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美食时尚图片文化 |
13、道上旅行杂货
营业时间:11-22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祥和里125号
同床异枕眠,醒后天依旧阴暗。这天按照我的规划,前往成都东南部的几家店逛和吃饭。打车从My loft到祥和里,去道上旅行杂货的两家店看看,结果149号的首饰专卖没有开门,只有125号的杂货。
这间杂货店可不小,从小零碎、衣裳、艺术品到家具,非常拿人的张力人像,“Bring the world to you!”店主在各国旅行时带回的一切,有些甚至自己都舍不得卖,只是放在这儿让你也喜欢,可怎么也带不走。
我果断下手了一对儿韩国设计师耳环,我买过很多耳饰,但没有一个是给我自己的。后来回京后我给了她,她戴上很美。再后来,这对耳坠儿坏了,修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买的价格。它的命运如同我在特拉维夫纳哈拉特•本雅明步行街手工艺市集买的一便宜一贵两条项链一样,分别断裂于佩戴后的一周和一个月。
14、揖美礼物
营业时间:12-20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望平街23号人民纸箱厂内
雨停了会儿,我拿着导航,在前边带着加菲去锦江电机厂改建的商街,始建于1953的电机厂不同于东郊记忆,现在已经荡然无存,玻璃幕墙的商业楼宇脆弱着它的生命轨迹,我遍寻了这里的小路,询问了很多工作人员,分明指向那里,也没有找到慕名而来的何拾,那是一间融合了花店和杂货铺的宝店,非常遗憾。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的点评和明明有”望平滨河路6号的地址,却无所从。
误打误撞,碰见了另一家名为揖美礼物的手工艺文创礼物集合店,汇集了70多位独立手作人和设计师的小众手作设计品,其中包含多种非遗手艺、艺术衍生品、旅游纪念品。空间很大,价格不低,有很多宝贝能挑出来带走,包括成都本土文化的手工工艺品。我又买了一对耳坠儿……
店里的收银员小伙子本身就是手工艺者,我说你是艺术家吗,他特别谦虚地一边拒绝着,一边做着手里的活儿,认真地制作。
15、温度计
营业时间:14-19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水碾河路北二街14栋1单元1号
又下雨了,我们骑着车往水碾河那边骑去,目标就是位于U37创意仓库马路对面的这家“温度计”,然而又吃了闭门羹,明明在营业时间。2021年1月,写这篇的时候查点评发现,营业时间变成了14点开门,估计是改了时间没更新页面吧。
Thermometer温度计是负责咖啡和调酒的小小、负责花艺的琳子,及手工皮具老师一起开的,卖的是皮具,加上一些收集来的文创物件和代卖的手工文创作品。我趴在窗户上往暗淡的室内看,嗯,是我喜欢的风格。
16、The N.2 Room那个房间
营业时间:10:30-22:30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锦官驿街11号
这两天我一直在搜索东南,选这天午餐的满意去处,一个怎么也记不住的英文多次晃过我的眼,一栋起脊的三层小洋楼和生活美学空间最终技压群雄,让我们不惜冒雨专程来尝。在外旅行的日子,我对选店的要求是弹无虚发,胃的空间就这么大,不能把时间和空间浪费在果腹上。
看过多次店名,依旧记不清到底是那个房子还是那个房间,不过这栋有20来年历史的老房子着实扎根了我的心。大厅里洋气的绿色冰箱,是小时候很多家庭都有的那种绿色冰箱,只是三开门儿的确不常见,椅子也是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用的那种折叠椅,深色的木房梁裸露着,年代感的深沉被各处用明艳的粉色蔬菜中和,粉萝卜、粉茄子、粉苹果……艺术,是视觉的化学家。
我喜欢这儿,不仅因为它大,因为在多空间还能做到小而美的温馨,如家。北京的很多店都是不可以拍照的,然而这儿却单开辟出了三层的阁楼用作生活家居展示、售卖及拍照,同时不定期办艺术家的小型展览。
二层的视野与窗边,恍然深处老上海的别墅里,复兴西路、武康路的既视感。翻看着菜单上杂志般的图片,我想到对面的姑娘加菲其实也能拍得出这样的质感和做出这样的菜品。
喜欢汤粉的我依旧点了猪杂汤河粉、牛肉汤河粉,喜欢杂碎,就点了味噌牛杂煲,喜欢芝士,就点了2020年特别火的甜品巴斯克焦蛋糕,也叫巴斯克焦烤芝士,不喝咖啡的我选了毛尖茉莉雪顶,钻研咖啡的她爱喝原味Dirty。
巴斯克的味道好到我无权食之,又觊觎着它的细腻,比芝士更多一份烟火;汤河粉的汤略少,当然你可以跟侍者索要,如我,它的味道不同于我在任何国家任何餐厅吃到的,这房子里做出的它,独树一帜,好似北京的炸酱面,每家的都不一样;牛杂煲的量很大,最终吃撑了也还是没吃完。抹抹嘴,吃罢在成都的最后一餐,去找下一个隐身在街边的杂货店。
就在一楼等出租的片刻,我发现角落里有个大胡子怎么那么眼熟。凭着厚脸皮径直过去一看,果是北京的旧相识。世界就是这么大,在不经意的地方,因着同样的审美,走进了同一家餐厅。
17、知物癖
营业时间:10-19点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锦东路205号
为了这些杂货去一个城市,能接受这种旅行方式的人不多。一个本地人被一个外地人拉着满街跑,如果换一个朋友,结果可能是我把对方寄存在一个地方,自己去转。当然,如果是这样,也就不会跟我一起出门了。加菲不但没有因我的肆意辗转而烦躁,反而享乐其中。
打车到锦东路205号,车停在定位的路边,周遭是杂乱的车辆修理门脸儿,遍无我所寻找的那种小店。从路口走到北边的路口,没有又折返。
仗着胆子进入了起初路边的院子,停满了车,挂满了衣裳,麻将馆传来热闹的搓麻声……没想到就在抬头的二层,开在这儿也是十足的勇气。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选址,给了外来的游人寻觅的快感和反差——比商场里的有意思得多。
加菲写道:手帐、复古杂货铺后的,璐姐带我来的第三家花艺杂货铺。非常任性地开在一个居民楼,四周都是五金店铺,甚至连花艺课的logo都是随手一写就和一排晒干的鞋子摆在一起。
上楼却是别有洞天,老师正在上花艺课,教学生怎么设计新娘的捧花。每一个角落都是一帧秋天的童话。
成都真的是一个很具宽容度的城市,它有很多种方式让你感受,什么是真正的lifestyle。
从楼梯口开始就是森系的风格,木牌子、小风琴、各色干花草。现在能穿森系衣裳的姑娘并不多,比如我一直买的飞鸟。这种地方好看,但还是相对小众。这天知物癖正在上课,本不对外营业,看我是从外地专程前来如此喜欢,就让我和朋友逛了逛。
做花艺的知知和做摄影的PP两个小姑娘开了这家复古的花艺店(其中一个是95年的,佩服,我25的时候还是小傻子),不少姑娘慕名前来拍照、学花艺。秋千是真的可以坐的,明黄色的冰箱我也想给自己家来一台,花花草草就算了,有李狗蛋什么都剩不下。
18、小木屋的一天
营业时间:10-19,周二休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锦东路203号
当然,不买东西我是出不了门的,当然,买的东西也没什么用,就是自己看着爽,哪怕是带几个小瓶子走也满意。
朋友要买盘子,店主小姑娘说旁边的店多,带我们去那儿。我们本就是想去小木屋的一天的。
小木屋的一天是2020年9月新开业的,看来我们还算是最先的一批客人。小房子藏在老社区围墙内的一栋老旧甚是破败的房子里,经过两个姑娘的倒腾,化腐朽为神奇。
视线范围内并无巴掌地儿是空白的,如果这些小东西也是争相来店里被卖的话,那么挂票的比重要占相当大的份额。
小杂货铺里的宝贝数不胜数,有店主自己从国内外淘换来的,也有手工艺人寄卖的,很多都以花儿为主题,不论是材质还是图案。
杯盘碗盏、镜花水月,陶器饰品、插画、毛线羊毛毡编织包……
加菲挑了这个拿了那个,我也看什么都好。小美女老板劝我没用的别买,坚持住。万分坚持下买了一点儿餐布而已。
房子里仅有的一张小桌子和一个小吧台座,给来这里的客人家一样的温馨气氛和收纳之所。
小木屋的一天,是让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地方。
19、一山市集后市场
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周六13-18点
地址: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小区玉洁巷3号
距离回京的飞机仅剩最后几个小时了,我和加菲打车离开小木屋前往前天晚上一山市集的大陈告诉我的地址,玉洁巷3号的院子文化创意园后市场逛逛。
到的时候市集已经开始,空地上布满了小摊位,穿着复古、入时以及特立独行的人们非常符合这个气氛,大家各就各位经营着各自的售卖。
我走遍了每一个摊位,看遍了每一个招牌,也遍寻不到一山杂物的摊位,匪夷所思,这分明是一山杂物办的嘛,都没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终于在中间的亭子里发现了大陈的身影,他穿上了写有一山市集的摄影马甲,拿起了单反,好像这身行头跟他更配,才暴露出了摄影师的本来面目。
一山创立于2013年,致力于全民摆摊生活方式的推广。
摆摊儿在北京叫练摊儿,印象中的八九十年代,北京大街各处都有练摊儿的,自己家闲置的东西,以及工作之余的时间打发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地铁口、马路边的三轮儿车上,地上铺个床单就可以开业了。售卖的东西从生活用品到小人儿书、市面上不让流通的书、磁带、VCD、二手的杂货应有尽有。
后来,经过城管联防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市区追跑打闹,连器材带货物带人,消失了绝大多数,当然依旧有游击队存在,和约定俗成出摊儿的时间,同道中人按下不表,只在那个时间去那个地方,自然对得上暗号。
2020年的变化可能是静止的,可能是480度翻转,这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还是自己抽嘴巴从行动上认可了当年的追跑打闹是不对的我说不清,也没资格,只是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生活的人又依稀想起了那时候的场景。其实那时的大家供需相合,此种方式人畜无害,又何尝不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一种。
一山市集的后市场里见到了很多不曾想过的市集上的呈现。
大地书房的姑娘正在闹市中静静地写毛笔字,在多数家庭都不存在毛笔与墨汁的年代里,这样的身体力行早已封存在小学的红模子里。
33Studio的假小子和真姑娘们给市集增加了活跃的背景音,萤桥与树&张若水音乐人的现场弹唱,民谣邂逅了秋天,也邂逅了你我。
不买东西也想玩儿,空地上看手气的套圈游戏也许会适合你,跳房子、踢毽子、滚铁环和街头卡拉OK争霸赛,能给自己赢得粮油、火锅底料、旺旺或者娃哈哈回家。
卖各国特色面包的,卖手工饰品的,最近朋友见面我戴的珍珠戒指就是这儿买的。卖我超喜欢的英伦风粗花呢围脖的摊位我伫立最久,无奈扎脖子太硬惺惺作罢。
造型香皂、牛啤堂的啤酒、二手的饰物、艺术家的插画,甚至,塔罗牌小魔女也来了。游走于摊位之间,看到每个人脸上的一颦一笑,感慨着好看的人怎么都来成都了,每一个画面都可以慢放成电影的片段。
一山市集截止到9月已经办了20次,以古着与黑胶业态为主题,集结复古首饰、美食小酒、手工体验和分享会,囊括好耍有趣的元素——玩具、艺术、视觉、乐器,聚合多重感官与内容,不下雨绝不缺席。
加菲又发朋友圈了:
因为读懂了插画师每一张关于咖啡的插画的灵魂,所以小哥哥特别暖心地给我打了个八折还送了个框子。
“在猫咖馆,是人在撸猫还是猫在撸我们。”
“明明每杯咖啡都长的一样,为什么大家还要各种拍?”
最喜欢的还是“deadline,有时候画不出稿就归罪余猫。”
一直很羡慕插画师有一种脑洞大开的幽默,有一种成年社畜对生活没有什么用但依然重要的发生。
夕阳下的市集,听着现场小众的live,仿佛重返22岁。
逛市集,比起有趣的东西,我更喜欢这种热闹拥挤的氛围。市集也是一种生活。很多东西有的是喜欢的,但有的是不懂的。但慢慢感受当下氛围,即使在之前不喜欢的东西面前也会变得轻松。
一天一夜里,除了好吃的小店,我作为一个四川人就这样一个北京姑娘拽着我在成都开启杂货店之旅。也开启了我的杂货店探店大门。开杂货店的人必定是有着对生活的情怀和甘于平淡的心。而爱逛杂货店的人,也是对无论多疲惫的生活总有一腔热情的人。
一个城市的轮廓由你决定。对你是冒着热气的锅子,于我是人情味儿蒸腾的杂货。48小时里我没吃一口川菜,陌生人之间的信任和友好,是这个城市给我最大的收获。
一个外地人带着本地人骑车满街跑,冒着小雨,打湿的头发,奔向一个又一个温暖的屋子或是闭门羹。
意外邂逅了大胡子老友,遇见了最美的木屋,能让你买到破产的盘盘碗碗花艺店……
临别再去一个月才有一次市集,再去感受下它的时尚文艺小资市井,拉着箱子去机场,形式上和这个城市说再见,心留下了一半。
一山杂物,早已超越了一间杂货店的意义。
加菲在几日前的一个晚上说,去年跟我在成都疯跑的日子“我记得是2020年发朋友圈最密集的一天”。
她很有才,却很少表露,那天,她在朋友圈写的话总能触动我:明明离自己很近的城市,却像个游客带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在傍晚与这个城市告别,带着轻松的心情。想到之前读到的诗,生活就是一串葡萄,明明有很多甜美的,偶尔坏掉的一两颗就不要太计较。
成都的包容要比北京多得多,作为游客,2天探访了20家杂货店+餐厅+民宿,城市罅隙的温暖令人感动。
(第20家是不解忧杂货铺,不太值得看)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艺范儿独立摄影师,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台认证、签约旅行家,美食达人
双微:那敢情好了
图文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主体转载或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