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养生的漫谈

2024-03-02 06:37:26
标签: 养生 疾病 中年人 心想事成 健康
昨天的自拍

       昨天大弟来沪参加延边知青的聚会,相邀我在地铁二号线中山公园站碰头,我是如约前往。到的有点早,生怕大弟从三号线走到二号线不熟悉,就拍摄了三张现场画面给他,其中有一张是我的自拍。发出不久,就收到大弟愉快的回音,其中有一句就是“哪里像七十四岁的老年人”。大弟这样说是有原因的,那就是他的老同学中感叹衰老的人大有人在,见老的人比比皆是,相比我的自拍有点惨不忍睹。我见了当然高兴,于是回了一句“中年人,就像中年人一样生活”。

       我这样回答不是哗众取宠,妄自菲薄,而是养生后的深刻感悟,以及切身体会。从2005年开始养生至今,已经有了十九个年头。这十九年最大的收获就是忽略了时间,让我有可能活在十年前,甚至是十九年前。这是因为在十九年间,我基本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养生体系,这养生体系让我恢复了健康,延缓了衰老。这养生体系的形成不需要专业的知识,也不需要高人的指点,只需要恢复本能,尽量的恢复本能。恢复本能,实际上是一个改善生活方式的过程。我在十九年的养生中,最大的感悟就是疾病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生活方式,怎么样的生活方式产生的就是怎么样的疾病,基本如此,无一例外。

       最近娃哈哈老总宗庆后病世,享年79岁。按照传统的生死观,活到这个年龄也可以了,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但是,与时俱进的话,这个年龄确实有点可惜。现在的人应该知道,人的预期寿命已经被大大延长了,这种延长得到了中西医的一致认可。中医认可的时间早一些,早在5000年前就十分明确的提出可以活到天年,天年具体化就是120岁。西医认可的时间有点短,但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人的寿命可以活到发育期的四到五倍,175岁不在话下。也就是说,宗庆后有点可惜,病逝的有点早。现在问题来了,造成宗庆后过早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有许多原因,有一个原因很难回避,那就是吸烟。宗庆后的吸烟历史很长,不但长,而且只吸一种牌子,对宗庆后来说价廉物美,一包烟十八元。其实,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与价格无关,昂贵的烟和廉价的烟基本如此。不管是谁,凡是吸烟的人,大概率的是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吸烟的人活到七八十岁九十岁,不是吸烟不影响健康,而是吸烟的人身体比较好,扛得住吸下去的烟,身体差的早就扛不住了,身体好的扛的时间长,但再长还是免不了夭折。当吸烟成为一种习惯,就会变成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这种生活习惯导致的疾病就是肺系统病。奇怪的是,这种生活习惯往往坚持不到最后,当生活习惯持续到一定程度,疾病恶化了,医生会建议戒烟,这烟才可能戒了。更有趣的是,戒了烟的人很少能活下去,戒不了的人等待下一次的疾病恶化。总之,吸烟作为一种生活习惯所导致的疾病一定会造成死亡,所以,世界卫生组织把戒烟戒酒作为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

       我也有吸烟史,但很庆幸,时间很短。那是上世纪的最后十年,我下海了。下海后的最大考验就是抽烟喝酒。我不会喝酒,企业开张时喝了两瓶啤酒就回不了家了,在办公室里躺了一晚。我也不能抽烟,一是抽的烟咽不下去,另一个是抽多了就会咽炎,咽炎严重到根本不能抽烟,这烟不得不戒了。当时我抽的都是好烟,红中华,确实很好抽,只可惜我没有这命抽。可能是我不会吸烟喝酒,我下海失败了,结果可想而知。中国的文化非常独特,相信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依。不会抽烟喝酒导致的下海失败,看起来是一件坏事,让我变得贫穷,实际上也是一件好事,若干年以后让我有可能养生得到成功。一晃十九年了,这十九年的养生给了我一个切身体会,那就是心想事成。

       心想事成,实际上是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说,想的东西行得通,行的东西和想的东西相一致。想的东西哪里来?是在现实中产生的预期。我想一万加工资博一百万,那是因为我具备这样的能力,当然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想活到140岁,那是因为我的身体给了我暗示,暗示我有这个可能。许多人为什么到了我这把年纪就觉得自己老了?因为身体的暗示,不是这里不舒服,就是哪里不舒服,自己没办法,只好上医院,这样反复多了,不老也老了。我为什么不觉得自己老?就是通过养生很少感到不舒服,从没考虑过需要上医院。这叫存在决定意识。反过来,意识也可以决定存在。当你觉得老了,很可能越来越老,许多明显衰老的人就是这样衰老的;当我不觉得老的时候,也很可能不会马上变老,自己觉得年轻才会让别人觉得你年轻。我始终认为,我现在没有进入老年,而是中年而已。这样说不是没有道理,天年是120岁,七十岁老吗?人可以活到175岁,七十岁还不到一半,怎么能说老?我想活到孙思邈的140岁,我就不可能觉得自己老了,相比于140岁,不是中年是什么?我相信,这是可能的结果,为什么不努力?努力是主观能动性,也只有努力才会心想事成。我心想的两个东西,一个成了,十年一万变成一百万;另一个基本成了,虽然还没有活到140岁,但我的自拍在大弟看来还在中年,还有一半的人生,我没有理由不努力。想要活到140岁,最要紧的是看起来年轻些,再年轻些。

       自己觉得年轻,别人看起来年轻,最要紧的是只有一点,那就是没有基础病。这个问题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有点难,因为绝大多数人没有这个意识。我没有基础病,不是我没有过基础病,而是我通过十九年的养生控制了。我没有说痊愈了,这是因为西医的疾病标准不可能没有病,只是我没有去检查。但中医是讲感觉的,我感觉很好,为什么一定要说自己病了呢?昨天有一个老同学和我交流,说她骨质疏松在等待吊针。暂且不去说这吊针有没有用,但我认为,骨质疏松这个病就是衰老的病,延缓了衰老,这可能就不是病。如何延缓衰老呢?针对骨质疏松,至少要做到三条:第一条不能越吃越少,尽量多吃点;第二条不能坐着不动,每天步行至少7500步;第三条不能怕晒太阳,多晒太阳可以帮助吸收钙。做到了这三条,才是避免骨质疏松的根本。我为什么没有骨质疏松?其实和其他衰老症状一样,我还活在十年前,二十年前,生活方式绝不是老年人的生活方式,而是绝对的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中年人的生活方式,其结果就是我还是中年人 。

       我觉得自己还是中年人,我就有可能成为事实上的中年人,这就是哲学上的反作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存在。这种反作用不是虚幻的唯心的无所作为的,应该是一种切实的措施。老年人应该做老年人的事,中年人应该做中年人的事,中年人的事不会和死亡连在一起,做每一件事都是寄希望心想事成。这是为什么?很简单,中年人和老年人的最大差别,就是觉得今后的时间有的是。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