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最难得《神树赋》【吴玉君散文】

(2010-03-28 07:57:57)
标签:

神树赋

永陵

抚顺

通化

吴玉君

杂谈

 

 

 

    最难得《神树赋》

 

 

       通 化  吴 玉君

 

在永陵流连,大家最难忘的就是《神树赋》。在乾隆帝亲书《神树赋》石碑前,我用相机反复拍照了许多遍,生拍有半点疏漏。出了永陵的大门,我们几人又涌到的书摊前反复翻找带有《神树赋》的各种书刊,匆忙之中,好多人也只买到了只有《神树赋》简介的一些著作,里面并没有《神树赋》的全文。倒是我只花了一元钱便买到了已经翻译成简化字的《神树赋》,并给其他朋友代买几本。

       http://www.ccots.com.cn/userfiles/image/2008/12/20081226111803.jpg

乾隆十九年(1754),博学多才的弘历皇帝第二次东巡到永陵祭祖,发现了一棵非同寻常的老榆树,御书《神树赋》一篇。乾隆四十三年(1778),第三次到祭祖永陵,忆起24年前写的《神树赋》感慨颇深,于是命人将《神树赋》刻于石碑,立石碑于西配殿内,第二年碑成。从此永陵之内便有了一块乾隆皇帝御书的《神树赋》碑。碑为须弥座卧碑,碑座上雕二龙戏珠,下雕仰莲、覆莲和花卉图案。座高0.6米,宽1.65米,厚0.39米,碑身高0.91米,宽1.53米,厚0.22米。石碑古朴厚重,碑文俊秀庄重。赋中,乾隆称神树非松非柏,从天上而来,受银河之水浇灌,生长于兴王之地,祖宗的宝城之内,是为上天旨意,兆示大清祥瑞,护佑大清江山万世长存。

  关于神树,民间还有许多传说。相传,努尔哈赤起兵之前,一次,他被族人追杀。他背着父母的骨灰匣逃到了苏子河畔、烟囱山下。此时,疲于奔命的汗王已精疲力竭、饥肠辘辘,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儿。他来到一个僻静山脚下,解下背在身上的骨灰匣,找到一个长着树叉的小榆树,便将骨灰放在了树叉上,躺在树下休息,不知不觉中睡着了。等到他醒来,打算拿下骨灰匣继续亡命时,骨灰匣怎么也拿不下来了。无论他怎么用力,骨灰匣仍卡在树叉上。情急之下,努尔哈赤拿出随身携带的腰刀照小树叉砍去,却见受伤的小树往外流着血,但转瞬间“伤口”又愈合了,可骨灰匣却还卡在原来的地方。努尔哈赤心想,这是一棵神树啊!是上天让我把父母的骨灰葬在这里,我就顺应天意吧!于是,努尔哈赤便在榆树旁埋葬了父母,并在近处居住,招募部族,发展实力,并最终建立了大金国,当上了汗王,又重新建造了父母的坟茔,这便是后来的永陵。

      http://arch.m6699.com/upload_files/other/_20081218111235_44768.jpg

《神树赋》序及正文四百余字,今人加入标点计487字。序及正文如下:

陵内肇祖帷藏衣冠。兴祖实奉安龙脉正中。景祖、显祖昭穆左右。兴祖宝鼎前生瑞榆一株,轮盘郁,园覆佳城,尊之曰神树。敬为赋以纪之。

  懿乎,启运之为山也,分长白之龙干,结秘圣之神丘,屏纳绿窝集之瑞麓,带苏克苏湖之祥流,是以桥山建鼎,原庙藏旒,以祀以绵继绳于奕代卜年卜世扬光烈于千秋,爰生神树非柏非松,根从天上来兮,想银河之历历,种岂人间所有,郁佳气之葱葱,前乎此者,昭灵贶其若彼。后乎此者,垂景佑于无穷,俨若帝谓东王木公曰:赫图阿拉兴王之里,山声告庆,繁祉乎,丹陵河色呈祥。郁英华乎,白水宜有嘉荫,图覆鼎湖,如伞、如盖、为祯、为符。木公承命,咨之女夷,选材去柘,举瑞得榆。是诚兆大清之笃,佑庇万叶而多余才也,尔其夭矫茏,蟠薄,偃仰森沈,离披错落。翩乎轩庭紫凤翔阿阁杰池,葱茜录翠黄参查,杳蔼云日风霜,又如禹代御龙游帝乡,夫其具多菩提建木蟠桃荒唐谬悠,增庭腾嘲,至夫材散木枯树浮槎玩世狎物,寓意兴嗟,则何如徵实迹于无,表庥应于有遐者哉。乃作颂曰:

  巍巍永陵兴王都兮,吉云在上扶兮,车地同久霜露濡兮,金幢玉节布以舒兮,荫暄承润永俱兮,数叶亿万绵世如兮。

  乾隆甲戍秋御制戊戍秋敬书。http://s2/bmiddle/648fd381h82d13eeeaf51&690
                         神树赋图影       吴玉君摄           http://s13/bmiddle/648fd381h82d145912fcc&690

 

据说,昭陵也有一颗榆树,取名“神榆”。那是昭陵仿照永陵后栽的,数年之后,长势也很茂盛,树干粗壮,树荫遮盖了大半个宝顶。至民国初年,昭陵宝顶上的这棵榆树枯死。后来,管陵人员和北陵公园管理人员又几次栽植,均未活长,现在宝顶榆树为近年栽种。

  如今的永陵又栽种了“神榆”,看上去,树龄不超过十几年。但百年后,几百年后呢?或许又会有新的传说。

  http://image1.club.sohu.com/pic/b9/79/235a389948a209f4ee808f4fe04c79b9.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