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岭解密曹雪芹9  杂学之谜

(2014-08-07 14:07:22)
标签:

周岭解密曹雪芹

百家讲坛

文化

分类: 百家讲坛

演讲人:周岭

讲师简介:八七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中国科技财富杂志社社长。

内容简介在中国古代小说中,从来没有一部小说,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这样,如此细致而新奇地描写衣食住行、茶酒戏药乃至民俗、游艺等各个方面的学问。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技艺被称之为杂学。那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究竟会如何展示他杂学旁收的超人学问?

全文:

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去看薛宝钗,后来林黛玉也来了,一块儿留在薛姨妈这个地方吃饭,喝酒。贾宝玉喝冷酒,薛宝钗说,哎呀,宝兄弟亏你整日家杂学旁收的,你不知道这个酒性最冷,如果凉着喝下去的话,让五脏六腑去暖它,岂不受害,说贾宝玉整日里杂学旁收,实际上真正杂学旁收的是曹雪芹,如果没有很广博的知识,能写成红楼梦,这个可能性是很小的。红楼梦里涉及的各个方面的学问太多,但是,在红楼梦成书的那个时代,大多都被称之为杂学,在今天我们看来如果没有这些杂学反而不行了,如果红楼梦里边没有这些东西的话,这个书一点也不好看,红楼梦里所谓的杂学,有这么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呢,他是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很多资料,比如说写衣食住行,穿衣服,他在细节上非常之真实,因为什么呢,曹雪芹受他们家里影响,他们家是江宁织造,是专门管织造事务这样的官员而且是世家,即使曹雪芹本人没有做过这种事情,他听家里面讲这种故事,也比外边很多人知道得多,所以你看看,红楼梦写到衣服的时候,不厌其烦,从服装的面料到工艺到款式到花色,极其详细,没有一部小说能达到这样的境界,王熙凤出场的时候,穿的那个衣服,头晌戴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身上穿了一件什么,叫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挺绕嘴的,缕金现在不知道了,缕金是什么呢,就是片金,金线,是织在布里边的一种东西,图案是什么呢,是百蝶穿花,颜色呢,是大红,面料呢是洋缎,是缎子,款式是窄裉袄,是一种袄,所有的服饰都是照这样的规矩写的,如果对这个行当不熟悉,对生活观察得不细致是断断乎写不出来的,但仅仅是写吗,不是,他是有一个宗旨,是为艺术服务的,他是写小说,他怎么为服务艺术,为他的艺术目的服务,作者开宗明义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叫是书,这本书无朝代年纪可考,无地域邦国可考,你要说我这个故事发生在哪朝哪代,没有,发生在什么地方我不说,我只是说都中,长安,都是古称,我不说,北南东西都不说的,后头有很多下考证工夫的人就觉得很困惑,哎呀,这东西到底在哪儿,这衣服到底是汉唐宋元明清哪一朝的,究竟红楼梦这些人都是大脚还是小脚,应该是曹雪芹故意的抹杀这些痕迹,目的是什么,我这是小说,你要看小说,你别做考证,考证是另外一个够副,所以你看看,他让北静王穿的是什么衣服,出来以后,洁白簪缨银翅王帽,下边穿了一件叫做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所谓江牙海水什么呢,就是下边的水角,袍子下边的水角山石,五爪坐龙什么意思呢,这个龙头往上的叫升龙,龙头往下的叫降龙,龙正面的叫正龙,龙头侧面叫坐龙,所以五爪坐龙,我们就知道了是五爪龙但是它是侧面的,就这么一个图案,白蟒袍很奇怪,自古以来,所有的官员穿蟒袍的时候,都是有服色区别的,但是独独没有白色,没有人穿过白蟒袍,白蟒只有戏服里边有白蟒,戏服到今天都有十色蟒,蟒袍分十种颜色,其中有中颜色是白蟒,现在生活当中是没有人穿白蟒的,只有一个例外,独有的一次,是明末的时候有一个大奸臣,南明小朝廷的大奸臣叫阮大铖,这个阮大铖在长江督师,检阅水师的时候,为了醒目他居然穿了一身白蟒袍,站在船头检阅水师,所以被大家讥笑,说,哎呀,这个主管军事的这个长官,穿着个白蟒袍来了,穿着个吸服来了,那等于演戏吗,哪叫演习啊,演戏的一帮人能打仗吗,必败无疑,所以果然最后一仗大败了,曹雪芹故意让书里边一个一个的人物,穿的让你分不出朝代来,就是为他这个艺术宗旨服务的,这是一个特点。

解说:在周岭先生看来,曹雪芹的一个高明之处,就是他对民族资料的这种如实记录,不是一种简单的堆砌、罗列,而是创作性的记录,是一种收放自如的为我所用,对于服装是如此,对于药物和食品同样也是如此,有很多人对于红楼梦里出现的各种药方,药品食物很感兴趣,不过我们要问的是,红楼梦里出现的药方、药品是否真的能够治病?食品又是否真的好吃?请听周岭先生继续为您解读曹雪芹杂学之谜。

第二个特点,涉手成趣,信手拈来,随处调侃。这个书我们读着的时候,经常容易动感情,那是曹雪芹的大本事,让你动一会儿感情,再让你出来,再条调侃几句,很像后来西方戏剧理论当中的布莱系特那个理论,一种间离效果,也就是说这种间离效果的这个使用这种手法的使用早在曹雪芹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并不是西方人独有的东西,怎么说他调侃读者呢,或,我在写一个东西的时候,你千万别当真,曹雪芹就不断的国家你,比如说冷香丸薛宝钗吃的,第八回,贾宝玉闻着有一种什么香味,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他说我从来不熏什么香,那这香味哪来的,哦,早上起来我刚吃的药,好,第七回在前面就说了这个药怎么配的,我们看看这个药怎么配的,说得煞有介事,说这个药难配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第一个,要四种花蕊,这四种,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还必须是白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来,四种花蕊,得了以后还没完,要雨水这天,我们知道二十四节气,雨水这天的雨水十二钱,这个周瑞家的家的就楞了,说,这雨水这天不下水怎么办,那不下雨就等明年了,那明年再不下就等后年了,反正总得把那雨等出来,别的时间的雨就不行,只要雨水这一天的雨十二钱,还不多,十二钱。白露这天的露水十二钱,白露这一天要没露水,也得等,霜降这一天的霜十二钱,小雪这一天的雪十二钱,下的雪要十二钱,要等不来都得来,到第二年,然后还没完,再用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把所有的这些东西调成一个一个的密丸,做成中药的大丸子,然后埋在花根底下,其他地方还不能埋,埋起来,吃的时候把它拿起来,用十二钱黄白,煎汤,煎水,然后把它送下去,哎呀,你说说这个药怎么做。

回过头来我们再仔细研究一下,这药能治病吗,这都什么东西呀,四种花蕊,然后四种水,全是水,霜雪都得化成水,露水也是水,雨水也是水,就这点水,这里边恐怕剩下的就是蜂蜜白糖了,如果真能治病的话,就是黄白,那是清火的,实际上这药都不治病的,这是作者在调侃读者,这是好玩,写出来以后真是很吸引人,该吃也是这个情况,你比如吃,比如说刘姥姥在两宴大观园的时候,贾母说搛一点茄子喂喂刘姥姥,让谁呢让王熙凤,王熙凤就煎了一点茄鲞喂刘姥姥,刘姥姥说这是茄子啊,茄子有这么好吃,茄子要有这么好吃,我们就不种庄稼了,我们该种茄子了,王熙凤真是茄子,不对,茄子怎么这么好吃,那你告诉我,这茄子怎么做的,我回去以后我在家里边也做一做,这茄子太好吃了,王熙凤说这其实也不难,后头你看看难不难,这不难,你只要新下来的茄子,把皮下削了,切成丁,切成丁以后用鸡油炸.

可不是一般的油,鸡油,炸好了之后放在那儿,然后再把鸡胸部肉,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各色干果子都切成丁,放在一起,用鸡汤喂它,然后用香油一收,取出来以后,用糟油一拌,然后在把它放在坛子里封起来,一段时间以后,拿出来吃,把它打开,然后再用现在的鸡瓜子,跟它调在一块儿,就是这样所以把刘姥姥听傻了,哎呀,我的天啊,阿弥陀佛,这要十几只鸡里配它,怪道这个茄子吃出这个味来,但是这里头有两点,大家要注意,一个什么是叫鲞,这个字,这个字本身就是干鱼,就是鱼的一种制法,用茄做鲞也是闻所未闻,这时曹雪芹发明的,这是他故意的,就这么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真的照这个程序做下来之后未必好吃,当然你说难吃到哪儿去,也不大会,因为都是鸡,这些各色干果子都是好东西,但是我本人这些年来,大江南北所有的红楼宴几乎我都吃过,没有吃过一次好吃的茄鲞,它就是因为什么呢,这东西不是让你去做的,他就是写了玩,所以就上刘姥姥把舌头伸出来就对了,把眼瞪大就对了,人读者觉得哎呀,好看之极就对了,他是写小说,所以,千万千万不能做笨伯,就是看了红楼梦,红楼梦早就说了,这个书不能正看,要反看两面都有文章,是这样的意思,就连一饮一撰,事事处处都反映出的作者的著书的意旨,这是第二个特点。

解说: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建筑群体,这就是贾宝玉和众姐妹一起生活的大观园,对于大观园这样一个独特环境,许多后世研究者一直在探究他的实物原形究竟是什么,他会是以哪个园子为蓝本建造的,曹雪芹为什么要在小说中创造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群落呢,那么周岭先生对此将会如何解读呢?

第三个特点,就是所有的写的这些东西,也就是说作者的这些杂学,全部融入小说的人物情节中,作为整个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在外边,比如说红楼梦里造了一个大观园,我们知道如果没有这个大观园的话,姐姐妹妹们,贾宝玉都到什么地方去呀,当然你们说他们可以到在府里,不同,只有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这些姐姐妹妹贾宝玉,才能进入一个自由王国,他这个性情才能够自由的成长,如果没有这个大观园,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这个大观园,这个园林艺术本身和人物故事全部结合到一起了,那作者这些园林知识呢,一点都没浪费,都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比如说这个园子,好多人就在考证,究竟是南方的还是北方的,究竟在北方还是在南京,还是在扬州还是在苏州究竟是以哪一个园子为蓝本写起来的,这个工夫费太大了,实际上是天上人间诸景备,他是四方八方拿来的,为他的小说服务,但是在细节上他是极其真实的,比如说,南方还是北方,贾政带着众清客各,带着贾珍,带着贾宝玉,在试才题对额这一回里,到了大观园面前,把大门关上,一看,一溜五间大门,上边是桶万泥鳅脊,桶瓦泥鳅脊你看看,多专业,桶瓦泥鳅脊这样一个风格,一个建筑方式,下边是一溜粉墙虎皮石,粉墙虎皮石是什么地方的建筑,桶瓦泥鳅脊是什么样的建筑,这我们大体上已经心里边已经有个底了,这是细节,进去以后看假山,看这个四时花草,看建筑,大多数都是粉墙、黑瓦,那么这种风格是什么风格呢,典型的南方园林的风格,江南园林。江南园林有几个特点,一个呢,它自身没有什么太多的颜色,因为他的四时花草比较多,他用不着在建筑本身下工夫.

第二个,南方园林都比较空灵,像鸟窝一样,那个檐都是飞檐,好像凌空可以飞起来,再一个呢,南方园林不讲对称的他比较自由,这个布局很活泼,大观园里的布局,无论如何都是活泼的,所有的建筑都是很活泼的,显然是南方建筑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曹雪芹在写这个大观园的时候,无论是格局还是风格,还是南北方建筑,还是每一组建筑的细节,了然于胸,每一组建筑在小说当中的起到的作用,他都是事先安排好了的,通盘构思好了的,跟所有的人物故事都是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的。像大观园这种地方所有的人如果他所活动的环境和这个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心境处境不想吻合的话这个环境的描写没有意义,贾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就是《西厢记》到什么地方看呢,一定要到沁芳溪畔,溪水边上,桃花树下边,坐在一块大石头上打开书来,落红成阵,一阵风吹过来,花瓣落下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是多么的美丽,读了这个《西厢记》怎么回不余香满口,对不对,所以读者读到这些地方的时候,真是佩服作者,给这个故事找了这么好的这样的环境,所以这是曹雪芹他把他的一些知识融入红楼梦当中他不是堆砌,他是有机的跟故事情节人物结合到一块,因此这些东西都不是多余的,我们看看其他的一些小说,同样的一些小说,当然环境描写都很重要,但是从来没有一个精心设计一丝不苟,滴水不漏的这样的一种大丘壑在心里边,这是只有曹雪芹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这说的是环境,建筑。

解说:通过前面的介绍,周岭先生认为,曹雪芹把他的杂学知识充分融入红楼梦当中,有机的跟故事情节人物结合在一起,起到了锦上添花的独特作用,那么除了在对环境、建筑知识这种驾轻就熟的运用之外,曹雪芹还展示了怎样的超人学问呢?在对这些内涵丰富知识的具体表现上,曹雪芹会有怎样的不同凡响呢?

再一个,就是他在展示这些学问的同时,他一定忘不了顺带手再阐发出他一种特定的感情。比如说,刘姥姥跟这贾母逛了大观园之后,到栊翠庵去品茶,栊翠庵是妙玉修行的地方,妙玉迎出来把这一群人接进去,然后贾母就说了,我们不往里走了,我们就在这儿坐坐,讨你一杯茶吃,马上就走,因为吃了好多荤腥的东西会冲了菩萨,好,妙玉赶快就把茶端出来,端的什么茶呢,一个雕漆的小茶盘,然后上面放了一个杯子,这个杯子是成窑五彩小盖盅,你看,这些茶具写得都非常细,这个细节很讲究,成窑就是明朝的成化窑,成化的官窑,成化官窑做得最好的这个瓷器是五彩,他就把当时的那些生活场景给搬过来了,成窑五彩小盖盅,拿送来得茶,贾母马上就说了,我不吃六安茶,六安在安徽,是产茶的地方,最有名的是六安瓜片,六安绿茶,这个绿茶它很能清火,但是老年人身体可能受不住,所以贾母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说知道,这是老君眉.

好,老君眉,到今天为止所有的注解都错了,注解什么呢,说六安银针,或者是洞庭湖银针,他不是这种茶,这个是乱说得,没有根据,真正老君眉,实际上产在福建,福建在清代就真有一种茶叫老君眉,名字就叫老君眉,现在这个茶名字已经改了,叫白牡丹又叫寿眉,现在在南方,尤其在香港喝得还是挺普遍的,这就是老君眉,老君眉很香,老君眉这个茶味稍淡,所以刘姥姥后边尝了一口说,就是淡了点,要多搁点茶叶再熬一点就好的,这时乡下人喝茶,刘姥姥尝完了一口之后,妙玉就吩咐那个茶盅就不要收进来了,搁在外边,不要收进来,所以后来贾宝玉看到了以后就知道,她嫌脏,他嫌这个刘姥姥脏,妙玉把林黛玉和薛宝钗给叫进里屋,自己亲自扇着炉子,烹了一壶茶,然后拿出两个茶具来,这个茶具就很有意思了,这里边还有古董知识,这个茶具一个叫“分瓜瓟  斝”,一个叫“点犀  乔皿”,字都挺难认的,“分瓜 瓟”其实说俗了就是葫芦,就是葫芦器,斝就是做成斝的样子,斝是古代的一种酒具,做成斝的样子,用酒具喝茶本来就是文人雅事,“点犀  乔皿”那是犀牛角做的一个茶具.

用犀牛角做的比钵小一点的这么一个容器,给了林黛玉,暗暗的这里边有了一个寓意是什么呢,心有灵犀一点通,有这么一句话林黛玉这个人,是非常敏感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暗示她这个人物身份是非常契合的,给薛宝钗的是什么呢,给薛宝钗的是“分瓜瓟  斝”,“分瓜 瓟”“分瓜”这个字是分瓜两个字,分瓜过去有一个说法,一个瓜字把他分成两半,就变成两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这个八,两个八加在一起那就是十六,分瓜暗指一个人十六岁,所谓二八佳人,我们看看书里边,这个薛宝钗差不多那一年正十六,这里边都有一些顺带手塞进去的一种意思,有一种暗喻,很有意思,很好玩,你细细的琢磨,一层一层一层一层,这个味道隽永,给他用了这样一个,但是为了说明别让你太钻牛角尖,他这里边专门刻了两行小字,就是调侃读者了,他说晋王恺珍玩,这个葫芦器,晋代的时候还没有,所以晋王恺珍玩,肯定不是真的,宋苏轼元丰五年见于秘府,宋代的时候苏东坡看过这个东西,在什么地方呢,在秘府里,元丰五年苏东坡绝对不可以见到这个东西,因为元丰二年的时候苏东坡犯了一个案子,被别人给陷害了一下,叫乌台诗案,关了几个月的监牢,放出来以后就到黄州去训练民兵去了,他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也没有这个财力,去看看这个东西,所以这都是明明告诉你,我这都是假的,但是让读者开着好玩,是个好东西,都是看着好玩,问题在后头,他就重笔描写了妙玉这个人,妙玉是太高人愈妒.

过洁世同嫌,这个人是很孤傲的这么一个人,那跟薛宝钗林黛玉在一起喝茶的时候叫喝梯己茶,喝梯己茶的时候还说林黛玉你这么个大俗人,怎么喝不出这个水来,旧年蠲的雨水如何吃得,给老太太的喝的就是这个水,然后,这个是我五年前在苏州玄墓蟠香寺冬天的时候从梅花瓣上扫下来的雪,哎呀,我的天,一个梅花瓣能有多大,上面能承受多少雪,把这一瓣瓣的花瓣上的雪扫下来,总共扫了那一“鬼脸青”一个小盆,埋在地下五年了,我还没舍得喝,今天拿出来待客,你居然没有喝懂,林黛玉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居然喝不出懂这个茶,喝不懂这个水。

解说: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以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为主线,精心描写了大观园里一段欢快戏谑的时光,特别是在这一回中,曹雪芹以惜墨如金的笔法鲜活的刻划出了金陵十二钗的妙玉清高孤傲的人物,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在这一回如此刻划妙玉?这与曹雪芹的杂学之间又有怎样的关联,周岭先生将为您继续解读曹雪芹杂学之谜。

这么些这个妙玉,是为什么,为两点,第一点,跟贾宝玉有关系,妙玉跟贾宝玉没有多少机会接触,那么这一次算一个妙玉有点怦然动情的意思,跃然纸上这是一次,怎么证明呢,两个人拿了“分瓜瓟  斝”“点犀  乔皿”在喝茶的时候,宝玉走进来说,哎,你们三个人在喝梯己茶,怎么不叫上我,妙玉马上把自己日常用的一个绿玉斗给贾宝玉,说你用这个喝吧,贾宝玉拿过来以后就说了一句华,其实是打趣,她们都是这样的珍奇古玩,我就用这个俗器,妙玉当时说,俗器,这就是俗器,可是你们家未必能找得出这样一件俗器来,贾宝玉赶快说,坏了唐突了这个话说了,赶快说,当然,到了你这个地方,金玉一类的东西,自然贬为俗器了,就捧了妙玉了一下,然后这个妙玉才又高兴了,然后就用这个绿玉斗给他斟茶喝,这个绿玉斗是妙玉自己用的,好,我们做一个对比,前面那个给刘姥姥,刘姥姥尝了一口.

在贾母手里端了过去尝了一口,这个盅子就不要了,嫌脏,贾宝玉居然拿了一个她自己日常用的一个绿玉斗来喝茶,这对两个人态度完全不同,对贾宝玉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意思,那究竟谁是槛外人,带发修行应该是清修,应该六根清净,你为什么对贾宝玉要有这样一个感情流露,第二点,就是对刘姥姥,等大家都走了,贾宝玉跟妙玉说,有个事跟你商量一下,那个盅子摆在外头的,丢了可惜了,你给我吧,我拿着给这个刘姥姥,这个贫婆子荒年的时候没准可以拿这个卖了度日的,妙玉说什么呢,妙玉说幸亏这个茶具这个盅子是我没用的,要是我用过砸了也不能给她,所以作者从这些故事当中他虽然你看表面上写的是喝茶,品茶,水,茶具,古董是这些事,但是实际上都是为塑造人物和结构故事服务的,他轻轻的一笔,好像不大经意处就把妙玉这个人活化出来了,一个对贾宝玉的情愫,这种暗暗的流露,一个对贫婆子的这种憎恶,这种“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的脾气,就通过这一个场景就交代清楚了,这是何等的功利,所以这些杂学非同一般的杂学在小说里的应用,在这个红楼梦里边,我们看到曹雪芹的杂学,真是用活了,当然红楼梦里还有大量的涉及到各个领域的,比如说民俗的、游艺的、戏曲的、绘画的各个方面的学问,我们能看到曹雪芹在这些方面,都是有很高深的造诣的,尤其是他能把这些学问在小说里边用活了。

因此我们可以说,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杂学成就了红楼梦这样一部奇书,好,今天这一讲就讲到这儿,下一讲我们大家一起来解红楼梦丢掉的后半部,里边有很多很多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很可惜,但是,也有一些故事,我们是能够寻找到线索的,尤其是脂砚斋批语里边多次提到的狱神庙,好,下一讲我们就一起来解一解狱神庙之谜,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