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与研究》
--------------汇报材料
我们是六年级语文教研组,我们小组在本学期参加实验的课题是《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与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课题方面有了一些收获,回想走过的路,我们感慨万千,有苦有甜,谈不上人生百味,但也是五味俱全。本学期,我们组承担了这个课题,刚参加课题时,我们组成员积极参加,找资料,完成课题设定。然后,小组成员在一起商量,探讨如何实施才能有效地进行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协商探讨,利用课堂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以自主任务导学单为抓手,扭转课堂教学。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为指导,改变教学方式。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和老师各方面都有了收获,初见成效。我就代表我们小组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的成果与收获。
我们都知道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班级体教学相比,更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合作,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出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就是一种优秀教学组织方式。合作学习是小组成员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参与,使他们自己和他人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使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我从三方面汇报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绩:
一、学生的变化:
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学生也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扬长避短、建立自信,能主动参与、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让“讲堂”变“学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的舞台。
首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5 种能力
1)培养了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时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培养了学生学会质疑的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对问题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如:在执教:24课《金色的脚印》学生们在先自主学习完成思考题:老狐狸为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
正太郎为狐狸做了什么?以及正太郎与小狐狸的关系怎样?就以上内容做汇报交流时:
家乐同学说:老狐狸为小狐狸所做的事有:老狐狸救小狐狸时用了“调虎离山计”和“入虎穴为给小狐狸喂奶”两件事,可以表现出老狐狸的狡猾。他的话音刚落,他们小组就有同学进行反驳质疑:
解茜雅同学说:“我认为你的发言不太准确。不能说它们狡猾,应该说它们是机智的、聪明的,而且从中可以看出它与小狐狸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以及对小狐狸那种浓浓的爱,歌颂了爱的力量,怎能用‘狡猾’这个词呢?”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家乐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此时,吴亚东又说道:“咱们这个单元的主体教学-------就是人与动物,不仅让我们明白动物是我们亲密的朋友,同时还要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我们是不可以用‘狡猾’这个词来形容老狐狸的。”此时的家乐同学更有些窘迫了。我赶紧解围说:同学们,你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但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时是片面的,正是家乐同学的这种不成熟的看法,才给了我们质疑、探讨的机会--------”同学们听了我的话,也表示赞同。接下来的学习更专心了,更投入了。接着《金色的脚印》的下一个话题,别的小组又进行了其它内容的汇报。他们的展示汇报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很自然,有水到渠成的气势。就这样互相补充,互动激励。在交流中,学会了本课知识,孩子们为老狐狸浓浓的爱子情意而感慨;为老狐狸的聪明而惊叹、喝彩;为老狐狸的善良而感动;为老狐狸的一家团聚而倍感欣慰!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内容,明白了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知道了人类应该与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3)培养了学生学会表达的能力。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以往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但在小组内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中,却能积极发言,且很有价值。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给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给了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机会。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学生更容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讨论中、展示中接受教育。
5)培养了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能力。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四人一组由组长负责,分工明确,人人有事做,这样孩子们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在课堂上,我经常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其次:在这种模式的教学中学生收获了快乐
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举办了学科竞赛,其中有这样的作文题:本学期,我们学校掀起了一场学习方法的改革高潮,导学单的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我们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少,现在请大家以分享快乐为主题,围绕我校开展的这次活动,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题目自拟。
学生的作文很精彩,我选了几篇满分作文和大家分享。
二、教师的变化:您提交的参考资料超过50字,请删除
1、课堂上起到了主导作用:参考资料:
自从我们拟定并参与到这个实验课题后,我们组的老师教学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上,我们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引领者、组织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而是参与到合作小组中,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引导,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看到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主动发展,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控,引导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发展自我。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我们都要在一起议一议,共同设置任务导学单上的问题与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我们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导学单任务导学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难点及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这样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停滞不前,课堂陷入了僵局,教师也不会越位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会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知识。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在课堂上很好的起到了主导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的引导是一把火,促使学生的思维放出火花。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艺术化引导,能有目的地引领学生去发现、去创造,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自从我们采取了合作学习这种模式的教学后,每一课的导学单,我们都要四个人在一起去科学的制定,重难点的确定,问题的提出----都要在我们的合作下共同研讨。而且我们组老师还开始学习这方面的理论,阅读了大量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每月都完成读书笔记2000字以上。并随时记录课堂上发生的点点滴滴,出现问题,又在一起进行研讨。在小组内我们也经常听课,互提意见,就这样,一点一滴的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如:杨锁兰老师在执教《青山不老》这课时,杨老师能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进行适时评价:在学生分小组合作通读完课文后,杨老师面带笑容地说:“孩子们,你们这么认真地读书,让老师心中很感动,相信接下来的学习会更精彩------”杨老师的评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又激发了学生向上的动力。还有一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这个内容时,有些学生把老人克服的种种困难也说了,这时的杨老师不像以往我们的课堂,马上制止,而是耐心的听完后,才纠正的。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分不开的。
在我们的研究课题中:教师评价理念更新了,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方式得以彻底改变,更符合新课程教育理念,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3、教师得到了成长:
我是在磨课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磨课,背后要有一个强大的团队。而我们组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杨锁兰老师、语文功底深厚的刘芳老师、还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杨丽萍老师,在他们的帮助下,指导下我的课才得以有所突破。如:在打擂课比赛中,《青山不老》一课的设计就是我们集体的智慧结晶。我们组的老师在一起备课,制定导学单,我先在组内做公开课,其他三位老师听,出现问题后在一起研究解决。当我讲课中遇到困惑时,我们组的三位德高望重的老师给我提出了建议:杨锁兰老师说:“爱连,课要设计的简单明了,把课堂让给学生,自己说少点,关健时刻进行点拨,对学生的评价要真心----------”杨丽萍老师说:“孩子们收集的有关荒漠、风沙等资料,要在学生汇报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个话题中伺机出示,以此来衬托老人的贡献,以及在艰苦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刘芳老师说:“两张图片的运用要放在导课,这样才能起到前后对比的作用,使“一片荒山与漫山遍野的郁郁葱葱”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才能理解深透。”再听了组内三位前辈的意见后,我又融进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又一次进行课堂设计。一堂课下来,我尽量做到在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总结提升、引领,让教学环节在层层推进中变的紧凑。作为教师,我很轻松;作为学生,他们很快乐。终于在学校对垒课的比赛中,我取得了好的成绩。
这一次次的与同伴交流,让我对教材的解读以及教学设计都有了新的思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其实,这样的感动瞬间,几乎每一天都在演绎,我们组的团队精神时时刻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我就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每一次团队合作,都让我受益匪浅:好课需要多磨,要以生为本。课堂再怎样的花哨,再怎样的热闹,如果不把课堂变为学堂,如果不能让学生感兴趣、有收获、能力得以提升,那就不是好课。
三、存在的问题:
1、我们的有效引导还不到位
有效指导应适量、适时,适度。课堂上,我经常在学生尚未有所思考前进行引导,使学生引而不发,错失引导良机;有时对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做的不好,致使课堂有些混乱,不能很好地对小组学习进行调控。有时在小组内能解决的问题,我不放心,总会多余的去说,白白浪费时间,其不到好的引导作用------
2、我们的评价语言还是有些匮乏
课堂评价一定要及时。要知道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一种情况出现时,教师如果没有抓住机会,进行适时的评价,那么机会不等人,它稍纵即逝,等课后再去弥补,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弥补了,也不会达到课堂上及时评价的效果。而我们真的缺乏评价的语言,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对学生不能对号入座,评价更谈不上具体,有高度,多角度了。在这方面,我们还得努力。
总之,在这次《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