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梦想坚持思想教育 |
分类: 教育随笔 |
一粒种子,它需要阳光和雨露。
http://s16/mw690/64907cafhd1ad0bfbb97e&690
说到课堂改革中关于梦想的坚持,在今年7月份的全国第六届经典论坛报告会中,我听了很多关于课堂改革和在课堂改革中涌现出来的名师成长的历程,至今记忆犹新:
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第二实验小学47岁的韩秀琴老师,在课堂改革的热潮中,一直梦想着当一名名师。她的第一个想法是:“不能关起门来瞎琢磨,要去听人家名师怎么讲。”每每听到哪里有专家讲课,她都要想办法去,韩秀琴收入低,可专家的讲座收费挺高。韩秀琴的办法是蹭课。有时跟在别的团队的队伍里混进去;有时借着中场休息的时候混进去,有时在会场门口的地上一坐,竖起耳朵,“隐隐约约”地听。这种“蹭课”,让韩秀琴的视野渐渐打开,对教育、对教学、对学生,她慢慢有了和别人不一样的视角,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梦想的坚持,让她很快在全国有了响名。她的成功,告诉我们,在教学改革的路上,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多听、多学习一些教学技能好的教师课例,学习名师的精彩之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进行自我改革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风格。
像潍坊北海学校的韩兴娥老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做了一件事,就是改变语文课程结构,拓展阅读面,进行海量阅读,将课内外阅读联结为一体,大幅度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课堂教学效率,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她实现了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她成功了,在全国已经有很大的名气。韩老师也是普普通通的老师,她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耐得住寂寞,善于研究,敢于创新,用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舍得付出,最终才获得成功。
北京十一学校的王春易老师,她非常优秀,讲课非常精彩,但是有一天她忽然发现了一个问题:她十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十年后也当了老师,原封不动地照搬她十年前的一个教案上了一节公开课,居然好评如潮,获得大奖。这引发了她的反思:这不意味着那个教案的成功,而是意味着我当时没有教给他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这是教育的失败。她得出结论:不仅仅教学成绩不好的老师要改,教学成绩好的老师同样要改。于是,她开始了艰难的课程改革。雷夫观摩了王春易的课堂,大为惊诧,没有想到在中国有这样的课堂。
以上这些在课堂改革中出现的名师,他们在课堂改革的路上,在梦想成为名师的路上,努力坚持,从不轻言放弃。成功来自于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所留下的汗水,所表现出来的执著、无私,以及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育的过程中也会面对无数的诱惑,外界的喧嚣、名利的追逐以及急功近利的现实挣扎,都会一点点侵蚀我们坚持的信念与理由,都会导致我们人生焦点的错乱和虚幻。也许,懂得取舍,学会坚守,才是我们教师的本分。面对成功,我们应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那一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涓滴之水终可以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强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因为坚持,才能成长,这些成长来自零碎的触动,来自思想的蜕变。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坚持,努力,在改革的路上,一定会有很多的成功者;我相信,只要坚持,我们的梦想会落地,会生根,会开花,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