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投资思路的区别与联系!Hale Kun
自下而上的投资思路是首先着眼于微观角度,从企业本身出发,通过一系列指标PB,PE,PEG等各类估值指标的分析,财务报表的分析,企业市场盈利的空间去判断公司的投资价值。这种投资思路比较侧重对保守型,恪守能力圈范围的巴式投资者获得更大的认可,在2001到2005股市跌势中,部分投资者选择茅台,白药。赵丹阳,但斌选择港股投资表现比较明显。自下而上的思路本质在于侧重公司本身,对于择时能力则关注偏小。因此这一思路相对来看,比较符合保守型的价值投资方式。个人认为价值投资的核心要领是减少了犯错的几率,并且有效控制了成本,专注的风格保持长期的持续与稳定。
自上而下的投资思路基本与自下而上相反,首先着眼于宏观方面,从宏观经济系统去看,繁荣还是萧条,行业利润未来趋势的转变,比如01到05,这类型的;理性投资者会选择“五朵金花”,而且通过仓位调节来达到资产配置的目的,行业上去看,01-05选择钢铁股,高速公路股票而现在其实高速公路PE,PB比那时候低也不看好,这是对于行业利润判断的变化。一般做自上而下的投资者,多少会偏向于对趋势性的思考,因为这一思路一开始就侧重判断宏观经济的状态,必然需要思考趋势,就算股价很低很便宜,也可能仓位很低。因此,对于人的主动型的思想会要求多一些,有意识无意识会强调择时的能力。
做自下而上的投资者如果抱得到张裕,白药,茅台,苏宁一样长期N年如一日,哪怕拿对一个,另外几个平庸,也会投资非常成功。做自上而下的,难度更大一些,但如能准确成功规避08年的系统风险,而08年末对于四万亿投资产生宏观信心,买入,获利相当大。区别的关键是,自上而下更加激进型的投资风格,对投资者思考市场先生的步调不能太大偏差。
两种思路都没错,问题在于,对于自上而下的思路赋予投资者的能力需要更强,而问题是,大名鼎鼎的巴菲特不太认可,甚至坚持,对于一般投资者宁可选择指数基金。当然,巴菲特与一位对冲基金经理打赌,老巴也输过一次,也说明主动型的自上而下也有这样的牛人,但极少。个人认为,巴菲特对于很多所谓理性是有所保留的,而在于扑捉人性犯错的机会,君不见每次恐慌暴跌,都看得见其大笔买入的机会。
跟国泰君安研究所杨总交流时候,其说大师级别的投资者,真正赚钱无一不是都是善于抓住市场犯错的机会。就像但斌,段永平常说的,价值投资也可能道路不平坦,但确是对于一般投资者最容易成功复制的道路。(在投资岁月下具有持续性稳定性)。
孔浩 陆家嘴
201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