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反对少吃

2023-06-23 06:21:17
标签: 新陈代谢 细胞更新 人体器官 食物 健康
虎视眈眈

       上了年纪以后,是多吃点好呢,还是少吃一点好呢?这个问题似乎早有答案,那就是当然应该少吃。这个答案不能说错,因为十有八九的老人都是选择了少吃,至于原因嘛可能二个:一个原因是舆论。像我这样吃得多的,首先站出来反对的就是家人,特别是岳母更是十分的吃惊,不止一次地提醒我不要吃坏了。舆论中几乎没有赞同老人多吃一点的,特别是西方的统计学也在不断的证明少吃的科学性。另一个原因是落实到每个人,很少有人还吃得下,吃得少成了常态。这也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得到《黄帝内经》的证实,四十岁开始的好坐,五十岁开始的肝叶始薄,都会导致越吃越少。前一个原因是可能是受到外界的影响所导致,后一个原因则是身体内部的衰变所使然。所以,几乎是每一个上了岁数的人基本上都是少吃的候选。千金难买老来瘦,就是这种习惯势力的金字招牌。那么,上了年纪以后该不该少吃呢?这里有一个寿命预期的问题。

       现在的预期寿命还是七十三八十四,像我这把年纪应该是少吃了。因为在这个预期寿命下,少吃成了必然。第一,少吃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第二,少吃是五脏六腑变化的必然结果;第三,没有多少人能够不少吃,吃不下怎么办。应该这么说,少吃得到了全方位的支持,多吃反倒显得不正常。这应该是一种现状,一种极为普遍的现状。这种现状和预期寿命有关。当预期寿命还在七十三八十四的时候,少吃很难改变,多吃变成了另类。问题是预期寿命延长了会怎样?

       我的预期寿命迄今为止依然不是七十三八十四,而是双古稀。这个预期寿命在现实上有点难以想象,但这是药王孙思邈的天年。也就是说,活到140岁不完全是天方夜谭,确实在历史上有过,少是少了点,但不是没有。这样,我把双古稀作为预期寿命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可能性很小很小,再小也是可能。假设这种可能存在,七十四岁的我应该是少吃还是多吃呢?和别人一样少吃,只能是七十三八十四;想要活到孙思邈的年龄,是不是必须多吃呢?我想这是必然的选择。试想一下,七十四岁对于一百四十岁是不是还是中年呢?中年人应该多吃还是少吃?我想没有人会反对我的这个命题。中年人吃得多是正常,吃得少才是不正常。所以,吃得多还是吃得少关键是什么前提,你想活到七十三八十四可以少吃,你想活到双古稀必须多吃。

       为什么后者必须多吃呢?这可能和新陈代谢有关。世界上确实有人把新陈代谢作为健康长寿的唯一考量。这一考量得到三个方面的支持:

       第一个支持是吃得多拉的多。这是新陈代谢的最初形态。食物是新,粪便是陈,这种新陈代谢每天都在进行。吃得多拉的多是旺盛,吃得少拉的少是不旺盛,吃不下拉不出是更加的不旺盛。一般来说,年轻人吃得多拉的多,中年人吃得少拉的少,老年人吃不下了哪来的大便?所以,老年性便秘其实不是病,是没有大便怎么拉。

       第二个支持是细胞更新。这尽管是西医的命题,但也能说明问题。细胞更新应该有三种形态:第一种形态是供大于求;第二种形态是供需平衡;第三种形态是入不敷出。这三种形态都和食物的摄入有关。食物的摄入供大于求,就是肥胖!食物的摄入供需平衡,就是标准身材。食物的摄入入不敷出,就是老来瘦。和食物有关的就是细胞更新,供大于求的是营养过剩,细胞的更新不需要那么多的营养;入不敷出就是营养不良,细胞的更新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而不断的减少;只有供需平衡才能做到死亡多少细胞补充多少细胞。这三种形态中,只有第二种形态才有长寿的可能。《黄帝内经》中的长寿标准,最简单的就是“老而全形”。什么是老而全形?不就是食物的供需平衡。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我是一百万亿的细胞能够维持179厘米的150斤,每天死亡十亿个细胞,每天必须补充十亿个细胞才能平衡。我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吃下去的食物能够满足十亿个细胞的更新。这就是新陈代谢!没有足够的食物提供新陈代谢,死亡的细胞老是补不齐,结果就是衰老。衰老还是好的,更严重的就是疾病。所以,你想维持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必须吃够你新陈代谢必须的食物,而不是药物及其他。

         第三个支持是人体器官的自我否定。《黄帝内经》说,男人八年一个变化,女人七年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是什么?可能是多方面的,有一点西医也承认,那就是人体的器官也是一个自我否定的过程。五脏六腑在代谢中经过了多少年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五脏六腑了。人体的每一个器官也在多少年以后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器官了。这是细胞的更新所导致的人体器官新陈代谢的结果。如果是像我一样的体型,那么就需要同等的营养补充来保持这样的体型。这些营养的补充来自多少食物的配置和量能呢?这就是你必须吃到足量的根本原因。

       我为什么反复地强调七十岁的人吃得下五十岁的食物量就是五十岁,五十岁只吃的下七十岁的食物量就是七十岁?就是这个道理!应该说,这个道理没有讨论的余地,不是应不应该是这样,而是必须是这样。道理很简单,这是体现新陈代谢是不是旺盛的唯一标准。吃得下拉的出的人新陈代谢旺盛,细胞更新及时的人新陈代谢旺盛,人体器官得到完全的更新更需要新陈代谢。新陈代谢可能就是这样的一对三:一是食物,你必须知道为什么民以食为天?三是新陈代谢的三个需求:第一个是吃得多拉的多的需求。不吃下去哪来的大便?第二个是细胞更新的需求。细胞的更新不足就是衰老!第三个是人体器官自我否定的需要。人体器官的更新没有来源,一定会消瘦。所以,千金难买老来瘦只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几千年来食物供应不足导致的一个社会现象被当成了长寿的象征。实际上,真正的长寿还是来自于老而全形,尽量保持你年轻时模样。这就需要你多吃点,尽量的多吃点,保持年轻时的食物量,进而保持年轻时模样。衰老是什么?不就是越吃越少嘛。所以,我的养生方法中没有少吃一说,有的只是吃的舒服,只要吃的舒服就尽量多吃点,这是因为:一方面到了我这年纪确实会吃不下了;另一个方面像我一样活得更长吃不下怎么行?为了吃得下,有两条措施是必需的:一条措施是健脾开胃。这条措施在西医中没有,只能主张少吃点,但可以在中医中药中找到,经常调理必有好处;另一条措施是运动锻炼。这条措施强调的是适合和足量,适合是为了减少伤害,足量是为了追求质量。我就是落实了这两条措施才做到了尽量多吃点,从而保证了我的老而全形。这两条措施,其实就是岐黄之道,也就是每一个人必须有的生活习惯。我相信,不是我这样做有效,而是每一个这样做的人都会有效。

       我的结论不是,而是尽量多吃点,多吃点才能长寿!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