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以后的三大问题溯源
2023-06-17 06:43:45
标签: 肝叶始薄 膝盖 眼花 血管 健康
商演
一些中医大家喜欢把五十岁比作人生的分水岭,最典型的说法,就是五十岁以前以命换钱,五十岁以后用钱买命。这种比喻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命可以换钱,但是钱绝对买不回命,意在告诉那些不顾健康的人一定不要恣意妄为。这种比喻为什么是五十岁而不是四十岁呢?四十岁好坐,不是衰老已经开始了吗?实际上,四十岁的衰老还只是刚刚开始,发福只是表象而已,真正的衰老是在本质上,那就是五十岁肝叶始薄。《黄帝内经》是五脏论者,成长看五脏,衰老也是看五脏,五脏的变化才是健康的本质。五十岁肝叶始薄,正是这个变化开启了人体衰老的进程。
这个变化是如何导致衰老的呢?这就需要关注五十岁以后的三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是眼花了。这是因为肝开窍于目,肝叶始薄以后,最先影响的就是眼睛。所以,《黄帝内经》直言不讳,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就是目始不明。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普遍了,往往为人忽略,这种忽略导致了肝叶始薄的预后越来越不乐观。
第二个问题是膝盖问题。五十岁以后出现的膝盖问题大幅增加,被确诊的基本上都是骨刺,半月板磨损,关节坏死等等骨头问题。事实上不全是这样,有骨头问题,但更多的是骨头以外的问题,比如肌肉问题,筋的问题。《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值得注意,那就是”诸筋者皆属于节“。关节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搞清楚了,不会误诊;搞不清楚,一定误诊。许多有膝盖问题的人因为被误诊,结果膝盖问题不但解决不了,还变得越来越严重。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按医嘱尽量少走路,结果是不走不走永远不会走了;另一个原因是肝生筋,确诊中没有考虑到筋的问题,这一忽略导致了膝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实,膝盖问题的症结不在骨,而在筋,不能对症的治疗能治疗吗?
第三个问题是血管问题。五十岁以后,心血管病陡增,根本原因是血管老化。其实,血管老化也和肝主筋有关。筋膜柔和可以滋养心血管,这叫”筋生心“。在某种意义上,心血管病就是血管病。血管应该是富于弹性的,柔软为好,血管老化则是粥样病变,血管变薄变脆,不但容易血栓,还容易中风。这种情况就是从肝叶始薄开始的,肝主筋的失职,导致了血管老化的进程。这就是五十岁以后心血管病陡增的根本原因。
五十岁以后的这三大问题不是秘密,路人皆知。只是没有人像我这样解释过,这种解释应该是带根本性的,可以叫智者察同。这种解释核心是养肝,五十岁以前后必须养肝,把肝叶始薄的时间推后,把肝叶始薄的进程延缓,把握时间的节点来养生才是避免五十岁以后出现三大问题的根本所在。
怎样才能养肝呢?
首先是睡好每天的觉,因为卧则血归于肝。血对肝的滋养非同小可,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睡眠是第一大补,补什么?一句话,补血。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养血的根本方法只能是睡觉,不睡觉,很难养血!我没有统计学上的证明,但我的实践是这样,我至今没有眼花,是不是和每天睡过子时的七八个小时有关呢?这是一个很难否定的事实。
其次是尽量多吃点,因为血液来自食物。吃应该没有分歧,不管是好吃还是想吃,活着必须吃。分歧在于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这三个问题上的分歧几乎很难统一,导致了每个人的健康程度。吃的对的多吃点的人,大凡是健康;吃的不对的,不管是吃的多的还是吃得少的,一定是不太健康。前者,五十岁以后可能不会出现三大问题;后者,五十岁以后一定会出现三大问题。原因很简单,吃的质量决定每个人肝叶始薄的时间。肝叶始薄来得早的,五十岁以后的三大问题也来得早;肝叶始薄来的晚的,五十岁以后的三大问题也来得晚。肝叶始薄和血液质量有关,血液质量和食物的质量有关,食物的质量和什么有关呢?当然和每个人的胃口有关。
第三是不要生气,因为怒伤肝。肝脏可能是五脏中唯一一个影响情志的器官,中成药中有”逍遥丸“,用来疏肝的,能够稳定情绪。肝脏最怕生气,一生气就没有胃口,这叫肝气侵胃,可见得肝脏和情志的关系,关系还十分的密切。怒是可以伤肝的,经常生气的人肝脏一定不太好。所以,不要生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是心脏的问题,还是肝脏的问题。这个问题有点难,肝气郁结容易生气,生气容易引起肝气郁结,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通过养生来解决。
一般来说,不熬夜,睡好觉,饮食平衡重视量,稳定情绪不生气,就可以养好肝。这是因为肝属东方,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有了食物;道生智,有了智慧;玄生神,有了大自然。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养生需要智慧,滋养需要食物,天人合一才能健康长寿。所以,五十岁以后出现三大问题是一种必然,不可避免,可以延缓,延缓的唯一方法是养生,通过养生来推迟肝叶始薄,从而导致的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迟早都会来的,只是早一点晚一点,这早一点晚一点就是每一个人的寿命。
五十岁以后出现三大问题很正常,问题是如何延缓?延缓了的寿命长一些,不能延缓的寿命短一些,仅此而已。
五十岁以后的三大问题溯源
一些中医大家喜欢把五十岁比作人生的分水岭,最典型的说法,就是五十岁以前以命换钱,五十岁以后用钱买命。这种比喻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命可以换钱,但是钱绝对买不回命,意在告诉那些不顾健康的人一定不要恣意妄为。这种比喻为什么是五十岁而不是四十岁呢?四十岁好坐,不是衰老已经开始了吗?实际上,四十岁的衰老还只是刚刚开始,发福只是表象而已,真正的衰老是在本质上,那就是五十岁肝叶始薄。《黄帝内经》是五脏论者,成长看五脏,衰老也是看五脏,五脏的变化才是健康的本质。五十岁肝叶始薄,正是这个变化开启了人体衰老的进程。
这个变化是如何导致衰老的呢?这就需要关注五十岁以后的三大问题。
第一大问题是眼花了。这是因为肝开窍于目,肝叶始薄以后,最先影响的就是眼睛。所以,《黄帝内经》直言不讳,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就是目始不明。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普遍了,往往为人忽略,这种忽略导致了肝叶始薄的预后越来越不乐观。
第二个问题是膝盖问题。五十岁以后出现的膝盖问题大幅增加,被确诊的基本上都是骨刺,半月板磨损,关节坏死等等骨头问题。事实上不全是这样,有骨头问题,但更多的是骨头以外的问题,比如肌肉问题,筋的问题。《黄帝内经》中的一句话值得注意,那就是”诸筋者皆属于节“。关节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是一个必须搞清楚的问题。搞清楚了,不会误诊;搞不清楚,一定误诊。许多有膝盖问题的人因为被误诊,结果膝盖问题不但解决不了,还变得越来越严重。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按医嘱尽量少走路,结果是不走不走永远不会走了;另一个原因是肝生筋,确诊中没有考虑到筋的问题,这一忽略导致了膝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实,膝盖问题的症结不在骨,而在筋,不能对症的治疗能治疗吗?
第三个问题是血管问题。五十岁以后,心血管病陡增,根本原因是血管老化。其实,血管老化也和肝主筋有关。筋膜柔和可以滋养心血管,这叫”筋生心“。在某种意义上,心血管病就是血管病。血管应该是富于弹性的,柔软为好,血管老化则是粥样病变,血管变薄变脆,不但容易血栓,还容易中风。这种情况就是从肝叶始薄开始的,肝主筋的失职,导致了血管老化的进程。这就是五十岁以后心血管病陡增的根本原因。
五十岁以后的这三大问题不是秘密,路人皆知。只是没有人像我这样解释过,这种解释应该是带根本性的,可以叫智者察同。这种解释核心是养肝,五十岁以前后必须养肝,把肝叶始薄的时间推后,把肝叶始薄的进程延缓,把握时间的节点来养生才是避免五十岁以后出现三大问题的根本所在。
怎样才能养肝呢?
首先是睡好每天的觉,因为卧则血归于肝。血对肝的滋养非同小可,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睡眠是第一大补,补什么?一句话,补血。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养血的根本方法只能是睡觉,不睡觉,很难养血!我没有统计学上的证明,但我的实践是这样,我至今没有眼花,是不是和每天睡过子时的七八个小时有关呢?这是一个很难否定的事实。
其次是尽量多吃点,因为血液来自食物。吃应该没有分歧,不管是好吃还是想吃,活着必须吃。分歧在于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这三个问题上的分歧几乎很难统一,导致了每个人的健康程度。吃的对的多吃点的人,大凡是健康;吃的不对的,不管是吃的多的还是吃得少的,一定是不太健康。前者,五十岁以后可能不会出现三大问题;后者,五十岁以后一定会出现三大问题。原因很简单,吃的质量决定每个人肝叶始薄的时间。肝叶始薄来得早的,五十岁以后的三大问题也来得早;肝叶始薄来的晚的,五十岁以后的三大问题也来得晚。肝叶始薄和血液质量有关,血液质量和食物的质量有关,食物的质量和什么有关呢?当然和每个人的胃口有关。
第三是不要生气,因为怒伤肝。肝脏可能是五脏中唯一一个影响情志的器官,中成药中有”逍遥丸“,用来疏肝的,能够稳定情绪。肝脏最怕生气,一生气就没有胃口,这叫肝气侵胃,可见得肝脏和情志的关系,关系还十分的密切。怒是可以伤肝的,经常生气的人肝脏一定不太好。所以,不要生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仅是心脏的问题,还是肝脏的问题。这个问题有点难,肝气郁结容易生气,生气容易引起肝气郁结,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通过养生来解决。
一般来说,不熬夜,睡好觉,饮食平衡重视量,稳定情绪不生气,就可以养好肝。这是因为肝属东方,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有了食物;道生智,有了智慧;玄生神,有了大自然。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养生需要智慧,滋养需要食物,天人合一才能健康长寿。所以,五十岁以后出现三大问题是一种必然,不可避免,可以延缓,延缓的唯一方法是养生,通过养生来推迟肝叶始薄,从而导致的三大问题。这三大问题迟早都会来的,只是早一点晚一点,这早一点晚一点就是每一个人的寿命。
五十岁以后出现三大问题很正常,问题是如何延缓?延缓了的寿命长一些,不能延缓的寿命短一些,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