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8 真假美玉
(2014-08-05 11:07:56)
标签:
马未都说收藏百家讲坛收藏 |
分类: 百家讲坛 |
演讲人:马未都
讲师简介: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1992年,出版《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还撰写有《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创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
内容简介:作伪首先是宋代,宋代首先做青铜,其次就做伪玉器。宋代有一个学者叫周密,他写过《云烟过眼录》,上面有一段记载:“刘浙漕伯益所藏苍玉符,长可一尺阔三寸厚以半寸许。两傍作双螭,中碾七篆字云:玄孙似文治水圣。彼以为禹治水符甚珍之。余则以为伪物也……且三代当作钟鼎文,乃作小篆。刻亦不工,不足奇也”。
全文:
解说: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帮您练就一双识别真假的慧眼,与您一同揭穿古往今来种种作伪手段背后的隐秘,讲述马未都说玉器收藏真假美玉。
通过马未都先生之前几讲对于玉器收藏的讲述,我们已经在古往今来许多玉器珍品的光芒中流连忘返。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着各种各样玉器的影子,或许是一件玉佩,或许是一件玉坠,但是我们依然不得不面对一个似乎永恒的话题,那就是该如何从这些形形色色的玉器中鉴别真伪呢?古往今来的作伪者们究竟发明了多少令人叹为观止的作伪手段呢?今天的我们究竟如何可以在这些几乎可以以假乱真的假象和陷阱中练就一副火眼金睛明辨其中的真伪,寻找真正的美玉。
我们已经对玉有一个基本的大致的了解,我们这一讲就是对玉做一个全面的一个总结,包括技术方面。玉的本质是什么了?我们说过美石为玉,它的本质就是美石,美丽石头。所以中国这个玉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所以我们今天能碰到很多问题。就是有人拿来他说你说我这个是玉吗?按照我们严格的标准可能不能称之为玉,但是它确实是一块美石,比如雨花石是不是与呢?从古人的角度这就是一块玉,所以美石为玉。美石的标准我们今天说的是玉,美石为玉,这个标准是什么呢?古人已经做过总结了,玉有五德,这就是它的最基本的标准叫仁、义、智、勇、洁。五德是它的最基本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一直影响到我们今天。我们说到这五德相对来说,它还是比较抽象,是吧?什么叫仁、义、智、勇、洁?怎么去理解呢?它比较抽象。具像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能够看到这个玉最表象的东西,第一个感受就是颜色。古人对于玉颜色的记载比较多了,它说有黄色、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白色。那么我们今天想起来这个玉好象没这些颜色,说话我们很难说看到有红色的玉、绿色的玉、蓝色的玉。那么古人可能这个所指跟今天有所不同,就是它的玉的概念是比较宽泛的。比如它说的红玉可能是红玛瑙,他说的绿玉可能就是绿松石,它说得蓝玉可能是青金石,我们见过宗教经常用青金石,佛头青就是这个颜色。我们今天说玉的颜色相对来说都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是什么呢?首推是白色、青色,黄色,再种就是碧玉、墨玉,黑色,再有就是花色各种颜色的。我们看到实实在在的这些玉各种颜色的玉,我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了?没有人定过,那就是感觉。这事太虚了,说感觉你这个玉的好坏都是凭有经验的人去感觉。那么简单地说白玉,多白为白?这个界限定在哪里?对于刚入门的人非常的困难,那么我们只好拿生活中的能够熟悉的领域去比较。那比如墨玉,还是这个问题多黑是黑?最黑的东西一定是煤,死黑一团。但是真正的墨玉它是在强光下能够打入一定的深度,就是光线能照进去,它不是死黑一团,它一定要有这个感觉,这个感觉就是需要接触玉的人慢慢的一点一滴的去体会。
我碰到过很多人对这个白玉的感受是最强烈的,他为了买到上等白玉的玉件或者是玉材料,他身上老拿一个标准器去比较。但从玉器这个行业或者说从这个玉器本身,过去收藏行里切忌的就是比较。过去有句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就是这个原因。你手里如果拿一个标准的白玉,你再跟另外一个比较,不是深了就是浅了,很难找到非常合适的。如果你找一块上等的玉料,大部分玉器都会被它比下去。有时候你觉得这个玉真的不错,很白很润很舒服,但是你把另外一块拿出来一比,顿时这个就灰了,颜色就不好看了,所以它跟你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你比如说过去商家它有一些技术手段,就是它怎么能使这个玉白呢?他跟他这个衬有很大关系。如果他用白绫子、白绸子作为衬,这个白就显不出来,它一定要用黑的黑色的东西衬。那么黑它还要讲究一定是吸光的,比如过去有人不懂黑金丝绒,金丝绒这种东西在光线下它是反光的,所以它比较起白玉来就不如黑绒好,不反光的材料。这都是一些技术手段,人你感觉这个玉非常白。
解说:我们今天所看到古往今来的这许多美玉,它的前世今生究竟是怎样的?它究竟来自于哪里?在中国幅员辽阔的国土上哪里是这些美玉的故乡呢?
首推和田,新疆和田。我们在讲玉器的时候都讲过了,新疆和田玉是等级最高的玉,我们乾隆时期宫廷里的玉大部分来自于和田。历史上很多战国的玉,汉代的玉以及唐宋元明清很多优良的玉种东西从这个地方出来的。新疆和田玉它的地理位置在海拔五千米以上,气侯条件恶劣,终年积雪,一年能开采的时期就是三四个月,非常短暂的一个时期。我前一段时间还看过电视片专门讲怎么去开采的?那么开采它有两个来源。一个所谓山料,一个所谓籽料。籽是一个很俗的说法,就是石头子。我们能够经常接触的籽料相对来说都比较小,其实有很大的,也称之为籽料。在河床里经过亿万年的冲刷,早期实际上就是山料。由于地壳的变化,由于地质的一些灾害使这些山料落入河床以后经过亿万年的冲刷最后把棱角全磨去了,就变成一个籽料。山料是直接从山中的有地脉矿藏的地方开采出来的,这就是山料。我们前面讲过的比较碧玉的代表渎山大玉海是新疆和田玉。大禹治水这个山子,也是新疆玉。那至于宫廷的小件,摆件、玉牌子、玉佩等等那是和田玉的就不胜枚举了。和田玉最高等级的我们今天称之为羊脂玉,一说羊脂玉大家可以想像,羊脂就是羊油。我们今天看到洋油的机会不是很多,大家不怎么吃动物油了。羊脂玉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它非常的油润,这个感觉必须你自己去找。那么羊脂玉中的白度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是有非常白的白色,一直到比较青的青色。
第二类比较大型的玉况就是所谓的昆仑玉。我们很多学者不承认这个昆仑玉叫法不科学,科学上应该叫透闪石,阳起石。但这些名称对于我们一般百姓来说都听着古怪,也没必要记住它。昆仑玉又称为青海玉,它是在昆仑山脉主峰进入了青海部分,所以它又叫青海玉。我们奥运金牌里所镶的玉都是青海玉,都是从这个矿藏中所开采出来的玉材。青海玉的玉材跟和田玉的玉材比较起来,相对来说它比较的灵。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灵是什么意思呢?灵是机灵通透,是这个感觉。说这个人人很机灵,实际上说这个他思想比较通透。那么青海玉比和田玉灵是指它相对通透。我们简单地说在同样透度下,同样的玉材同样的厚度它的透光率要大于和田玉。实际上和田玉和青海玉都属于昆仑山脉的玉,一个在昆仑山以北,一个在昆仑山以东,它主要是储藏量大、体量大,色泽相对比较均匀。就是比较大的玉材,它比较均匀。我们为什么要拿它来做奥运奖牌呢?金牌的品质应该是保证一样的,对吧?我们不能说我得一金牌,他也得一个金牌,我们俩站在一块一比,好,这两个玉还有差异,他就不高兴了。我刚才说玉最怕比。
第三个玉的产地比较大的就是岫岩玉,在辽宁在东北。岫岩玉它的与色跟前面说的和田、青海有明显的不同,第一是它的硬度比较软,跟那两个玉比起来它明显玉质要软。第二,颜色极为丰富。它的透光率低于和田玉和青海玉,但是它颜色非常的丰富,什么颜色都有。红山文化使用的玉大部分都是岫岩玉,或者说红山文化使用的玉都是岫岩玉。那么你看看红山文化的玉材,不管是那个C形的那个玉猪龙,还是太阳神,还是一些鹰,小件,各种颜色都有,这些都来自于辽宁岫岩玉。
另外一类玉是我们过去没有遇到的,今天在市场上大量出现。那么市场上称之为俄罗斯玉。俄罗斯玉我们今天不是很确切地知道它的产地,但说起来也是在昆仑山脉,再往东北方跟俄国接壤的地方。这种玉的发现它对市场有很大得冲击,过去历史上没看到这种玉,它比起中国固有的和田玉和青海玉,它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过灵。我们刚才说了青海跟和田玉比起来它灵,这个灵也是有度的,如果过了就不好了。我们说孩子也是,这个小孩很机灵是一句好话,如果说这个小孩过于机灵有点贼,这就不是好话了。什么事情都有一个度,一旦你跨过这个度,这个意思就完全改变了。俄罗斯玉的灵不是一个好词,比如说我们看到的一块玉,我经常碰到这个问题,一拿过来我说这个玉太灵了,俄罗斯玉。所谓太灵是什么呢?就是它所有玉的特征都过了,比如说我们要求玉尽可能有一些透光,它就特透光。就是你拿着这块玉恨不得肉眼看穿里面,这种感受就没有那个羊脂的感受了,没有了,像一块污玻璃,当玻璃器出现的时候,清代大量用白玻璃。所谓白玻璃不是透明玻璃,是白颜色的玻璃来仿制玉器。而这种白玻璃仿制的这种假玉器特别像俄罗斯玉,就是换句话说俄罗斯玉反而特别像玻璃仿的。中国历史上当玉器不足的时候,曾经用玻璃替代过我们叫琉璃。玻璃和琉璃在科学上是一种东西,只是叫法不同。
那么汉代墓葬里出土了大量的玻璃璧,我们都知道财富的表达是用玉璧,大墓里一定有玉璧出现,汉墓的大墓里一定有玉璧出现。但是当它社会经济滑坡的时候,当他的主人的身份不够的时候,他可能用玻璃璧来替代。明朝人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记载,他说罐子玉,系北方用药于罐子类烧成者,若无气眼者,与真玉相似。但比真玉,则微有蝇脚,又远不润,且脆甚。他什么意思呢?他说这个罐子玉为什么叫罐子玉,就是这个玻璃就是仿制的这个玉叫罐子玉,它是在罐子里搁上药烧成的。我们都知道玻璃的熔点不是很高,比金属容易熔化。我印象中过去的蜂窝煤的炉子都可能把玻璃烧化,那么所谓的罐子玉就是这个玻璃在罐子里烧成,模仿成玉的模样。曹昭说以气眼者,与真玉非常像。因为玻璃有一个问题,它有气泡,你有气泡人家就看出来,人家玉里哪有气泡?说你这个有气泡,一看就是玻璃。那么它比真玉还是略次一等,这是他在明代初年写的书上就有这样详尽的记载。
解说:在中国历史上的若干次收藏热中,总是会有不少专业的收藏家或者是文人雅士写下过许多有关于家具和瓷器收藏的著作。那么有关于玉器收藏,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人写下过什么文字?会对今天的我们在玉器收藏方面有所帮助呢?
关于玉的书历史上出版并不多,我们讲了玉的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几千年,但是几千年以来,我们对玉的研究是非常弱的,全部是人与人之间口头传授,传授的知识都是道听途说的,你可能跟张三听的是一个说法,跟李四听的是另一个说法,今天依然是这个状况。我们对于玉的研究,历史上配有图的大概有四部书。第一部是北宋期间出版的吕大临的《考古图》。《考古图》我们讲过多次,它有十卷,其中有一卷是谈玉器的。第二本书是元代至正元年出版的一个古玉图,这个书原来是个手卷。我们知道中国有一个极特殊的这个藏画的方式,欣赏画的方式就是手卷,长轴,一点一点看,过去在摆一个黄花梨案子坐在圈椅上欣赏,非常惬意的事情。它到了明代以后被刊行成书,这是元代的。乾隆44年,1779年出版过这样一本书,这本书特别有意思,是被公认的一部假书,它有一百卷,非常浩繁。它声称这里收藏的都是宋孝宗的藏品,这书里收藏的玉器都是宋代的藏品。出版这个假书的人为这个书写语的人叫江春,他自己出了钱把这本书刊行了。我们知道盛行的时候一定修典,国家都要出版书。《四库全书》的总编纂是纪晓岚,我们都知道纪昀纪晓岚。他当时也看到这书了,纪晓岚多牛?翻了三页就把这个书扔出来了,这个书是一个假书,东西都是假的。那么这个书就没有收入《四库全书》,乾隆年间就被宣布为此书为伪作。但是这个书到了民国以后又被人刊行了,为什么呢?因为图多,大家也分不清楚,出版商为了蝇头小利把它不仅重新出了,还配了彩图。到了晚清的时候印刷业开始发达,可以配彩图了,又配了彩图又出了一遍。我们大部分人收藏的时候一开始都容易被知识一知半解,所以就这种一知半解的书模棱两可的书特别受市场欢迎。我们今天也是这样,我有时候上机场,机场售书的架子上大量的这种,我称之为伪书。就是它有出版书号,它不是那个盗版书,也不是假的,但是这个书的学问一看就不真,书印的很精美,里面东西全是假的。所以我们买书的时候也特别要注意甄别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因为你要靠书去学习的时候,如果书给你提供的信息是错误的,那么你所受到的伤害就特别大。
第四部书是非常重要的,叫做《古玉图考》,这本书分上下卷,是著名学者吴大澂在光绪十五年,就是1889年刊行的。这本书在玉器研究界,尤其对西方人影响最大。书里面有很多考证。我们讲过很多次,就是说在证据跟文献比较当中,我们了解历史在证据跟文献的比较当中,证据力最强的首先是文物,是它的证据,是历史的证据。文献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由于我们刚才说的这四本书都是带图的,历史上带图的书是非常难得的。我们今天出书无图不看,现在进入读图时代,据说书上不插图,年轻人不爱看这种全是字的书。我看书还就是图太多了,我也不爱看,我觉得特别干扰视线。但是历史上中国人出书要想把图清清楚楚搁在上面非常的困难,我们为什么要拓片呢?历史上这个好的玉器书都有拓片呢?拓的清清楚楚,让你看到它的纹饰。
解说:今天的我们即使看过了如此之多的收藏著作,但是当我们面对收藏市场上那些真假难辩的古代玉器时,总是感到无比的茫然。我们究竟如何练就一副火眼金睛呢?在这些假象中明辨真伪戳穿谎言呢?而中国古代的作伪者们究竟又如何挖空心思,发明了多少叹为观止的作伪手段?
作伪首先是宋代,宋代首先做青铜,其次就是做这个玉器,作伪。宋代有一个学者改周密,他写过《云烟过眼录》,他在这上面有这么一段记载,刘浙漕伯益,所藏苍玉符,长可一尺阔三寸,厚以半寸许。两傍做双螭,中碾七篆字云,玄孙似文治水圣。彼以为,禹治水符甚珍之,余则以为伪物也。且三代当做钟鼎文,乃作小篆,刻亦不工,不足奇也。他说的是个什么故事呢?他就说这个刘伯益这个人藏了一个苍玉符,苍玉我估计是黑的,我们都说苍就是黑色嘛,一个玉符。长有一尺,大概古代那个尺比现在尺略小就是这么大,阔三寸,那还是很宽。后半寸许,厚是非常厚。两旁做双螭,就是有两个螭龙趴在旁边,上面刻着七个字叫做玄孙似文治水圣。南宋文人他非常相信传说,说历史上大禹治水有功获赐玉圭,有这样的记载。那么作伪的人知道你相信这样一个记载,我旧居此作伪,我就做了这样一个玉圭。刘伯益非常天真,认为自己获得了一个夏朝古玉,夏商周夏打头,说白了就是大禹当年的奖状,到我手里不得了一件东西,非常高兴。那么周密是个学者了,一看说这个作伪都没边,太简单了。为什么说你是作伪呢?您这七个字是小篆,夏朝还是钟鼎文呢,没见过小篆,就甭说刻在上头了。说这个根本就不足奇,我们今天说什么呢?这叫杜撰文物。我千百次看过这种杜撰文物,就这文物不是有本所依,作伪第一是有本所依,你依照什么去作伪。那么现在很多人想我依照的东西也不行,我依照的东西都是书上的,你一翻书书上有,你就说我这个是假的,那么这么着,我自己杜撰一个。每个人都是有局限的,我多次讲过历史是有局限的,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局限的这条线画在了哪儿,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清楚。只有历史学家,专业的学者知道历史上都是有一条一条界限的,哪条界限是不可逾越的。比如周密就知道小篆这条界限不可逾越,秦以后的事,不可逾越。
那么今天大量的作伪的人跟宋朝时期做这个玉圭的人都是一个路子,不清楚。我看过很多,包括很大的老板,我上他那儿去看。他给我出示的各种古玉全部都是臆造的,你跟他说他不相信,他说花这么大成本做这个有何必要?他老问我有何必要?我就觉得太有必要了,你花钱买了你这就是它的必要吗。有何必要?他老觉得这个东西很便宜。他说这个东西怎么会这么便宜到我手上?我们便宜有两个问题,我们今天反复地讲成本问题,很多人认为低于成本的事是不干的,对不对?商业上一定低于成本是不干的,那么作伪的人也不可能说我花三万块钱的成本做出一个东西一万块钱卖了,这是不可能的,大致都是这么想的。问题是你认为他是花三万块钱的成本,他自己并不这么认为。我们的很多劳动是不计工本的,我自己作我自己伪的时候我工钱是零,我这个玉材料可能也比你想像的便宜。这是你成本上的一个判断误差,这是一。第二个问题,就是很多低于成本,我见过很多低于成本的作伪的古董,不光是玉器了,包括瓷器,包括其他。它可能低于成本卖你吗?是因为他当时做的多了。比如他做了五个,平均一个是一千块钱的成本,他第一个就卖五千,成本全回来了。他下面就可以低于成本卖,这一点不新鲜。所以很多人碰到这个东西以后就跟我说,这不可能,他怎么这么便宜卖给我?他就那么便宜卖给你,因为卖给你全是赚的,前面早把这个钱赚回来了,你要想明白。到自由市场买过菜吗?最后扒堆的都不计成本。
解说:在古往今来这五花八门的作伪手段中,主要都有哪几类需要我们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呢?
作伪的第一个办法简单的说做古玉的时候致残,我给你一个非常完整的你老不相信,我做好了以后敲下去一块。第二就是做沁。玩玉的人都知道,你看我这个沁,沁的多好,漂亮。这个沁是可以做的,凡是自然形成的东西,人为的一定能做,你就记住这一点。不仅仅是玉器,家具做旧也是这样,其他的艺术品做旧都一样。只要它自然形成,人为的一定能够形成。比如我们简单地说,过去说这个石头风化,说这个怎么做?一千多年的风化,今天很容易,造船厂那个除锈机喷砂的。说工人拿着这个喷砂的这个机器喷着,说一个小时可就到明朝了,再搁一个小时就唐朝了,呼呼这么喷着,说你要哪个朝代,赶紧说,过了就回不来了,这是喷砂,你看很简单,不像你想像得那么复杂。我就说只要自然能形成的,你记住人为的一定能形成。但是人为的形成可能跟自然的形成中有一种微妙的差异,这需要你慢慢地去体会了。玉中就是沁,沁过去说是雪沁、尸沁、土沁都是各种沁,埋在土底下沁进去的。所谓血沁和尸沁都是因为玉器有时候挨着人身子,有人认为吸收了,古人认为吸收了人的血气,所以它的颜色就不一样了,很多人很喜欢有变化的玉色。做沁的方法也很多,我们简单地说,不想说得太复杂的砸了别人的饭碗。
鸡骨白,玉器作伪最多的就是鸡骨白,最简单的作伪方法就是烧。什么都是经不住火烧,烧烧就鸡骨白了,烧大发了那个玉很脆,一掰就折了,此类作伪的最多。
第二,过去有一种说法叫羊玉、狗玉,羊就是那个绵羊。羊玉、狗玉怎么做呢?很不人道。他把动物的后退拉开一个口,把玉搁进去缝进去,搁上一两年,再把它弄出来,它里头含有雪沁什么的,有这么作伪的。还有叫风玉,什么叫风玉呢?高温。在高温下煮,过油,最后拿出来在冬天雪地里一搁,风一疵,它就有细如毛发的裂痕。这都是作伪的技巧。
再比如就是过去还有,我听老师傅都讲油炸鬼,下油锅炸过,好油也舍不得那么炸,炸好长时间拿出来说这是油炸鬼。再有的就是什么,更下作的扔到粪坑里,干什么什么五花八门,你能想起来的他全能想起来。作伪的方法很多,我们怎么去辨识它呢?我们今天根本没有办法在电视里面教给大家,一句话就教给你去怎么辨识,你就要去慢慢琢磨这个东西,慢慢的内心去比较,如果你想学这门知识,如果你不想学里听听知道就拉倒了。谁把古玉拿到你手里,上来油炸鬼,先吓唬他一下。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改造,玉器的改造,第一是大改小。为什么大改小了?玉器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很容易,你比如磕碰,偶尔掉地上摔了一块怎么办了?你比如这一玉璧我摔下去一块,那块我要能找着我还能粘,找不着怎么办了?干脆改一个小的,大改小一般的辨识你要注意它的纹饰,注意它的基本的制式,你可以看出来,你要了解的比较深你就看出来了。第二,添字。过去是素器素的。素的没有带字的值钱,那就往上添字,添各种想像中的字。你要如果对中国的书法有所了解,如果你对文字有所了解,你再对内容有所了解,添字的人往往容易露珠破绽。
第三增加纹饰,本来是一个素的,不行我给你,一看这一素璧不好看,得了,我给你上面磨一层西蕃莲,这下磨坏了。西蕃莲是清朝,明清以后的事了,怎么也得磨上去是谷纹璧,卧蚕纹。你得磨出当连的纹饰,因为素器不如带纹饰的值钱嘛,所以在商业上很多人会用此欺世。
再有就是加深纹饰。历史上有纹饰模糊了,不清楚了,工人按照它的路子给加深一点,这个是非常难分辨的。因为它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一点。
解说:过去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我作伪手段,已经在千百年的时光中渐渐被人们所熟知。在日渐警惕的收藏者面前,这些手段时常会被抓住狐狸的尾巴,那么今天的作伪者们究竟又会想出什么特别的手段来呢?
那么今天的作伪手段相对以上这些,还保留了又增加了一些比如化学的方法,过去古人没有的化学的方法。我见过很多人家里全是跟化工厂似的,全是各种试剂,那都是作伪的。再有就是高压,我们自从有了压力锅以后就知道这个高压有点不一样,你平时炖那个鸡俩钟头,那个高压锅20分钟就稀烂了,对吧?在高压下可以做一些伪装,你比如说一些颜色很快吃进去。再有我们常在玉器界听到一个词叫提油,我刚才说了你吓唬他说油炸鬼,你还有一句话只要上面带皮子的,你可以说你这个提了油吧,先吓唬吓唬他。提油是什么了?玉皮色在历史上的追求都是一段一段的,你比如乾隆早期他不追求皮色,到乾隆晚期开始追求皮色。我们今天的收藏也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时候都追求白玉,到进入2000年以后开始知道这个皮色的优美。那么追求这种皮色,我们说了皮色有黑、褐,有黄,各种颜色,就是保留了玉器本身的一个局部颜色。那么提油就是要增加这个颜色,那么有的是你一个玉,就一小块颜色他把你的颜色增大获得利益,辨伪来说呢,辨伪是一个非常专业的知识,我们是不要求每个人都学会的。但是我碰见很多人都是旁门外道,比如我很早碰见过一个台湾人,他酷爱玉器,每回买完玉器以后就直接奔了宾馆了,然后拉着我来看。有一次我跟他一块进的屋,一进屋他就烧开水,我说你干吗呢?他说我得鉴定我这块玉。他把水烧开以后,他就把这个玉搁在这个玻璃杯了,开水哗一浇吓我一跳,我说你这是干吗呢?然后他说搁一会儿捞出来拿牙咬一咬,如果能咬动了,这就是真的。我就不相信,他完全是一种感觉,我说这怎么能咬动呢?他说你一咬你就知道,它是有感觉的,这全是旁门外道。还有人拿出来在那个绸布上使劲搓,搓完了闻,用鼻子闻。这都不属于一种专业的技巧,你说它有用没用呢?它可能在某种心理暗示下它对鉴定中可能有用。你比如说卖的人在旁边说,你别这样,你这样我就不卖给你了,那肯定他知道这个,他心里知道真假,卖的人知道真假,对吧?你可能用这个事吓唬他不可能的,但是这不是鉴定一个必须学的方法。
我们现在为玉器篇做一个总结。中华民族是对玉器充满了敬意的一个民族,我们历史上玉器延续不断,就是证明了我们民族这样一个心理,我们敬重玉。第一点是精神。古人首先发现这样一块美石,我不管是攥在手里还是打一个眼我戴在身上,我随之而来是一种精神力量,这是精神。
第二,就是上升一个高度,就是我们说的德。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深入人心,千古不变,到今天也是这个标准。成语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是人的品格,最高等级的品格就是这样一个品格。中国玉是中国人独有的一种玉文化,外国人没有。文人苦心积虑,工匠穷极工巧,文人把自己的想法做到头,工匠把自己的手艺做到头,使玉这样一个物质的东西摆脱了物质的属性,最终演变为一种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财富,所以古人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