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解决了喉咙问题

2022-09-25 07:02:01
标签: 喉咙 受寒 肺主皮毛 咳嗽 健康
天地之间

       喉咙是人体的要隘。喉咙的上面是七窍和大脑,主要和外界联系;喉咙的下面是身体和四肢,主要是和内部联系。喉咙的关键在于沟通上下的联系,努力让大脑和身体一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脑的胡思乱想往往和身体的正确表达相反,导致了身体不被重视,久而久之身体就病了。身体病了,有意思的是往往开端于喉咙。所以,喉咙的不适不能疏忽,处理得当可以化险为夷,处理不当可能病入膏肓。

       喉咙的不适可能受到二方面的干扰:

       一方面是天气的变化。特别是季节的转换,比如开春的时候和入秋的时候。开春是因为咋暖还寒,入秋是因为天气转凉。所以,民间就有这样的说法,春天要捂,秋天要冻。为什么会这样说?那是因为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需要帮助身体适应这样一个过程。问题在于适可而止!也就是说,随着天气转暖,随着天气转凉,还是要注意添加和减少衣服,这是为了预防受寒。中医对受寒极度的重视,张仲景为此写了一本书叫《伤寒杂病论》,也就是说杂病的产生都和受寒有关。就此,中医对寒的解读有了二层意思:一层意思是狭义的寒,寒就是天气中的寒,现在加上空调等人为产生的寒;另一层意思是广义的寒,把一切可以致病的因素都称之为寒,命名为寒邪。可见的驱寒在中医治疗中的地位,很长时间肉桂附子成了驱寒的常用药,比如补肾的《桂附地黄丸》流传至今。至于后来出现的温病学派,只是《伤寒杂病论》的完善和延伸。

       另一方面是情绪的变化。可能听说过梅核气吧,这种喉咙疾病总感到喉咙里有一个东西堵住,吐不出,咽不下,去医院检查查不出什么,回到家里喉咙就是不舒服。其实,这是一口气堵在这里。这口气哪里来的,就是情绪不畅所导致。我年轻时得过这样的病,现在知道那是因为一件事想不通闷在心里,时间长了就会堵在喉咙口。为此我求过医,中医确实有治疗梅核气的药,但要根治必须心情舒畅。这是《黄帝内经》所说的情志病。天气的变化可以致病,情绪的变化也可以致病,这就是岐黄之术,岐黄之术中演变出来的中医。

       我的喉咙不适和情绪没有关系,可能是受寒了。上海的天气在入秋以后变化很大,一个月前还是酷暑难熬,一个月后已经凉风习习。那天,满街的人都是长袖长裤了,我还是背心短裤,除了时髦的妹妹还在秀大腿,就是我还在秀肌肉。说实在的,确实感受到一丝凉意,只是走着走着这点凉意没有了。受寒没有特定的路径,寒气的入侵应该是无孔不入,往往在不经意之中。当我喉咙不舒服的时候,我才知道受寒的三个路径:第一个路径是那天穿的太少;第二个路径是床上还铺着草席;第三个路径是我忘了白露身不露的古训。这是后来想到的三个可能,其结果就是喉咙不舒服。开始是毛拉拉,进而痒不痒痛不痛的老想咳嗽,一咳嗽牵着头痛,让我不得不重视。生了病才知道生病的难受,衰老了才知道衰老的苦楚。怎么解决喉咙问题呢?我的办法可能很简单,知道了病因就从病因入手。

       第一,我撤下了床上的草席。回想起来,前几天就感觉到半夜醒来冷到了寒颤,只是草席上铺上了被单好了一些,但实际问题并没有解决。换上了床单,床单下铺上了棉花毯,一下子就有了温暖的感觉,睡上去觉得很舒服。人体的感觉很神奇,睡上去的舒服感可以说明一切。人体的舒服感是人体对环境的一种反应,环境适应了身体的需求,身体才会这样的表示。一般来说,身体感觉到舒服的环境,应该是适合的环境。撤掉了草席,也就解决了一个受寒的路径。

       第二,我添加了衣服,背心短裤换成了长袖长裤。也就是说,除了脸,把全身的皮肤遮盖起来。有人说,肺是娇脏,容易受寒。为什么肺容易受寒呢?因为肺主皮毛,皮肤和外界的接触面最广,天气转凉,首当其冲的就是皮肤。要保护肺不受凉,就要保护皮肤不受凉,皮肤不受凉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添加衣服。我不但添加了衣服,也穿起了袜子。有人说,寒湿最容易从脚下爬上来。这样,我就解决了受寒的另一个路径。保暖以后,人体的感觉确实舒服得多。

       第三,我加强了中药的调理。除了早餐的加味奶咖外,我在睡前的助眠方中增加了几味药。我的助眠方是由红枣,桂圆,黄精,玉竹,藕粉,合欢花和酸枣仁组成,昨天我加了杏仁,陈皮和甘草。加不加这三味药确实不一样,前天夜里没有加,昨天起床的时候喉咙还是不舒服;昨天夜里加了这三味药,今天起床时就感觉好多了。虽然还没有根治,也就是说偶尔还需要咳几声,但是总体上感到了舒服。有人不相信中医中药,其实中医中药非常有效。其中的关键是你是信与不信。信的话,只要对症,一定有效;不信的话,不可能对症,怎么会有效?其实,中医中药是否有效全在于你对中医中药的理解,理解正确的有效,理解不正确的没有效。为什么对我有效?很简单,因为我长期用中医中药调理,身体的通畅程度很容易让中医中药产生效果。

       喉咙不适的问题基本解决了。现在最要做的就是不要再受寒。一个疾病有一个疾病产生的原因,想要治好这个病最关键的是找到原因,把这个原因彻底消除。这不是我的观点,孙思邈也是这观点。只要把病因去除了,这个病极有可能不治自愈。换句话说,有些人为什么生了病久治不愈?就是因为致病原因没有找到,或者说,找到了没有去除。试想一下,致病的原因还在,这病能治好吗?所以我说,生活习惯没有改善的病,这个病可能永远治不好。我为什么有了病容易好?就是因为我的生活习惯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可能有疏忽的地方,但改善一下就行了。

       话又说回来,我解决喉咙的问题是三条,二条是岐黄之术,一条是中医治疗。这就是中国人的医疗环境,大部分依靠岐黄之术,小部分不得不依靠中医治疗。我擅长岐黄之术,也懂一点中医的调理。这样,我的喉咙不适的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养生需要一定的智商 后一篇:五脏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