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洁品诗:安德拉德《花与恶心》

(2019-07-02 09:53:23)
标签:

巴西诗人安德拉德

《花与恶心》

胡续冬翻译

张洁评论

出路

分类: 张洁品诗

 

“恶”的出路

——评安德拉德《花与恶心》

/张洁

 巴西诗人卡洛斯·德鲁蒙德··安德拉德Carlos Drummond de Andrade1902-1987)的诗《花与恶心》,因出现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而引起公众热议,也引起诗界关注。下面是这首诗的汉译:


被我的阶级和衣着所囚禁, 
我一身白色走在灰白的街道上。 
忧郁症和商品窥视着我。 
我是否该继续走下去直到觉得恶心? 
我能不能赤手空拳地反抗? 

钟楼上的时钟里肮脏的眼睛: 
不,全然公正的时间并未到来。 
时间依然是粪便、烂诗、癫狂和拖延。 

可怜的时间,可怜的诗人 
困在了同样的僵局里。 

我徒劳地试图对自己解释,墙壁是聋的。 
在词语的皮肤下,有着暗号和代码。 
太阳抚慰着病人,却没有让他们康复。 
事物。那些不引人注目的事物是多么悲伤。 

沿着城市呕吐出这种厌倦。 
四十年了,没有任何问题 
被解决,甚至没有被排上日程。 
没有写过也没有收到任何一封信。 
所有人都回到家里。 
他们不怎么自由,但可以拿起报纸 
拼读出世界,他们知道自己失去了它。 

大地上的罪行,怎么可以原谅? 
我参与了其中的很多,另一些我躲在一旁围观。 
有些我认为很美,让它们得以出版。 
柔和的罪行助人活命。 
错误像每日的口粮,分发到家中。 
烘焙着邪恶的狠心面包师。 
运送着邪恶的狠心牛奶贩。 

把这一切都点上火吧,包括我, 
交给1918年的一个被称为无政府主义者的男孩。 
然而,我的仇恨是我身上最好的东西。 
凭借它我得以自救 
还能留有一点微弱的希望。 

一朵花当街绽放! 
它们从远处经过,有轨电车,公共汽车,钢铁的车河。 
一朵花,尽管还有些黯淡, 
在躲避警察,穿透沥青。 
请你们安静下来,停下手里的生意, 
我确信一朵花正当街绽放。 

它的颜色毫不起眼。 
它的花瓣还未张开。 
它的名字书中没有记载。 
它很丑。但它千真万确是一朵花。 

下午五点钟,我坐在一国之都的地面上 
缓慢地把手伸向这尚未明朗的形状。 
在山的那边,浓密的云团在膨胀。 
一个个小白点在海上晃动,受惊的鸡群。 

它很丑。但它是一朵花。它捅破了沥青、厌倦、恶心和仇恨。 

 (胡续冬译自安德拉德1945年诗集《人民的玫瑰》)


    这首诗不长,想要读懂它评价它也不难。关键是,你是否能排除一切诗歌之外的因素来阅读和评价。如果暂时隐去署名,你会怎样评价。

    整首诗共11节,1-2行界定了作者的视角,给出了这首诗的线索,让这首诗有了外部的叙事性——诗人行走在街道上的见闻与内心所思。抒情诗外部的叙事性,能给诗歌带来一种真切感和真实性,使用得当的话,还可以增加抒情的强度。

同时,1-2行也定下了全诗的基调。“被我的阶级和衣着所囚禁, /我一身白色走在灰白的街道上。单调,压抑,困乏,忧郁,绝望。“阶级和衣着”代表着身份与立场,在一定程度上,它们规定着一个人的心理甚至行为。所以,诗人说“囚禁”。“一身白色”和“灰白的街道”并不啰嗦,也非堆砌辞藻。我宁愿相信“灰白的街道”和“我的阶级”、“一身白色”和“衣着”之间存在象征式的对应关系。从“一身白色”进而猜测作者为什么穿一身白衣,这种解读是无益而无聊的。我更愿意把一身白衣看成的诗人心理自洁的外化(第5行诗人就提到“反抗”)。这种自洁正好为第6节的自罪张本。也正因为诗人怀着“自洁”的心理,所以面对眼前所见,他才会觉得“恶心”。

也正因为“我”的自洁(“一身白色”),也才会成为被窥视的对象。这样一个人行走在灰白的街道上,与周围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让它们对他产生吞噬和同化的强烈欲望。——当然,这一点,是用诗人的感觉来凸显的:“忧郁症和商品窥视着我”(想象一下,此刻的“我”该多么不自在。“窥视”带来极重的压迫感,是否会令人产生逃离的欲望?所以紧接着4-5行诗人相继提出“是否”“能不能”两个疑问)。“商品”既是街道上的实物,更是现代社会的代名词。这个词语提醒我们注意到“罪行”“恶心”的来源。“忧郁症”呢,谁是患者?从句式考察指的是这个世界,诗人所处的世界,在诗人的眼里犹如一个忧郁症患者。但这又是一种心理投射的作用,所以,这忧郁症患者同时也指向作者自己。或许他们忧郁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世界病了!病得不轻!(至今忧郁症都是最普遍也最难治的一种心理疾病。)对“忧郁症”这个词,作者不是为词而词,而是一种极为审慎和精确的表达。对此,诗人的态度绝非轻率。我们注意到,第4节的“病人”“悲伤”和第5节的“厌倦”,都在进一步落实它。

原谅我这这里说得太多,因为,我实在认为前三行写得很棒。从诗歌带来的心里效果来看,前三行约等了1-6节的总和。

继续往前走,诗人看见钟楼-时钟-时间。自然而然将诗歌的笔触由空间带入时间。这就是2-3节。甚至4-5节。2-3节较为抽象地探索时间在罪恶上的公正问题,而4-5节回溯具体的时间段中所发生的罪恶以及诗人的追问。“全然公正的时间并未到来包含对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希望(正是这希望,催生了本诗下本部分的那朵花)。人们常说,时间是公正的。但在阶段性的时间里,公正往往难以显明。全然的公正,唯有当时间归零,以永恒来审判时间时,才能到来。时间依然是粪便、烂诗、癫狂和拖延”,时间的过程,罪恶的延续、发展和累积。好像时间只能听命,好像本应公正的它却无能为力。所以,诗人怜悯它,也怜悯自己,可怜的时间,可怜的诗人 /困在了同样的僵局里

第5节首行的“呕吐”,是第1节“恶心”的进一步发展。由心理感受带来身体反应,由事实陈述到质问和呐喊。第5节在全诗中堪称艺术上最完美的一节,同时也是令人心碎的一节。“四十年了,没有任何问题 /被解决,甚至没有被排上日程”,怎能不“灰白”,怎能不“忧郁症”(今天我们可以说:“一百年了,没有……”) 没有写过也没有收到任何一封信”,没有心与心的交流,人们都戴着面具生活,要么就封闭自己,“回到家里”。他们从报纸去拼读世界,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它。失去 因为它已经不是理想的世界,美好的世界,宜居的世界。人在这样的世界中活着,被这样的世界压迫和异化。人,要么与世界为敌(能做到吗),要么与世界成为同谋共犯。无论哪一种选择,人都偏离了他的本质和意义,都“失去了它”。这一节兼具思想上的深刻性和表达上的艺术性,让我们看到诗人对现实素材进行提纯的强大能力,感受到细节的洗练、精准、生动,所带来的心理冲击力。

第6节进一步追讨罪,把罪恶摆上解剖台,就剖罪,也解剖自己。这里让我们看见诗人的清醒。吃的是罪,喝的是罪,把罪恶加以美化出版,对罪恶袖手旁观,甚至参与其中……今天难道不也是如此吗?5-6节,将批评推至高潮,带领读者一起进入反思。这首诗的前半部分1-6节,我认为写得相当成功。尽管作者“恶心”“呕吐”,但他绝非厌世者,我们在阅读这部分时,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对世界和人类的爱。他揭露,为的是医治。他要寻找医治的良药,正像历世历代那些清醒者寻求者一样。

可惜他还没有找到。至少在这首诗中他尚未找到。第7节他开出的药方就是“点上火”“包括我”——破坏、颠覆、打倒、毁坏、革命。以对罪恶的“仇恨”,带来“自救”的“希望”。或许这是一条路,一条没有道路之处的道路。连作者自己也清楚,这希望其实是“微弱”的。所以,在我个人的阅读感受里,自第7节开始,诗人的体力已经开始透支。口号式的文字没法说服人。后半部分用了一共四节诗来描写“一朵花”,让我想起了鲁迅的《故乡》。在那部小说中,鲁迅先生通过描述回故乡的所见所闻呈现出当时中国的灰色图景,重重苦难,种种失望。之后,在结尾,作家写到: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的时候,我还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何其相似,不是吗?安德拉德的“花”,正如鲁迅的“路”,他们的希望,不过都是自己“手制的偶像”罢了。而在结尾处理的艺术性方面,《花与恶心》,显然不如《故乡》。从整首诗的结构来看,“一朵花”更像是人体上的一根假肢。

无疑每首诗的创作都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包括政治背景),但这首《花与恶心》,其意义并不限于当时当地。我想,这也是它会被2016奥运开幕式拿来朗诵的原因之一。

而另一个原因,大约在于它光明的尾巴——结尾的“一朵花”。对于大众来说,它相当励志。然而,对艺术来讲,它却是虚弱的,笨拙的,勉强的,和失败的。

阅读中,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既然我只认可这首诗的前半部分,那么,如果要我在第6节之后结束它,我该如何处理呢?这真的是一个挑战。20160820于果园。

 

(《大地文学》2019年总第49卷刊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