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调理如何日常运用

2024-06-29 06:31:54
标签: 调理 天地精华 胃口 健脾开胃 健康
风景之一

       中西医都是为了治病,但在治病的问题上分歧极大。这是病理性的分歧。西医认为,疾病是外因所导致,是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的侵蚀。中医认为,疾病是内因所导致,是身体的变化不能适应外部的变化,之所谓外邪通过内因起的作用。所以,西医着眼于病,用药去杀死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中医则着眼于人,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达到治病的目的。西医这样治病是否有效暂且不去说,我们先来看看中医的调理是怎样治病的。

       其实,中医的调理是一个庞大的概念。不仅是有病的时候,通过中医的诊断给你开了处方进行调理,还包含你的生活方式的改善。可以这么说,生活方式得不到改善,任何的中药处方都不能根治你的疾病。你想根治你的疾病,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善你的生活方式,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中药调理才能根治疾病。实际上,流传下来的中医处方,包括经方和偏方,许多只是用来改善你的生活方式的,因为中医认为,改善的生活方式才是治病良药。

       比如你胃口不好,许多疾病的产生都和胃口不好相关联。造成胃口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个是饮食结构不合理,伤了脾胃。这没有年龄的区分,什么年龄都有可能吃坏脾胃。所以,饮食结构很重要,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结构。重视这个问题,应该是越早越好,可能需要一辈子的重视。另一个是脏器的衰变程度,弱化了脾胃。这是人到中年遇上的必然,不可能不遇上,但可以延缓遇上,这里的关键是延缓。延缓什么呢?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衰,九十岁肾气焦。五十岁延缓肝气始衰,六十岁延缓心气始衰,七十岁延缓脾气虚,八十岁延缓肺衰,九十岁延缓肾气焦。因为任何疾病都和脏器的衰退有关,延缓了脏器的衰退,才是预防疾病和治愈疾病。所以,中药的调理一般不针对疾病,针对的是相关联的脏器,把脏器的功能恢复了,许多疾病也就不治自愈。在这点上,我的体会深刻,因为我就是把中医的调理在日常运用中取得了养生的明显效果。

       我一直以为,五脏的衰退是可以观察的,这种观察无需仪器,只要感觉就可以了。心气是不是衰退,只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心慌,经常的心慌;肺气是不是衰退,只要看看自己是不是气短,经常性的气短;脾气是不是虚了,只要看看自己的胃口,是不是越吃越少了;肝气是不是衰退,只要看看自己的眼睛是不是花了,看不清了;肾气是不是衰退,只要看看自己是不是耳聋了,慢慢的听不见了。生理上的这五种变化,不仅是疾病,还是衰老的表现。这就需要调理,通过调理把这些变化消除,消除了也就把衰老延缓了。事实证明,越早的调理越有可能消除这些变化,越晚调理这种消除的难度越会增加,到了一定程度,任何的调理也会无能为力。我为什么呼吁养生?因为养生就是在实际上运用中医的调理,让中医的调理生活化。

       中医的调理可以处方,也可以不处方,可以用药物,也可以不用药物,当然也可以使用药食两用的材料。在这里,我想强调一个问题,那就是吃得下可以解决百分之六十的健康问题。锻炼很重要,但没有吃得下的支持不可能进行有效的锻炼。睡觉也很重要,但没有吃得下的支持可能就是一句空话。拉的出不能说不重要,如果没有吃得下的支持,可能连大便本身也没有了。所以,中医的调理一般是从吃得下开始。吃不下,中医的调理首先是调理吃不下到吃得下;吃得下了,才能进一步调理其他的脏器,通过其他脏器的功能恢复来治愈相关的疾病。所以,中医的调理不是针对疾病的,而是针对引起疾病的那个脏器。在所有的脏器中,脾胃无疑是第一位的,中医的调理什么都可以缺,唯一不能缺的就是健脾开胃。懂一点中医的可以发现,中医处方中很多处方都是调理脾胃的,其中不乏经方。

       我对脾胃的调理已经日常化,这种调理可能是无时不刻地在进行。在我的养生词典中,吃得下永远是第一位的,不管有多少症状,只要有食欲不振,胃口不好,首先解决的就是食欲不振,胃口不好。这里包含着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营养不仅是营养,还是药物,可以治愈许多疾病。我今年七十五岁,我十分关心我的同龄人。在我的同龄人中存在着许多的老年性疾病,这些疾病都是久治不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根本原因就是越吃越少,老年性疾病中百分之八十都和营养不良有关。没有营养的及时补充,脏器加速老化,怎么来治愈老年性疾病?你想治愈老年性疾病,唯一的办法就是健脾开胃,尽量多吃点,吃到满足身体的需求为止。我这样说,没有更多的依据,唯一的依据就是我自己,因为我至今还吃得下十年前的食物量,所以我的身体还像十年前一样。

       我的体会是,中医的调理应该是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是适合你的食谱。为什么是适合?适合,是食物结构的适合;适合,也是食物量的适合。这是为了满足你体质改善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你体型保持的需要。食物结构的调理,可以改善你的体质;食物量的调理,可以保持你的体型。体质可以预防疾病,体型可以使你长寿。另一部分是用于调理的药物。食物也有药性,但药性来得慢。药物也有食性,但主要是药性,调理比较明显。所以,在养生中遇到的问题,确实需要药物的帮助。

       比如,后半夜一二点钟醒来难以入睡,我会吃小柴胡汤。比如上火到了口腔,口腔里不舒服,我会吃三黄片。比如遇上头有点晕,胃口不太好,我就会吃逍遥丸。比如湿疹发的厉害,我就会吃防风通圣散。比如睡眠中的口干,我会吃杞菊地黄丸。为了大便通畅,我每天的午餐少不了卷心菜,土豆,花菜,萝卜和豆制品。为了养颜,我会吃红枣和香菇。为了睡得好,我把晚餐简约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管是吃,还是不吃,其目的都是为了调理,这是中医的基本思想。中医认为,人是天地精华,人的天地精华需要大自然的天地精华来弥补,这就需要吃,吃得下才能把大自然的天地精华消化成人的天地精华。在养生中,吃得下不仅是第一,也是唯一,只要吃得下,才会有生的希望。

       中医的调理是一个庞大的概念,涵盖了你的生活方式。在你的生活方式中,吃得下才是养生的关键。可以这么说,吃得下才能不生病,吃得下才能活的更久。吃得下,可以在吃的中间寻找解决方法;解决了吃得下的问题,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一句话,中医的调理不是医生的专利,而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须。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