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难的事
2022-07-03 06:53:40
标签: 食谱 饮食标准 习惯 西医 健康
闲庭信步
人生有两件事最难:
一件事是生活。生活的关键是必须要有钱。赚钱成了每个人生活好坏的根源。赚大钱的生活可以奢侈,赚小钱的生活只能维持,赚不到钱的不知如何维持生计。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的七十年经历的两个时代都没有解决,一个没有解决是因为客观因素,另一个没有解决更多的是主观因素。生活在这两个时代,不同人有着不同人的生活艰难。
另一件事是饮食。生活的艰难体现在生活的压力,饮食的艰难体现在健康的压力。平心而论,现在的饮食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的问题。选择对了,也就是吃的对了,你就健康;选择错了,也就是吃的不对,你将失去健康。这个问题的艰难在近四十年中越发明显,几乎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不解决也得解决。道理很简单,关系到自己是否生病,关系到自己还能活多久,哪个人会置之不理?其实,到了我这把年纪,第一件事的难度在降低,因为人的生活趋向一致,都可以领到一份养老金,第二件事的难度不但没有降低,好像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我们这代人已经到了暮年,关键因素已经降低到了两个字:健康。
健康的维持,最难的就是饮食。有人不以为然,可以说出许多理由。关键是,这许多理由都不是他(她)的理由,而是听来的理由。我不是说听来的理由不对,而是说用在你的身上对与不对。我觉得听来的理由中至少有三大误区:第一大误区是每个人的一生应该吃多少是有定数的,吃完了人也玩完了。第二大误区是不加区分的建议七分饱。这个建议针对年轻人可能没有危害,但老年人也引以为戒,那结果绝对是负面的,因为衰老就是越吃越少。第三大误区是腹中食少者长寿。这个命题过于模糊,是指吃的少呢,还是吃得多消化好?我认为是后者,食少不是少吃的结果,而是肠胃的及时排空。少吃和及时排空的根本差别,是在身体对营养的吸收上,前者很可能营养不足,后者才能获得更多的营养。如果轻信了这些流传甚广的理由,其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生病了;另一个是衰老了。我这样说,可能有许多人不同意,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每个人的身体需要什么,唯一的来源就是吃下去的食物。每个人身体需要的不同,可以对食物进行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只有两个取向:一个取向是你应该吃多少;另一个取向是你应该吃什么。饮食之难就难在这两个取向上。一般来说,这两个取向对了,你不大可能生病,也会显得年轻;这两个取向错了,不但可能生病,还会显得衰老。其实,这两个取向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黄帝内经》说的“五谷为养”这段话,这段话用十分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怎么吃,吃多少。符合这个标准的,吃的就健康;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吃的就不健康。在这个问题,没有第二个答案。你知道符合这个标准的难度吗?我告诉你,几乎没有人符合这个标准。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想符合这个标准,但也只是做到了比较的接近。而绝大多数人,几乎都是远离了这个标准。
远离这个标准的原因,我概括了三条:
第一条是习惯的原因。这里主要是家庭的影响。父母怎么给你吃的,这个怎么吃会影响你的一生。有人把生父母一样的病叫遗传,实际上是因为吃了同样的食物。有人和父母一样的高寿,实际上也是吃了父母同样的食物。可以这么说,父母的饮食习惯可能影响子女的一生。像我们这代人,父母基本上是不懂的养生的,根据生活条件来决定吃什么,所以,不可能符合《黄帝内经》的标准,甚至根本没有读过《黄帝内经》。子不教,父之过。习惯一定来自于家庭。
第二个是西医的原因。人的生活条件一下子出现了天差地别,每个人的表现不可能趋向理智。不理智的结果,就是百病丛生。于是,西医成了救命稻草。出现这个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果,确实无法改变,于是,西医的一些观点就流传开了。比如反对吃五谷,比如建议多吃肉蛋奶。我不是说西医的这些观点不对,而是错误的运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在所以的结论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引导社会舆论远离了《黄帝内经》的标准。方法错了,错误的观点不知错到哪里去了。
第三条是无知的原因。现在人的精力都花在生计上,往往是为此把身体搞垮了。只知道拼命地挣钱,不知道用什么来花钱。很久以后,才有人说”健康是1,其他都是零“。在拼命赚钱中,最无知的就是吃什么,怎么吃。有的人胡吃乱塞,有的人该吃的时候不吃,不该吃的时候乱吃,有的人为了工作耽误了吃饭时间,等等,等等,无数的等等,其结果只有一个,身体垮了。无知的人,把饮食当成享受;无知的人,把饮食看成无足轻重。谁知,人病了是因为无知,人死了也是因为无知。现在更有人在无知以外,还找到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偏执,坚持自认为对的,其结果和无知一样,可能比无知更可怕。
远离《黄帝内经》的这三个原因,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星火燎原了。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这个结果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十分的严重,严重到了必须反思。为什么疾病越来越多?为什么疾病越来越难治?为什么会出现终身吃药的现象?这一切的根源,就在饮食标准上。中国人应该怎么吃?每个中国人应该怎么吃?这是一个主观上的标准,不全是客观的标准。每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应该怎么吃,这才是避免生病,避免被病死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寻找适合自己的食谱,这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也是一辈子最难的事。你做了吗?
人生最难的事
人生有两件事最难:
一件事是生活。生活的关键是必须要有钱。赚钱成了每个人生活好坏的根源。赚大钱的生活可以奢侈,赚小钱的生活只能维持,赚不到钱的不知如何维持生计。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我的七十年经历的两个时代都没有解决,一个没有解决是因为客观因素,另一个没有解决更多的是主观因素。生活在这两个时代,不同人有着不同人的生活艰难。
另一件事是饮食。生活的艰难体现在生活的压力,饮食的艰难体现在健康的压力。平心而论,现在的饮食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的问题。选择对了,也就是吃的对了,你就健康;选择错了,也就是吃的不对,你将失去健康。这个问题的艰难在近四十年中越发明显,几乎摆在每一个人的面前,不解决也得解决。道理很简单,关系到自己是否生病,关系到自己还能活多久,哪个人会置之不理?其实,到了我这把年纪,第一件事的难度在降低,因为人的生活趋向一致,都可以领到一份养老金,第二件事的难度不但没有降低,好像变得越来越艰难。因为我们这代人已经到了暮年,关键因素已经降低到了两个字:健康。
健康的维持,最难的就是饮食。有人不以为然,可以说出许多理由。关键是,这许多理由都不是他(她)的理由,而是听来的理由。我不是说听来的理由不对,而是说用在你的身上对与不对。我觉得听来的理由中至少有三大误区:第一大误区是每个人的一生应该吃多少是有定数的,吃完了人也玩完了。第二大误区是不加区分的建议七分饱。这个建议针对年轻人可能没有危害,但老年人也引以为戒,那结果绝对是负面的,因为衰老就是越吃越少。第三大误区是腹中食少者长寿。这个命题过于模糊,是指吃的少呢,还是吃得多消化好?我认为是后者,食少不是少吃的结果,而是肠胃的及时排空。少吃和及时排空的根本差别,是在身体对营养的吸收上,前者很可能营养不足,后者才能获得更多的营养。如果轻信了这些流传甚广的理由,其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生病了;另一个是衰老了。我这样说,可能有许多人不同意,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每个人的身体需要什么,唯一的来源就是吃下去的食物。每个人身体需要的不同,可以对食物进行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只有两个取向:一个取向是你应该吃多少;另一个取向是你应该吃什么。饮食之难就难在这两个取向上。一般来说,这两个取向对了,你不大可能生病,也会显得年轻;这两个取向错了,不但可能生病,还会显得衰老。其实,这两个取向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黄帝内经》说的“五谷为养”这段话,这段话用十分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怎么吃,吃多少。符合这个标准的,吃的就健康;不符合这个标准的,吃的就不健康。在这个问题,没有第二个答案。你知道符合这个标准的难度吗?我告诉你,几乎没有人符合这个标准。我应该是比较明确的想符合这个标准,但也只是做到了比较的接近。而绝大多数人,几乎都是远离了这个标准。
远离这个标准的原因,我概括了三条:
第一条是习惯的原因。这里主要是家庭的影响。父母怎么给你吃的,这个怎么吃会影响你的一生。有人把生父母一样的病叫遗传,实际上是因为吃了同样的食物。有人和父母一样的高寿,实际上也是吃了父母同样的食物。可以这么说,父母的饮食习惯可能影响子女的一生。像我们这代人,父母基本上是不懂的养生的,根据生活条件来决定吃什么,所以,不可能符合《黄帝内经》的标准,甚至根本没有读过《黄帝内经》。子不教,父之过。习惯一定来自于家庭。
第二个是西医的原因。人的生活条件一下子出现了天差地别,每个人的表现不可能趋向理智。不理智的结果,就是百病丛生。于是,西医成了救命稻草。出现这个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果,确实无法改变,于是,西医的一些观点就流传开了。比如反对吃五谷,比如建议多吃肉蛋奶。我不是说西医的这些观点不对,而是错误的运用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在所以的结论中,最大的错误就是引导社会舆论远离了《黄帝内经》的标准。方法错了,错误的观点不知错到哪里去了。
第三条是无知的原因。现在人的精力都花在生计上,往往是为此把身体搞垮了。只知道拼命地挣钱,不知道用什么来花钱。很久以后,才有人说”健康是1,其他都是零“。在拼命赚钱中,最无知的就是吃什么,怎么吃。有的人胡吃乱塞,有的人该吃的时候不吃,不该吃的时候乱吃,有的人为了工作耽误了吃饭时间,等等,等等,无数的等等,其结果只有一个,身体垮了。无知的人,把饮食当成享受;无知的人,把饮食看成无足轻重。谁知,人病了是因为无知,人死了也是因为无知。现在更有人在无知以外,还找到了另一个原因就是偏执,坚持自认为对的,其结果和无知一样,可能比无知更可怕。
远离《黄帝内经》的这三个原因,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星火燎原了。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这个结果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十分的严重,严重到了必须反思。为什么疾病越来越多?为什么疾病越来越难治?为什么会出现终身吃药的现象?这一切的根源,就在饮食标准上。中国人应该怎么吃?每个中国人应该怎么吃?这是一个主观上的标准,不全是客观的标准。每个人应该知道自己应该吃什么,应该怎么吃,这才是避免生病,避免被病死的唯一正确的方法。
寻找适合自己的食谱,这是每个人一辈子的事,也是一辈子最难的事。你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