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上海银行
2022-07-23 06:46:06
标签: 市盈率 市净率 未分配利润 上海银行 股票
说上海银行奇怪,先要说资本市场的奇怪。资本市场是用来投资的,但资本不愿意投资,更愿意投机。这样,资本市场就出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像银行这样明显可以赚钱的标的没人要,像上海银行的市盈率低到了3.65倍,不那么赚钱的许多股票却炒得云山雾罩,有的市盈率高得离谱,没有下跌以前是一匹黑马,一旦下跌就变成了妖股。在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炒作中,谁是赢家呢?奇怪的资本市场,慢慢形成了奇怪的逻辑。你知道上证指数为什么不涨吗?其实原因很清楚,没有投资的意愿,投机的结果永远是怎样上去怎样下来。更奇怪的是,不管什么外资进来,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被同化了,外资就像内资一样追涨杀跌,投机炒作。
现在可以说上海银行的奇怪了。上海银行的奇怪只是资本市场奇怪的一端,这一端是低估。今天不去说高估的那一端,专门说一说低估这一端的奇怪。上海银行上市七年跌了七年,不复权确实是这样。这七年分红可不少,就是不填权,也就是说,拿了七年的筹码确实分到了红,但和没有分红一样,只看到资金在亏损。据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市场风气有关。公募基金进来了,炒一把就清仓了。保险公司有点木纳,如果不是原始股东,绝对的输了出局,而且出得十分的坚决。这些大资金的作为,应了市场这样的理念:高市盈率进,低市盈率出。这个理念的意思是,高市盈率应该是企业最差的时候,低市盈率应该是企业最好的时候,如果想赚钱,那必须在企业最差的时候进,企业最好的时候出。这可能是当今在资本市场上风行的炒股秘诀。我不是反对这种理念,而是说这种理念不能包罗万象,我更赞成的企业应该是低市盈率推动股价的走高。巴菲特就是赚这样企业的钱,为什么在我们的资本市场就不行呢?所以,我在上海银行身上押宝也很奇怪,有点不合潮流。
上海银行奇怪在哪里呢?奇怪在三点:第一点的奇怪是3.65年就能赚一个上海银行的上海银行没有人看好。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是5.23倍,上海银行是3.65倍。第二点的奇怪是买一送一外加小礼品也没人要。银行股的平均市净率是0.66
,上海银行是0.46。第三点的奇怪是股价6.01元,未分配利润却高达4.454元。我是干部科出身,不是财务出身,但我做过经理,总经理,这三个奇怪我知道为什么奇怪。银行是钱生钱的地方,上海银行这么有钱难道赚不到钱?更奇怪的是,流动市值已经跌破了900个亿,新任行长还能募集到四百亿的钱。这些奇怪最让我觉得奇怪的是,有了那么多的钱,为什么市场风气会认为上海银行不赚钱呢?真的很奇怪!唯一的解释,应该是上海银行的这些高管实在无能,有了钱不会赚钱,甚至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从我干部科的角度去分析,这种可能微乎其微,难道上海市政府选人选错了吗?券商出身的新行长适应不了银行行长的履新?这种可能也是微乎其微?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应该相信市政府的人事部门的考察;另一个原因是新任的领导总想把事情做好。我只能说,上海银行的奇怪只是人为的造成,其在意义上应该是纯技术性的,只是为了磨底而已。
我的奇怪又在哪里呢?奇怪在我盯上了上海银行。我这个人做任何事都很专注。养生从2005年开始,转眼坚持了十七年。你知道这十七年是怎样的物是人非吗?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身体状况还在十七年前,甚至好于十七年前。今年我基本治愈了阴部湿疹,这说明我的健康程度又进了一步。炒股是第三次以少博多吧,从2013年开始我坚持了9年,应该说赚了一些钱,脱贫致富了。真正盯上上海银行也有三年了,这三年在总体上是输的,如果放大到9年,那么我还是赢了不少。其实,盯上上海银行不是三年,应该是七年了,这七年怎么看?如果单看这三年,我确实是输的,如果看七年,我不但没输,反而赢了不少。第一次买入上海银行是17500股;第二次买入上海银行是56000股;第三次买入上海银行是75200股,现在是104500股。现在所说的输,只是套牢而已。这七年买入上海银行的股数变化,可能没赚到更多的钱,但让我更了解了上海银行。上海银行不是没有问题,但这是转型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相信,新行长能带领上海银行走出困境,让上海银行不再奇怪,让我也不再奇怪。
上海银行的奇怪可能不是奇怪,而是资本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一旦资本市场成熟了,资本市场的奇怪会消失,上海银行的奇怪会消失,我的奇怪也会消失。时间会证明我专注的有效性,正是这样的专注才会成就我的百万梦想和完成十年五倍的目标。
奇怪的上海银行
说上海银行奇怪,先要说资本市场的奇怪。资本市场是用来投资的,但资本不愿意投资,更愿意投机。这样,资本市场就出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像银行这样明显可以赚钱的标的没人要,像上海银行的市盈率低到了3.65倍,不那么赚钱的许多股票却炒得云山雾罩,有的市盈率高得离谱,没有下跌以前是一匹黑马,一旦下跌就变成了妖股。在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炒作中,谁是赢家呢?奇怪的资本市场,慢慢形成了奇怪的逻辑。你知道上证指数为什么不涨吗?其实原因很清楚,没有投资的意愿,投机的结果永远是怎样上去怎样下来。更奇怪的是,不管什么外资进来,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被同化了,外资就像内资一样追涨杀跌,投机炒作。
现在可以说上海银行的奇怪了。上海银行的奇怪只是资本市场奇怪的一端,这一端是低估。今天不去说高估的那一端,专门说一说低估这一端的奇怪。上海银行上市七年跌了七年,不复权确实是这样。这七年分红可不少,就是不填权,也就是说,拿了七年的筹码确实分到了红,但和没有分红一样,只看到资金在亏损。据说,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以及市场风气有关。公募基金进来了,炒一把就清仓了。保险公司有点木纳,如果不是原始股东,绝对的输了出局,而且出得十分的坚决。这些大资金的作为,应了市场这样的理念:高市盈率进,低市盈率出。这个理念的意思是,高市盈率应该是企业最差的时候,低市盈率应该是企业最好的时候,如果想赚钱,那必须在企业最差的时候进,企业最好的时候出。这可能是当今在资本市场上风行的炒股秘诀。我不是反对这种理念,而是说这种理念不能包罗万象,我更赞成的企业应该是低市盈率推动股价的走高。巴菲特就是赚这样企业的钱,为什么在我们的资本市场就不行呢?所以,我在上海银行身上押宝也很奇怪,有点不合潮流。
上海银行奇怪在哪里呢?奇怪在三点:第一点的奇怪是3.65年就能赚一个上海银行的上海银行没有人看好。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是5.23倍,上海银行是3.65倍。第二点的奇怪是买一送一外加小礼品也没人要。银行股的平均市净率是0.66 ,上海银行是0.46。第三点的奇怪是股价6.01元,未分配利润却高达4.454元。我是干部科出身,不是财务出身,但我做过经理,总经理,这三个奇怪我知道为什么奇怪。银行是钱生钱的地方,上海银行这么有钱难道赚不到钱?更奇怪的是,流动市值已经跌破了900个亿,新任行长还能募集到四百亿的钱。这些奇怪最让我觉得奇怪的是,有了那么多的钱,为什么市场风气会认为上海银行不赚钱呢?真的很奇怪!唯一的解释,应该是上海银行的这些高管实在无能,有了钱不会赚钱,甚至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从我干部科的角度去分析,这种可能微乎其微,难道上海市政府选人选错了吗?券商出身的新行长适应不了银行行长的履新?这种可能也是微乎其微?其中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应该相信市政府的人事部门的考察;另一个原因是新任的领导总想把事情做好。我只能说,上海银行的奇怪只是人为的造成,其在意义上应该是纯技术性的,只是为了磨底而已。
我的奇怪又在哪里呢?奇怪在我盯上了上海银行。我这个人做任何事都很专注。养生从2005年开始,转眼坚持了十七年。你知道这十七年是怎样的物是人非吗?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身体状况还在十七年前,甚至好于十七年前。今年我基本治愈了阴部湿疹,这说明我的健康程度又进了一步。炒股是第三次以少博多吧,从2013年开始我坚持了9年,应该说赚了一些钱,脱贫致富了。真正盯上上海银行也有三年了,这三年在总体上是输的,如果放大到9年,那么我还是赢了不少。其实,盯上上海银行不是三年,应该是七年了,这七年怎么看?如果单看这三年,我确实是输的,如果看七年,我不但没输,反而赢了不少。第一次买入上海银行是17500股;第二次买入上海银行是56000股;第三次买入上海银行是75200股,现在是104500股。现在所说的输,只是套牢而已。这七年买入上海银行的股数变化,可能没赚到更多的钱,但让我更了解了上海银行。上海银行不是没有问题,但这是转型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我相信,新行长能带领上海银行走出困境,让上海银行不再奇怪,让我也不再奇怪。
上海银行的奇怪可能不是奇怪,而是资本市场不成熟的表现。一旦资本市场成熟了,资本市场的奇怪会消失,上海银行的奇怪会消失,我的奇怪也会消失。时间会证明我专注的有效性,正是这样的专注才会成就我的百万梦想和完成十年五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