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加拿大人改造北京大杂院,成胡同最in的露台餐厅和民宿之一

(2020-10-01 16:28:38)
标签:

旅游

美食

时尚

图片

文化


北京的南锣鼓巷在人潮纷涌之后,东西向的小胡同和北锣、宝钞、大经厂、小经厂、小经厂西巷,成了有识之士的必争之地。穿梭于其间觅得几间心头爱进私藏榜单并非难事,那里有鲜活的老北京,中西文化的碰撞,是古朴的潮流地,是我的挚爱之处。

今年从1月直到4月,我才第一次出“远门”,和朋友两个人在鼓楼拐弯儿处惊讶地排队吃了顿饭。那天阳光正好,一年之计万物吐绿,往日繁忙的鼓楼东大街无比寂静,家家关门闭户,我站在曾经感觉那般狭窄的路中央,可以不顾及来往车辆,因为没有来往车辆,只有行人,只有自行车……或许只有因此,我才能拍到难得一见的粉色卷帘门,和历史性的书写又划掉,未来,罕有人知晓。

终于盼到了胡同口的岗哨撤消了,老北京的生活又恢复如前,共享单车可以骑进去,街坊四邻又在街头巷尾寒暄,修车配钥匙的摊位又摆出来了,忙碌的活儿告诉我,在什么都共享的时代里,我们还是要拥有自己的自行车,虽然我的趴赛山地已经沉寂。

北京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植物是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不论是偷吃的串儿红,喂蝈蝈儿的老倭瓜花儿、丝瓜花儿,偷苏子叶儿拌辣椒黄酱,路边揪的马莲花儿编马莲对儿,还是浓密得如男人络腮胡须的爬山虎糊满了教学楼的墙壁……

我在胡同里还能看到门口摆着的绣球,寸土中种着的西红柿、小辣椒。前几天去成都逛杂货店和小餐厅,朋友问我“北京没有吗?”。我说有,少,哪儿好拆哪儿,我喜欢的很多胡同店都在拆墙打洞中永远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商场和集中式的美食街……全无风情。朋友说,我懂了。

2015年,我和朋友第一次来到宝钞胡同探索一间深藏在罅隙之中的餐厅Toast at The Orchid Hotel,虽身处市井,空间局促,却打开了我的意识界。设计师的作品给了我们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深在胡同里的胡同里,即使是深谙探店之道的北京土著,也要竖起耳朵,睁大眼睛,仔细摸索才摸到这儿。些许市井,些许零落,踏在秋天的落叶上,当看到路西的墙上一块木牌子画着一只猫和The Orchid,顺着一人宽的小胡同儿径直走下去,心中默默背起“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并怡然自乐”的文言。尽头,也是源头,到了,拐进店内就变换了一个世界。

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Joel Shuchat和他的合伙人一位西藏姑娘Youngcall,从给同院居住的朋友做饭导览北京,开始有了让外来的朋友也能住在胡同里感受老北京胡同生活的想法,就租下了几个院子,开始改造老房子。2011年,一间精品民宿The Orchid诞生。

Orchid是兰花,它以草木为伍,不与群芳争艳,这间小酒店正应了它的名字,大隐于世,不声不响,可爱它的人总会寻访到此。

酒店“大”堂小而温馨,点点晕染开暖黄的灯光,落地的玻璃窗,曲折的阶梯,视线内叠加着空间的错落,和迫不及待的探知欲望。

在百年四合院环抱的宝钞胡同周边,隐藏着17间不动声色的老房新颜。一部分在The Orchid院落中,四合院庭院房,还有独享天台的房间。传统的中式圆拱门,北京人家院子里常种的石榴,取多子多福之吉祥寓意。其他的房子则散落在周边共享门楼的大杂院内,或独立入口的独立老房子。

有很多人甚至认识很久的人都会认为我是专门写民宿的,其实这只是这些人单方的意愿罢了,他们会把我写的其他类型忽略掉,只记得我写民宿的内容。我想,也许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对民宿的热爱溢出了其他类型的文字。

餐厅咖啡馆有时有会儿,展览看不懂又拿不走,杂货店只能买不能待着,豪华酒店除了贵什么记忆都留不下……只有民宿,或说设计酒店,它能让人全身心地长时间感受,感受每一个都与众不同的特别,拥有遗世独立的记忆。

我的习惯是住民宿要提早入住,尽量晚离开,为的是感受一天中的不同光影。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傍晚的蓝光,从毛毛细雨到明媚艳阳,百叶窗的花格格与阳光房的柔光……一天中不同时间的美是不同硬度,不同温度,不同性别的。

大杂院的房子排水、取暖、采光是大问题,很多人都有着刀耕火种的思想,拥挤了,脏乱了,走、拆,上楼房。然而当我们看了这一间间改造好的老房子,都会惊叹道吧:其实大杂院也可以很好看,很宜居。这种设计民宿也是对周边居民的一种教化,是北京旧城区改造的一种可行性的尝试,保护性利用,延续了老房子的生命。漂亮、舒适、有面儿,居民才更爱住在这里,留住胡同和原住民,北京才不会成为一个巨大的人工景区。不然北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也会走上很多个古村,只留下黄发垂髫的不归路。

我出去玩儿不会选择楼房里的公寓,不论装饰得多么精致花里胡哨。因为它们不接地气,只是橱窗里同一个塑料模特穿上了不同的衣裳。这17间老房子没有任何两个一模一样,每一间都独一无二,如同指纹,它们也是北京的纹理。

旗人的大炕床电影房、现代双层Loft,这是适合生活的房子,足可以蔑视北京所有的高星商务。每间房子都根据自身的空间和老房规格从新设计动线与功能分区,保留了原有的高挑深色木房梁。新中式木质家具,还用着老挂锁和插销,部分房间还能泡上一个可以看见星空的澡。自然采光,是我尤其爱的设计。

那个雨夜听雨脚在阳光房的屋顶跳起踢踏舞,清晨看见阳光透过木色百叶窗照在写字台上,冬有地暖,夏有清凉,小厨房里给客人准备了丰盛的新鲜水果,满满一罐The Soloist 的咖啡豆,烹饪用具、餐具俱全,你可以慢慢磨豆子,做一杯手冲……

这一切都是那些大酒店给不了的,它们,没有可比性。

福荣记

宝钞胡同是一个宝藏,商业恰到好处,市井气息浓重,居民依旧在左右,生活如故。当年时间空闲的时候经常来溜达,这里也是会玩儿的外国人青睐的。


兰花带给我们的惊喜远远不止于此,小而美,还小而全。

从兰花门口经过,如果不走进去,你不会发现酒店门前这个普通中餐厅的门脸儿里藏了一家风靡北京的港式茶餐厅福荣记,2018年开业至今,捕获了无数喜爱港式茶点又深爱老北京情怀的人们。

L型的空间白天洁净,夜里温暖,白色的瓷砖,黑色的界线,典型的港店风。其实最里边还有两个圆形大桌子,再里边还藏了一个小酒吧,只有气味相投的人才能进。

福荣记将港点的传统技艺与现代风味融合,新粤菜主义的餐单上琳琅满目的小吃,哪个都想点。这些食物是从顺德、潮汕一带走访采风后带回的味道。我的确排斥商场店的快时尚,厌弃大餐厅的生硬,这里全没有,是生活,是窗外经过的街坊带来的气息。

看孩子吃的表情就知道,热爱得狼吞虎咽。

我最喜欢的是干贝汁凤爪,特别烂特别入味儿,一笼屉不够。但是还是留些空间吃别的,煲仔饭里也有鸡爪子哦——凤爪排骨蒸仔饭。

其他的诸如福荣记拌云吞、腐乳蒸西兰花、咖喱麻团儿、鲜虾春卷,里头还有芥末味道,必吃叉烧汤粉、陈村牛腩肠粉,口感丰富。

福荣记苏打很好喝哦,大块儿冰,淡甜。

所有的价格按份儿大小算,小的18,大26,顶36,超48,精58块。

福荣记

人均:105

营业时间:周二-周日11-21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宝钞胡同63号

包间BAOJIAN

胡同里的夜生活特别的特别,深谙此道的人会走进福荣记最里边,推开一个黑暗的木门,那里藏了一间宝藏酒吧,有个好有意思的名字,就叫BAOJIAN“包间”。


包间是隐藏在酒店和两个餐厅中心的speakeasy酒吧,像是承托了整栋建筑的中轴梁,不同维度中间的电梯间,需要你推开两扇门,穿过其他领域才能“挖掘”到的独立空间,寻找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索的乐趣。

包间想要给人们呈现的是有趣好玩儿的调酒、舒适摩登的环境,和一个无限可能的夜晚。来自土耳其的调酒师用全世界各地搜集来的独特基酒和威士忌,创意出不同的酒单。特别推荐“隔壁的柿子树”,这款包间特调酸酒,选用了老板Joel在墨西哥旅行时带回来的咖啡糖与用木质香料浸泡的威士忌,一起创造的这款酸酒一喝就感觉好像吃了柿子。

从黑暗的小吧台房间寻着黑色陡峭的旋转楼梯拾级而上,好像超级玛丽找到了通天树,爬上云端的另一个世界去吃金币一样的异域空间,树的尽头连接着北京最受欢迎的烘培坊之一The Bake Shop。2017年,这间主打美式手工新鲜烘焙的The Bake Shop出现了,它的前身是两位旅居北京的美国艺术家的手作烘焙坊,每天新鲜烘焙,量小而精。天然发酵的酸面包,嚼劲十足的贝果,典型的美式手工曲奇和甜酥,他们想让北京的人们吃到西方家庭吃到的那种面包。

然而它一直没有实体店,直到2019年,这个灵魂有了肉体,The Bake Shop嫁给了The Orchid。你可以在这间超迷你的线下体验店买到美式软曲奇、甜酥类、蘸酱类、开放三明治、热压三明治等,它提供给了大家更多面包的有趣吃法,和新鲜食材与创意配方的呈现,外卖的贝果是每日秒杀的热销品。不过要记得时间,18点关门哦。


下午5点,包间开始营业了,这时是看夕阳的最好时候。秋日的阳光不再炽烈,透过大柿子树的缝隙洒落在白色石头房子上,层层叠叠的青瓦,密密层层的屋顶,在这里,我们轻松拥有了鼓楼最美的天际线。

BAOJIAN

人均:140,周二到周四18-20点,买二赠一

营业时间:周二到周日17-24点

The Bake Shop

营业时间:周二至周日10-18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宝钞胡同63号

Toast at The Orchid Hotel

走过胡同孤独的街灯,以公厕和小卖部为参照物,摸回房间。这种经历让我一个本地人有了旅行的错觉。

其实让The Orchid名声大噪的是它建在屋顶上的露台餐厅Toast at The Orchid,最初只是给住客提供早餐的地方,但是这里太美,客人的需求太多,2015年,它变成了对所有人开放的中东地中海风格餐厅。

  加拿大人改造北京大杂院,成胡同最in的露台餐厅和民宿之一


https://p6-tt.byteimg.com/origin/pgc-image/8ba1a9b91f504b8cbed9016d85e68132?from=pc

  为了庭院住客的入住体验,对外开放的餐厅使用了单独的入口,不再走后院的楼梯,沿着藤条直冲天界,蜿蜒的小路揭开一个又一个空间。

站在高高的露台上,放眼远望,顷刻前的市井和零落,消失在视线之外,再过些日子,该是大盖柿成熟的时候了。

自从英语进入人们的生活,之一这个词成为了矛盾的习惯。记得初一的时候我还问过老师,都已经是最了,就只有一个,为什么还有之一,至今没有人能给我答案。但是我知道,被评为北京最in的胡同露台餐厅之一的Toast,是那些建在楼顶上的所谓露台无法比拟也无法复制的。

既然这里的美装不走,那么一定要坐在花园露台上,点一份由Joel亲自设计的早午餐,装在肚子里带走。在Toast还可以吃下午茶和正式的晚餐。

中东风格的餐厅自然能吃到中东风格的餐品,我们遇见了风靡以色列的北非蛋,即Shakshuka沙卡蔬卡炖蛋,搭配久违的Pita饼,饼是用陕西的有机黑小麦粉烤制的。

英式早餐和美式早餐我一直分不清,在Toast的餐单上写的也印证了这可能是很多人的迷惑:英式早餐到底都有什么,连福尔摩斯也说不明白,所以我们就自己看着办了。那盘子有西红柿、菠菜、猪肉香肠、烤土豆、荷包蛋的西餐折箩,就是它也。

除此之外还有铁板烘蛋、甜心硬汉吐司、三明治全套、浓缩酸奶、健康最美等可选,搭配的饮品也可以续。

爱喝酒的有好酒,爱拍照的有好景,爱吃饭的有好餐,爱民宿的想住遍每一间……

而没来过,是一种实打实的遗憾。

Toast at The Orchid

营业时间:11:00-21:00

人均:140元

下午茶:双人188,另有早午餐、正餐,都需要预订哦,人比较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宝钞胡同65号


当我们转过脸看太阳缓缓升,鸽子依然落在屋脊,却不是从前的那只。

当我们抬起头已过而立年纪,看枝桠漫天的那棵曾经是嫩嫩的绿,那么多的枝枝蔓蔓遮挡住的是那些往昔,接着另一个往昔,那么长得缠绕缠绕住的是那些回忆,接着另一个回忆。

继续卖力地生长吧,离参天还很远呢,

继续飞快地发芽吧,要遮天蔽日还要许久呢,

继续卖力地生长吧这,刚刚才开始呢,

 

继续飞快地发芽吧,用枝桠缠绕往昔的回忆……


作者:那敢情好了

文艺范儿独立摄影师,旅行、美食、生活方式撰稿人

多平台认证、签约旅行家,美食达人

双微:那敢情好了

图文未经许可,禁止任何主体转载或商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