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树叶子就悬在头顶
端午节前,我们一家进山采集“菠萝叶”。“菠萝叶”,其实就是柞树叶,当然是大叶柞。走进大山,但见山峦叠翠,满目葱笼。各式各样的野花开放着,山间特有的气味扑面而来。山葡萄旺盛地伸展着藤蔓,白头翁摇着满头的白发,山里红雪白雪白的花竞相渲染着她独有的美丽。
我们去的那座大山柞树却不多,而且叶子也不是很大。但是,采摘一些还是足够的。
用“菠萝叶”做“菠萝叶饼”,是东北的一种习俗。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主妇就会提前泡好苞米,或玉米碴子,上磨拉成“水面子”发酵一下。发酵到稍稍有点酸味即可。这时,山上,春花散尽,树叶关门,柞树的叶子也一点一点地大了起来。人们把叶形完美,页面较大,而且完整的柞树叶采集回来,洗净,备用。同时,准备馅儿,馅儿的做法和饺子馅差不多。以菜为主,当然,讲究的是用豆角做馅儿。先在叶子上均匀地涂抹上面子,再涂上馅儿,包好,上蒸屉蒸熟就可以食用了。“菠萝叶饼”,既有其他东北食品的味道,更有“菠萝叶”的特殊香味,是一道难得的大东北美食。
一些较大的宾馆会发动员工去乡下采集“菠萝叶”,冬储起来,冬天使用。窗外白雪飘飘,室内却能够品尝夏日的芬芳,实在是惬意得很。一些商家,看到了“菠萝叶”的功效就模仿“菠萝叶”制作出塑料“菠萝叶”,制作“塑料菠萝叶饼”,虽然神似,虽然欺真,毕竟没有“菠萝叶”的馨香与神韵。满足了视觉的需要,却满足不了脾胃的苛求。
“菠萝叶饼”不仅包进了东北的风味,更包进了浓浓的亲情。
母亲去世10年来,我没有再吃过真正的“菠萝叶饼”,想想那特别的味道现在还直冲脑际,想想母亲端午节包“菠萝叶饼”的情形还历历在目,不禁潸然泪下……
女儿已经大二,问问她还记得祖母包的“菠萝叶饼”吗?她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影像,也难怪,那时孩子还小。其实也不然,我们小的时候吃“菠萝叶饼”的记忆就非常深刻。是啊,当年,我们能够吃到什么?逢年节,吃点好吃的就永世难忘。
难忘美食,难忘民俗,难忘亲情。
进山采集“菠萝叶”。

女儿在山里红树下,怀抱“菠萝叶”。



已经浸泡洗净待用的“菠萝叶”。

涂上碴子面。

涂上馅儿。




第一个“菠萝叶饼”已经包好。

包好了一些。

上屉,准备蒸熟,食用。
这顿美食我们品尝到了许多、许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