培养不好孙子?何况,我不是儿子小时候的我,而是今非昔比的我,二十年的养生,几十年的炒股,我的认知绝非是常人,难道我会宠幸宝宝错了?不会的,这种相信要比不相信的成功概率更高。四岁的宝宝,在我们的宠幸下,真的很优秀,下面三个温馨时刻可以观其一斑。
第一个温馨时刻,就是去接宝宝放学。等待宝宝放学,绝对是满满的幸福。只要没有幼稚园的电话,可以表示宝宝一切都好。接宝宝时的宝宝很调皮,欢蹦乱跳,说明宝宝真的很好。见到我,大声的喊我“阿爷”,就能说明宝宝的心中很快活。不出意外,宝宝的选择一定是让我抱,一抱起来就会打我,开始我因为痛感有点排斥,后来我知道这是宝宝喜欢我这个阿爷,打就打呗。上了汽车吃根香蕉,一路上宝宝的嘴巴叭叭叭的说个不停,一会儿要听歌,一会儿和开车的阿娘捣蛋,这都在说明宝宝的状况良好。宝宝好才是真正的好,还有比宝宝好更好的东西吗?接宝宝放学的路上,那种幸福已经语无伦比。
第二个温馨时刻是下车以后,还没有回到家。这时的宝宝也有选择,那就是去买糖。宝宝的要求真的不高,一颗糖才一元钱,宝宝就满足了。这种满足可以延续到吃晚饭,到了吃晚饭,那就不是我的温馨时刻。宝宝下车后,骑车的话,那是一溜烟,我在后面追也追不上;不骑车的话,也不会慢慢地走,一定是一溜烟的跑了。尽管我在后面大声的喊着,我知道宝宝是有分寸的,到了定西路就会拐弯,因为一拐弯就是买糖的地方。一家是超市,宝宝喜欢棒棒糖,才一元钱。因为位置比较高,宝宝不会叫我拿,一定是让我抱起来,宝宝自己挑,选好后从我的口袋里拿一元钱付给收钱的哥哥姐姐,就让我撕开糖纸头。我撕开糖纸头的时候,宝宝就会在超市里高高兴兴的兜一圈,看我糖剥好了,放在嘴里就离开了超市。如果你有兴趣,你就会发现宝宝这个时候是多么地享受。其实不是宝宝享受,宝宝含着糖慢悠悠的往回走的时候,我看着宝宝的神情我也很享受。这种享受,绝对的有利于健康,还能延年益寿。很长时间,宝宝乐不思蜀,会提出去中山公园,或者去龙之梦
,现在有好几天了,宝宝玩不到一颗糖吃完,就自己回家了,说阿娘在等他。
这里有一个矛盾,就是这颗糖宝宝是不是可以吃?我觉得为什么不可以吃?一天一颗并不多。不只是糖,任何食物没有不可以吃的,关键是不要过。过了,再好也是伤害,只要不过,吃一点没有害处,只有好处。比如糖,其实也是一味药。吃点糖可以治愈流口水。小孩子为什么会流口水?这是小孩子要吃糖的理由。几乎没有那个孩子不爱吃糖,这是因为孩子的脾胃比较弱,需要吃点糖养一养。每天吃一颗糖,我没认为有什么不好。一方面,宝宝有了自己做主的机会,增加了自信心;另一方面,满足了宝宝的身体需要,没有一点害处。这个结论,不是我纯理论的解释,而是吃了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了,宝宝不是很好吗?其实好不好,宝宝是不是应该吃,想想我们小时候,看看宝宝吃了以后的状态就知道了。看着宝宝有滋有味的吃糖,我的内心是何等的幸福!
第三个温馨时刻,就是宝宝入睡以前,喜欢找我玩一会。这句话不是我说的,使宝宝的原话。一切都忙停当了,宝宝可以睡觉了。这个时候,宝宝有一个习惯,就是来找我玩一会。宝宝推门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阿爷,我找你玩一会好吗”?宝宝的这句带色的话,我真的好感动。不仅是宝宝有礼貌,而是宝宝心里还有阿爷。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很安静了,我要做的就是继续让宝宝安静。其实,宝宝的要求一点也不高,只要满足两件事宝宝就可以睡觉了。一件事是叫我打开电脑看一会儿动画片。早一些时候喜欢看蒋大为,牡丹之歌,骏马都是宝宝的最爱,后来宝宝喜欢了小兔子乖乖,最近宝宝不知怎么,喜欢上了七只小山羊和大灰狼。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会摇啊摇,让宝宝继续安静下来。另一件事就是要吃我吃的豆腐干。我这豆腐干已经吃了好几年了,只是每天早晨吃两包,宝宝只要求吃一包,这一包相当于上海五香豆腐干的半块,我反复掂量过,应该没问题。实际上,吃了好几年了,也确实没问题。宝宝要吃,我怎么办?我只好吃了以后,让宝宝漱漱口。这两件事做完了,宝宝就很好商量,我会问宝宝是我抱你过去还是你自己走过去?一般的回答,都是宝宝自己走过去。我关了电脑,熄了灯,宝宝就会去敲阿娘的门说“阿娘我来了”。正常的话,阿娘会问“谁啊”,宝宝会说“澳宝“;不正常的话,就难说了。这里有一个关键,刷了牙就不能吃了,这应该没错。但是,我给宝宝吃宝宝喜欢吃的豆腐干,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我还是让宝宝吃了,究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吃了以后我让宝宝漱口了;另一个是豆腐干不粘牙,难得吃一次没关系。有专家说,刷不刷牙其实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身体是不是容易蛀牙。我没有认为宝宝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有什么不好,应该尽量避免,但避免不了也不是不可以。说心里话,没有比宝宝能找我玩一会更令人幸福的了。我也知道,这种幸福并不会很长久。
这三个温馨时刻,都是满满的幸福,没有宝宝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有了宝宝我才找回了幸福。这种幸福,是求之不得,挥之不去的。所以我一直感谢儿子儿媳为我为我们生了这样一个好宝宝,几乎是懂事的好宝宝,这种感谢是出自内心,发自肺腑,因为我已经感受到宝宝来了以后我的生活变化。不是不幸苦,而是这种辛苦值得,不是我看到了宝宝的未来,而是宝宝的现在就让我看到了幸福。应该说,四年的宝宝我们做得没错,这样做下去也不会错,只要我们矢志不渝,宝宝不仅是现在的好宝宝,将来也会是一个好宝宝。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培养宝宝掌控巨额资产的能力的原因。我相信,儿子比我生活的好,宝宝一定比儿子生活的更好。
是宝宝带给我的三个温馨时刻
宝宝出生开始我就叫宝宝,一直叫到现在。现在四岁了,有人说应该改口了,不要叫宝宝了,应该喊名字了,但我还是不愿意改口,还是愿意喊宝宝。并不是宝宝叫起来顺口,而是我家宝宝真的是一块宝。且不说越长越俊俏,就是和他相处也是快乐无限。宝宝从来不哭,难得哭一次,一定是大人的问题,是大人惹得宝宝不开心。比如大人之间吵架,宝宝一听就知道,吵架一开始宝宝就哭了,你大人还吵吗?一个大人的不理智惹得宝宝哭了,宝宝会贴着另一个大人的身上抽泣,这种抽泣是满满的委屈。事实上,宝宝没有错,我认为宝宝的缺点也是优点,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宝宝不知道他做的对还是不对,宝宝的对与不对是你大人确认的,大人并不知道,正是宝宝的缺点才是今后宝宝踏上社会的最可贵的能力。其中的道理,大人是应该思考的,想想自己是怎样在社会生存中失败的?所以,宝宝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是不是一直正确只有他自己才能在岁月中取舍,然后确认是否真的正确?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辨别,那就是宠幸和溺爱的区别。宝宝是应该宠幸的,但不应该溺爱。宠幸和溺爱的差别,不是宝宝自己能鉴别,而是带宝宝的人应该鉴别。宠幸是是有是非的溺爱,溺爱是无原则的宠幸。这和带宝宝的人所具备的素质有关。带宝宝的人的三观正,宝宝就是宠幸;带宝宝的人三观不正,宝宝就是溺爱。这里的区分很复杂,皇帝宠幸妃子,妃子不能说不优秀,听说过咬奶奶头的故事吗?这就是溺爱的结果。其实,对宝宝的宠幸是有层次的,富人有富人的宠幸办法,穷人也有穷人的宠幸办法,为什么富人的孩子成为富人的可能性大,穷人的孩子成为穷人的可能性大?可能就是宠幸的办法不同。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唯一可以鉴别的就是宝宝长大以后。宝宝长大以后成为富人,或者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你的宠幸就有了结论;宝宝长大后还是穷人,怕进入社会,你的宠幸也会有了结论。这个结论不是结论,而是你在宝宝成人前的宠幸,怎样的宠幸就有宝宝怎样的未来。
我是很宠宝宝的,不是没有原则,而是把原则当作底线。只要不触及底线,基本上都是宠。所谓的宠,就是能满足宝宝就尽量满足宝宝,实在不能满足宝宝的,就是原则。比如晚上九点前必须睡觉,那是必须睡觉,想法设法让宝宝睡觉。比如宝宝一定要有大便,没有大便就要想办法让宝宝有大便。再比如不可以吃糖,不是一点也不可以吃,一天吃一颗不算多。再比如不可以吃盐,也不是一点不可以吃,吃点萝卜干总可以。所谓的底线,完全是大人的认知,认知正确的宠幸才是宠幸,认知不正确的宠幸,甚至惹得宝宝哭也不是宠幸。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我是有底气的,因为我的儿子进入社会以后完全超过了我的预期。我把儿子培养好了,难道培养不好孙子?何况,我不是儿子小时候的我,而是今非昔比的我,二十年的养生,几十年的炒股,我的认知绝非是常人,难道我会宠幸宝宝错了?不会的,这种相信要比不相信的成功概率更高。四岁的宝宝,在我们的宠幸下,真的很优秀,下面三个温馨时刻可以观其一斑。
第一个温馨时刻,就是去接宝宝放学。等待宝宝放学,绝对是满满的幸福。只要没有幼稚园的电话,可以表示宝宝一切都好。接宝宝时的宝宝很调皮,欢蹦乱跳,说明宝宝真的很好。见到我,大声的喊我“阿爷”,就能说明宝宝的心中很快活。不出意外,宝宝的选择一定是让我抱,一抱起来就会打我,开始我因为痛感有点排斥,后来我知道这是宝宝喜欢我这个阿爷,打就打呗。上了汽车吃根香蕉,一路上宝宝的嘴巴叭叭叭的说个不停,一会儿要听歌,一会儿和开车的阿娘捣蛋,这都在说明宝宝的状况良好。宝宝好才是真正的好,还有比宝宝好更好的东西吗?接宝宝放学的路上,那种幸福已经语无伦比。
第二个温馨时刻是下车以后,还没有回到家。这时的宝宝也有选择,那就是去买糖。宝宝的要求真的不高,一颗糖才一元钱,宝宝就满足了。这种满足可以延续到吃晚饭,到了吃晚饭,那就不是我的温馨时刻。宝宝下车后,骑车的话,那是一溜烟,我在后面追也追不上;不骑车的话,也不会慢慢地走,一定是一溜烟的跑了。尽管我在后面大声的喊着,我知道宝宝是有分寸的,到了定西路就会拐弯,因为一拐弯就是买糖的地方。一家是超市,宝宝喜欢棒棒糖,才一元钱。因为位置比较高,宝宝不会叫我拿,一定是让我抱起来,宝宝自己挑,选好后从我的口袋里拿一元钱付给收钱的哥哥姐姐,就让我撕开糖纸头。我撕开糖纸头的时候,宝宝就会在超市里高高兴兴的兜一圈,看我糖剥好了,放在嘴里就离开了超市。如果你有兴趣,你就会发现宝宝这个时候是多么地享受。其实不是宝宝享受,宝宝含着糖慢悠悠的往回走的时候,我看着宝宝的神情我也很享受。这种享受,绝对的有利于健康,还能延年益寿。很长时间,宝宝乐不思蜀,会提出去中山公园,或者去龙之梦 ,现在有好几天了,宝宝玩不到一颗糖吃完,就自己回家了,说阿娘在等他。
这里有一个矛盾,就是这颗糖宝宝是不是可以吃?我觉得为什么不可以吃?一天一颗并不多。不只是糖,任何食物没有不可以吃的,关键是不要过。过了,再好也是伤害,只要不过,吃一点没有害处,只有好处。比如糖,其实也是一味药。吃点糖可以治愈流口水。小孩子为什么会流口水?这是小孩子要吃糖的理由。几乎没有那个孩子不爱吃糖,这是因为孩子的脾胃比较弱,需要吃点糖养一养。每天吃一颗糖,我没认为有什么不好。一方面,宝宝有了自己做主的机会,增加了自信心;另一方面,满足了宝宝的身体需要,没有一点害处。这个结论,不是我纯理论的解释,而是吃了不是几个月,而是几年了,宝宝不是很好吗?其实好不好,宝宝是不是应该吃,想想我们小时候,看看宝宝吃了以后的状态就知道了。看着宝宝有滋有味的吃糖,我的内心是何等的幸福!
第三个温馨时刻,就是宝宝入睡以前,喜欢找我玩一会。这句话不是我说的,使宝宝的原话。一切都忙停当了,宝宝可以睡觉了。这个时候,宝宝有一个习惯,就是来找我玩一会。宝宝推门进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阿爷,我找你玩一会好吗”?宝宝的这句带色的话,我真的好感动。不仅是宝宝有礼貌,而是宝宝心里还有阿爷。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很安静了,我要做的就是继续让宝宝安静。其实,宝宝的要求一点也不高,只要满足两件事宝宝就可以睡觉了。一件事是叫我打开电脑看一会儿动画片。早一些时候喜欢看蒋大为,牡丹之歌,骏马都是宝宝的最爱,后来宝宝喜欢了小兔子乖乖,最近宝宝不知怎么,喜欢上了七只小山羊和大灰狼。在看动画片的时候,我会摇啊摇,让宝宝继续安静下来。另一件事就是要吃我吃的豆腐干。我这豆腐干已经吃了好几年了,只是每天早晨吃两包,宝宝只要求吃一包,这一包相当于上海五香豆腐干的半块,我反复掂量过,应该没问题。实际上,吃了好几年了,也确实没问题。宝宝要吃,我怎么办?我只好吃了以后,让宝宝漱漱口。这两件事做完了,宝宝就很好商量,我会问宝宝是我抱你过去还是你自己走过去?一般的回答,都是宝宝自己走过去。我关了电脑,熄了灯,宝宝就会去敲阿娘的门说“阿娘我来了”。正常的话,阿娘会问“谁啊”,宝宝会说“澳宝“;不正常的话,就难说了。这里有一个关键,刷了牙就不能吃了,这应该没错。但是,我给宝宝吃宝宝喜欢吃的豆腐干,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我还是让宝宝吃了,究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吃了以后我让宝宝漱口了;另一个是豆腐干不粘牙,难得吃一次没关系。有专家说,刷不刷牙其实不是关键,关键是你的身体是不是容易蛀牙。我没有认为宝宝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有什么不好,应该尽量避免,但避免不了也不是不可以。说心里话,没有比宝宝能找我玩一会更令人幸福的了。我也知道,这种幸福并不会很长久。
这三个温馨时刻,都是满满的幸福,没有宝宝我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了,有了宝宝我才找回了幸福。这种幸福,是求之不得,挥之不去的。所以我一直感谢儿子儿媳为我为我们生了这样一个好宝宝,几乎是懂事的好宝宝,这种感谢是出自内心,发自肺腑,因为我已经感受到宝宝来了以后我的生活变化。不是不幸苦,而是这种辛苦值得,不是我看到了宝宝的未来,而是宝宝的现在就让我看到了幸福。应该说,四年的宝宝我们做得没错,这样做下去也不会错,只要我们矢志不渝,宝宝不仅是现在的好宝宝,将来也会是一个好宝宝。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培养宝宝掌控巨额资产的能力的原因。我相信,儿子比我生活的好,宝宝一定比儿子生活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