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意间上海银行二次填了满权
2024-02-24 06:49:49
标签: 除权 填满权 红利 复利 股票
牛市填满权,这是股市里的一种说法。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是这样,但我没有经历过。这是因为我的操作手法。从2013年初再次拿着一万元冲进股市,我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快进快出的投机炒作,因为持股时间很短,根本不可能等到填权。这样的操作手法让我成功了,七年时间我的一万变成了七十万。第二个阶段是长期投资,把上海银行作为投资标的。这一阶段确实有点晦气,快乐了半年就知道什么是下马威,内外交困的上海银行开启了下跌模式,这一跌就是四年,这四年的主旋律就是煎熬。下跌中是不是还可以有亮点呢?别人可能没有,我确实有。这个亮点就是向下做,越跌越买,越卖越跌,我在下跌中几乎增加了一大半的仓位,从七万多股增加到十一万七千一百股。这样的买入有点极尽全力,难道我不怕倾家荡产?世界上的成功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这种人是绝大多数;另一种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这种人是绝对的少数。幸运的是,我属于后一种。因为我相信上海的银行一定会走出低谷,度过难关,再创辉煌。事实证明,我不是对了,而是完全对了。
我对了,是因为上海银行终于走出低谷,今年配齐了班子。新班子上任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利空消息几乎消失了。在之前的三四年中,上海银行好像是利空消息的制造企业,利空消息不管大小,可谓是连续不断,让人感到应接不暇。这无数的利空似乎在告诉我们,上海银行不行了。奇怪的是,新班子一经宣布,满天飞的利空消息不知哪里去了,不是一夜,几乎是瞬间就消失了。是上海银行的基本面在瞬间变好了吗?这让我想起股市里的另一个铁律,那就是消息面的配合。底部出利空就是利好,意味着有人开始进场吸筹,应该是股市里赚钱的极好机会。谁也想不到,这个机会被我逮个正着。事实再次证明,我这次几乎是完全对了。完全对了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赚钱了。因为在股市里,赚钱才是硬道理。
我真的赚钱了吗?这是不能吹牛的,也不可能吹牛。我现在两只账户,信用账户和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是106000股,成本是7.02元。普通账户是11100股,成本是5.92元。把这两个账户加起来是117100股,成本是6.93元。这样可以看到三个赚钱的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总市值创了历史新高。过去,也就是2019年底,我的总市值最高看到72万,现在是77万。72万对应的大盘点位是3050点,77万对应的大盘点位是3004点,四年的股市风云,我几乎打了一个平手。
第二个数字是我的成本再次降低。我买入上海银行三次,第一次成本是25元,赚了一点我清仓了,第二次成本是11.75元,没赚钱我也走了,因为我看到了更好的股票,第三次也是这个成本,只不过凯旋归来,大大增加了上海银行的持股数。现在,我的成本降到了6.93元。这个价离现价只有0.29元,也就是说,三四年以后,我只套牢了0.29元。从上海银行的筹码分布来说,这样的套牢不算套牢。这一波上涨应该是很轻松,突破七元就在眼前。
第三个数字就是填权的贡献。这个数字比较隐蔽,不太容易看出来,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红利。这应该就是巴菲特常说的复利,从长远看,这是赚钱的根本之根本。
在不经意间,请注意,我说的是不经意间,因为这是我回头才看到的,没回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我赚钱了。2019年以后,不管有多少利空,上海银行的分红一直很稳定,十派四元。也就是说,每年都会留下0.4元的一个缺口,前两年的缺口没有填,后两年的缺口竟然填了满权,而是在不经意间。昨天,上海银行收盘6.65元。这个价位不是简单的价位,这个价位包含了两年的红利。2022年7月7日除权价是6.55元,2023年6月26日除权价是6.04元,老股民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两年的分红都是实打实的到手,像我到手的红利就是117100乘以0.8等于93680元。因为我红利到手就买入,所以赚到的钱可能更多些。这笔钱在熊市可能没有,在牛市一定会有。在这个意义上,上海银行可以确定已经进入了牛市,这个牛市在大盘熊市的末端产生,非常耐人寻味。
可以这么说,上海银行提前大盘一年多进入牛市,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道理也是股市里的铁律。先于大盘跌的,也会先于大盘止跌。利空出尽就是利好,这与大盘无关。价值回归也是股价上涨的动力,这种动力自然产生。一般来说,股价的波动和基本面有关,基本面发生问题,股价可能向下,基本面好转,股价也可能向上,这叫价值回归。这些规律,在上海银行的身上都有体现,在大盘探底的时候越发明显。我在大盘探底中还能赚钱,就是得益于这些股市里的铁律。上海银行毕竟是上海的银行,其发展的过程可能有自身的规律,但也受到环境的制约,有时候行政的干预可以改变企业发展的进程,我相信上海银行的班子调整可以改变一切,包括重回城商行的老二。
不经意间的二次填权,只是上海银行进入牛市预演。牛市还没有真正的开始,牛市的味道已经闻到了。让我们敞开双臂来迎接上海银行的牛市吧,这两年的填满权就是理由。
不经意间上海银行二次填了满权
牛市填满权,这是股市里的一种说法。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是这样,但我没有经历过。这是因为我的操作手法。从2013年初再次拿着一万元冲进股市,我经历了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快进快出的投机炒作,因为持股时间很短,根本不可能等到填权。这样的操作手法让我成功了,七年时间我的一万变成了七十万。第二个阶段是长期投资,把上海银行作为投资标的。这一阶段确实有点晦气,快乐了半年就知道什么是下马威,内外交困的上海银行开启了下跌模式,这一跌就是四年,这四年的主旋律就是煎熬。下跌中是不是还可以有亮点呢?别人可能没有,我确实有。这个亮点就是向下做,越跌越买,越卖越跌,我在下跌中几乎增加了一大半的仓位,从七万多股增加到十一万七千一百股。这样的买入有点极尽全力,难道我不怕倾家荡产?世界上的成功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因为看见而相信,这种人是绝大多数;另一种人是因为相信而看见,这种人是绝对的少数。幸运的是,我属于后一种。因为我相信上海的银行一定会走出低谷,度过难关,再创辉煌。事实证明,我不是对了,而是完全对了。
我对了,是因为上海银行终于走出低谷,今年配齐了班子。新班子上任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利空消息几乎消失了。在之前的三四年中,上海银行好像是利空消息的制造企业,利空消息不管大小,可谓是连续不断,让人感到应接不暇。这无数的利空似乎在告诉我们,上海银行不行了。奇怪的是,新班子一经宣布,满天飞的利空消息不知哪里去了,不是一夜,几乎是瞬间就消失了。是上海银行的基本面在瞬间变好了吗?这让我想起股市里的另一个铁律,那就是消息面的配合。底部出利空就是利好,意味着有人开始进场吸筹,应该是股市里赚钱的极好机会。谁也想不到,这个机会被我逮个正着。事实再次证明,我这次几乎是完全对了。完全对了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赚钱了。因为在股市里,赚钱才是硬道理。
我真的赚钱了吗?这是不能吹牛的,也不可能吹牛。我现在两只账户,信用账户和普通账户。信用账户是106000股,成本是7.02元。普通账户是11100股,成本是5.92元。把这两个账户加起来是117100股,成本是6.93元。这样可以看到三个赚钱的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总市值创了历史新高。过去,也就是2019年底,我的总市值最高看到72万,现在是77万。72万对应的大盘点位是3050点,77万对应的大盘点位是3004点,四年的股市风云,我几乎打了一个平手。
第二个数字是我的成本再次降低。我买入上海银行三次,第一次成本是25元,赚了一点我清仓了,第二次成本是11.75元,没赚钱我也走了,因为我看到了更好的股票,第三次也是这个成本,只不过凯旋归来,大大增加了上海银行的持股数。现在,我的成本降到了6.93元。这个价离现价只有0.29元,也就是说,三四年以后,我只套牢了0.29元。从上海银行的筹码分布来说,这样的套牢不算套牢。这一波上涨应该是很轻松,突破七元就在眼前。
第三个数字就是填权的贡献。这个数字比较隐蔽,不太容易看出来,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红利。这应该就是巴菲特常说的复利,从长远看,这是赚钱的根本之根本。
在不经意间,请注意,我说的是不经意间,因为这是我回头才看到的,没回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我赚钱了。2019年以后,不管有多少利空,上海银行的分红一直很稳定,十派四元。也就是说,每年都会留下0.4元的一个缺口,前两年的缺口没有填,后两年的缺口竟然填了满权,而是在不经意间。昨天,上海银行收盘6.65元。这个价位不是简单的价位,这个价位包含了两年的红利。2022年7月7日除权价是6.55元,2023年6月26日除权价是6.04元,老股民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两年的分红都是实打实的到手,像我到手的红利就是117100乘以0.8等于93680元。因为我红利到手就买入,所以赚到的钱可能更多些。这笔钱在熊市可能没有,在牛市一定会有。在这个意义上,上海银行可以确定已经进入了牛市,这个牛市在大盘熊市的末端产生,非常耐人寻味。
可以这么说,上海银行提前大盘一年多进入牛市,不是没有道理的,这道理也是股市里的铁律。先于大盘跌的,也会先于大盘止跌。利空出尽就是利好,这与大盘无关。价值回归也是股价上涨的动力,这种动力自然产生。一般来说,股价的波动和基本面有关,基本面发生问题,股价可能向下,基本面好转,股价也可能向上,这叫价值回归。这些规律,在上海银行的身上都有体现,在大盘探底的时候越发明显。我在大盘探底中还能赚钱,就是得益于这些股市里的铁律。上海银行毕竟是上海的银行,其发展的过程可能有自身的规律,但也受到环境的制约,有时候行政的干预可以改变企业发展的进程,我相信上海银行的班子调整可以改变一切,包括重回城商行的老二。
不经意间的二次填权,只是上海银行进入牛市预演。牛市还没有真正的开始,牛市的味道已经闻到了。让我们敞开双臂来迎接上海银行的牛市吧,这两年的填满权就是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