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古稀之年的尴尬

2024-05-29 06:12:57
标签: 古稀之年 社会环境 量子纠缠 心想事成 健康
战地黄花

       可以预料,古稀之年以后,我写的博客将越来越受到新浪网管的监管,甚至是严管。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新浪网管眼中,我这把年纪不可能做出我写的这些成果。退休以后还能赚一百万?七十岁还像中年人一样生活?这也怪不得新浪网管,因为没有看见过,以前没有过,现在看见了,现在有了,难免会产生怀疑。其实,我是在做前人没有做的事,因为前人不可能活到七十岁,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人生七十小弟弟了,这七十岁以后怎么过,很自然的成了一个课题。谁来解这个课题呢?孔夫子只讲到七十岁,之所谓随心所欲。这是什么意思?可能是老也老了,死也要死了,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吧!应该说,孔夫子的这种描绘十分的消极,认为这个年纪已经活到头了。72岁,孔夫子就死了。就孔夫子的一生来说,不能说孔夫子说的没道理。但是,有两条孔夫子可能万万没有想到:

       第一条,五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说人的寿命可以达到天年。可能孔夫子没有看过黄帝内经,所以到了七十岁就觉得到了生命的尽头,想吃吃一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随心所欲吧。其实,后人还是认可黄帝内经所说的天年。黄帝内经没有说天年是多少岁,后人根据孔孟的寿辰推算出了天年。意思是说,孔夫子只活到了天年的七折,孟夫子却活到了天年的六折,通过计算,确定天年应该是120岁。能活到120岁,七十岁能说随心所欲吗?我想,如果孔夫子活到天年的话,那么七十岁绝对不能这样说!就这样,孔夫子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七十岁到一百二十岁的空间。

       第二条,五千年后的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七十岁的人比比皆是,孔夫子的随心所欲变成了七十岁以后的生活精彩纷呈。也可能是随心所欲的缘故,现在的七八十岁的老人基本不知道应该怎样生活。于是,我用了精彩纷呈这个词。其实,这个词仅仅说了一个表象,七十岁以后到底应该怎么过,至今还是一个谜。是仰望天年,从容地生活,还是迎接死亡,抓紧有生之年?从现实来看,没有人喜欢从容地生活,更多的人在抓紧有生之年。随之而来的,就是旅游热,聚会热,就餐热。你可以到处看到这些老人在奔波,在奔波中去享受所剩不多的有生之年。说心里话,如果知道人生还有五十年,那这些老人还会如此地奔波吗?

       这两条,不是孔夫子没有想到,而是没有多少人想到,导致了古稀之年的无处适从。现在发现了量子纠缠,这一发现使得心想事成变得可能。我可能是心想事成的幸运儿,因为我退休以后做的两件事都成功了。但我只是幸运儿,没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幸运,更多的还是进入了七十三八十四的怪圈。这种现状,确实让我有点尴尬,新浪网管盯着我,只是一个现象,更多的是现实生活我感到了格格不入。

       第一个格格不入是走在马路上,几乎很难碰到熟人。为什么路上的熟人这么少?其实我也知道,不外乎三种原因:第一种原因,没有兴趣了,就呆在家里;第二种原因,确实病了,就躺在床上;第三种原因,病得不轻,可能已经死了。这三个原因,让我在马路上很难见到熟人。这个变化非同小可,因为这一变化可能彻底改变了生活环境。不是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社会环境,会让我们这一代人感到陌生,会感到置身事外。所以,尽管我还在日行万步,但我看到的社会的变化却是格格不入。

       第二个格格不入是藏在心里,七十岁以后我应该做些什么?这种想法的人可能不止我一个,否则不会有等死的杂念。七十岁以后应该做什么?没有人能够回答。因为七十岁以后有两个条件不具备了:一个是智力不行了;一个是体力不行了。这两个不行可能制约着绝大多数人,制约的结果就是等死。我确实很幸运,退休以后我选择了两件事:一件事是养生。这件事解决了等死的想法,没有病不会死怎么会想到死呢?另一件事是炒股,十年赚了一百万。这件事更是难上加难,没有人能够做到,我却做到了。这件事的做到,在某种意义上可能胜过第一件事,因为炒股赚钱,赚大钱,可能不是养生这么容易。养生可以慢慢学,炒股那是立竿见影。炒股的成功,不但和智商有关,还可能和身体健康有关。试想一下,在我为一百万得瑟的时候,会有多少人相信?有时候,做到了比没有做到还尴尬。

       第三个格格不入是在观念中,七十岁真的老了?当然不是!在我的养生观念中,七十岁只能算中年。我想活到140岁,七十岁老了吗?不就是中年嘛。最近我在研究黄帝内经时发现,中年应该是指五十岁到九十岁这一段年龄。道理很简单,从五十岁肝气始衰开始,五脏的衰退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到九十岁肾气焦结束。是不是应该把这一段时间看作是中年?真正的老年应该是从九十岁开始。这个研究结果对不对,现在很难说,需要有人进行试验。我最近一直说,我就在做这个试验,五十岁到六十岁没有多大变化,六十岁到七十岁也没有多大变化,是不是七十岁到八十岁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呢?我不知道。但是,可以确认到了七十六岁也是变化不大。这样,是不是可以推理,我到了八十岁,也可能和七十岁差不多呢?应该有这样的可能!研究七十岁以后怎样生活确实很有意义。一个意义是可以求证黄帝内经的假设;另一个意义是可以实际证明七十岁还是中年。我做的事与众不同,往往和社会格格不入。可能就是这个与众不同和格格不入,我可以成就一番事业。这番事业的可取之处,不是事业的本身,而是事业成就的这把年纪。

       进入古稀之年后确实有点尴尬,但我在尴尬中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