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2012-10-05 11:51:16)
标签:

杂谈

    我们从九寨沟返回成都,路上还有一个景点就是5.12震中——映秀,参观漩口中学震后遗址。在九寨沟几天天气一直很好,在回来的路上开始下起雨来,到了映秀雨下得更大,老天也在为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哭泣。

     走进漩口中学遗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偌大的纪念表盘,时针和分针清晰得交叉出地震发生的时间,下午两点二十八分,表盘上布满了地震的沟壑,山河破碎中一种摇曳的震撼扑面而来。时间在这里定格,也在每个过往的人心中烙印,所有的记忆和镇痛清晰可感。

http://s15/middle/6490cc22ncb47f205ea66&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纪念表盘后面就是主体教学楼,一侧已经垮塌另一侧也严重倾斜。但是连接两座教学楼的走廊整体框架基本保存,由于受到两旁建筑的保护和抵挡,破损较小,成为当时师生们逃生的保障。作为地震遗址的最高点,楼顶的国旗依然飘扬,在这一片废墟中,在这灰与黑的主色调里,这片红色格外显眼也异常温暖。

http://s3/middle/6490cc22ncb37de1b27e2&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保存较完好的走廊

http://s16/middle/6490cc22ncb37e4d185ff&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叠塌的教学楼,原来是五层的教学楼,第一层陷下去了,上面只能看到四层。

http://s16/middle/6490cc22ncb3807749fdf&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http://s13/middle/6490cc22ncb3807dafacc&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http://s2/middle/6490cc22ncb38084e1d11&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http://s8/middle/6490cc22ncb3808a5b257&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http://s6/middle/6490cc22ncb38093ec455&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十字裂纹的男生宿舍楼,五层楼整体下陷一层。http://s7/middle/6490cc22ncb490d8ffdb1&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http://s9/middle/6490cc22ncb3d224e2c98&690,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TITLE="漩口中学遗址 ,定格在永恒的瞬间" />

    整个漩口中学遗址面貌可以看到典型的地震建筑形态,倾覆、扭曲垮塌、十字裂纹、底楼沉降、平行错位、叠塌等等。遗址中五层高的男生宿舍楼整体塌陷下去一层,地面上的楼体布满了十字形交叉的裂纹,另一座女生宿舍楼完全坍塌,全部毁损。现在可以看到的完整遗址已经得到了加固,用钢筋固定住倒塌的楼体以维持地震原貌,甚至可以抵抗八级地震。空间在这里凝结,永远会呈现地震发生的景象,让人们祭奠,抒怀,沉思。

    我们太过熟悉汶川特大地震的灾难场面,那些让我们泪流不止的感人故事,那些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无私救援;而我们对汶川特大地震又太过陌生了,陌生到从未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漩口中学遗址,作为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和地震震中的标志性建筑,仿佛拂去那层神秘和陌生的面纱,让你重新审视灾难以及灾难过后的重生。

     在漩口中学遗址前,面对残垣断壁,想象地震来临时惊心动魄的场面,我的心情十分沉痛,泪水迷糊了双眼睛。汶川地震已经过去四年多了,它给灾区人民所带来的伤害依然让人内心隐隐作痛。死者长已矣,生者常思念。  

     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而四年,对于中国,对于四川汶川,对于映秀镇,对于漩口中学,则似乎可以凝固成一个永恒的瞬间并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