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圣洁的母爱之花――读陈华清小小说《最美的康乃馨》

标签:
《最美的康乃馨》母爱康乃馨短小说 |
分类: 师友评说 |
伟大圣洁的母爱之花
――读陈华清小小说《最美的康乃馨》
梁星钧
陈华清老师创构了一篇精美的小小说,也是向世人奉献了一束伟大而圣洁的母爱之花。
这篇小小说构思精巧。主要含小说的几个人物及场景精彩,还有情节的简约。
安娜,是一个从异国嫁入的母亲,自有她那博爱而宽广的情怀,特别是她那种爱的深情与热烈。可以想见,安娜作为母亲大儿子在战场牺牲了,她又送上自己的最后一个儿子。她的这种奉献与无私,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所以她把爱转托在儿子走前栽种的康乃馨上,见花如见人,睹物如思人,这种对信物的爱是自然的。同时,后来她转向对邮政员“我”的爱,视同已出的孩子,也同样自然。这既显示她母爱的宽厚,又展示她爱的幸福与悲苦的合理的转嫁。安娜这个母亲形象,在这篇不足2000字的小说里塑造得很立体,很形象,很成功。
另一个人物“我”是一个送信读信的邮政员,也是这场凄美悲情的见证者,忠实的记录者者。“我”的后来之举,即文尾的三分之一篇幅里有一个善意的“骟局”或称“谎言”,也是小小说的悬扣,是一种欧·亨利式的反差性惊鸿之笔,这种用多了虽不免俗套,但作者运用得较巧妙,就是她加上了母亲安娜明知儿子安东已死却佯装不知,一如既往地与邮政员交往,让邮政员一点也没看出,并还对频繁写信的“儿子”学识字,小说在这点上构思很出奇。“我”和母亲安娜之间的互爱,如果非要比个强弱和高低,亦即母亲安娜的积极回应和配合,是为了让邮政员“我”放心和安心,而“我”也是为了母亲不因此而失望,有老来丧子的巨大悲痛。我认为作为儿子的“我”的胸襟,远被容含于伟大圣母安娜的宽厚的心胸。从此立意上说,“我”这个形象意义无论是作为陪衬,还是主人公,同样超越了一个普通的见证者的形象意义。
小说的情节很简约。一带而过一年之中的前三季,而重写后面的冬季,即秋天安冬牺牲后“我”继续写信以“取而代之”,为的是给母亲的一份希望和美好,不想让她悲伤。安娜认真地回应,丝毫不露一点悲伤,可见她把痛苦压在了心底,不想伤害“我”这个“儿子”的好心,更不想让“我”有一点失望,“我接受你的善意,我也想让你开心。”这足见安娜作为一个母亲的厚道与善良。小小说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篇幅小意蕴大,这就需用出人意料的结果来增强反差的悬疑。此篇有母亲安娜不动声色,死后才留信表明真相的细节,我认为达到并超过了某种预期的效果。
康乃馨的选择,作者也颇具匠心。它本象征圣洁,象征母爱的坚韧和伟大,象征美好典雅和典范,是所有女性的神圣之花。作为小说道具的康乃馨在本篇也有特殊的作用:它代表儿子参军前留下的信物,代表母亲在家思念儿子的凭借,代表儿子在前线生命安危的标志,代表后来“我”的承延一个儿子应有的责任与爱心孝心……,康乃馨在这里已非普通的植物花卉,而突破了纯粹母爱与人类之爱的象征,融合并具有了超越生死的多重涵义。小说以大开大合的架构,以童话般的语境,绘制了一幅优美的图画,具有了洞穿的力量,所以小说深得《短小说》、《金山》和《疯狂阅读》等全国知名刊物的喜爱和刊用转载,就毫不足怪了。当然这无论于作者本人,还是熟识或陌生的读者,都是一份难得的惊喜。我们也顺祝作者发扬光大,再创佳绩,为世人呈现更多更好的精品!(2012,10,3清江河)
(梁星钧,四川广元市人,自修汉语言文学毕业,北京鲁院函授结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布谷文学》首席责编兼特约评论员。原中国散文家论坛超级版主兼散文研究版主,原西部论坛超级版主。1995年始在全国各类文学报刊、论坛发表(计酬)散文、随笔、评论、格言等200余篇。8次获全国文艺征文等级奖。获“创作之星”文艺称号。文章入《中国散文家代表作》,传略编入《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著散文集2部,评论及文艺理论集1部,小说集1部待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