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2012-01-03 14:15:34)分类: 教育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75页例3、课堂活动及练习十四5、6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估算。
2、能根据实际数据的特点和自己的认知水平灵活选用估算方法,发展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感受估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难点:根据数据的特点和自己的认知水平灵活选用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一本书49元,四年级104名学生,每人买一本,王老师带了5000千元,够吗?
导入课题:估算
【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发对新知的探究欲。】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估算
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买书一共用了几元?
买书大约一共用了多少元?
(2)、同桌合作,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试算,同桌交流估算方法。小结估算方法并板书:
方法一:
↓
100×50=5000
方法二:
方法三:
104×50=5200
方法四:
(3)、估算方法的选择
师:这里是买东西,钱应该多带一些,应该选择哪种方法估算?(大估)
小结:大估、小估,要根据生活实际来选择。
2、练一练
(1)、试一试:
(2)、游戏:一人出三位数,一人出两位数,同时出卡片,谁先估算出两个数的积,卡片就归谁。
3、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水平把三位数看成整百或整十数,两位数看成整十数来进行估算。灵活选用估算方法。
【设计意图:精心选择典型的情境,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积极动脑思考,合理选择估算方法,促进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提升实践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练习十四第5题。(集体交流估算的方法)
2、拓展:
一座桥限重3吨。车重285千克,车上装着12箱货物,每箱305千克,这辆车可以过桥吗?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内容,让学生正确估算,会估算,进一步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四、全文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估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1、要符合实际情况。
2、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3、估算结果接近准确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6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中,依据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新知,注重学生相互交流、启发、探索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动脑,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和探索的空间。
课上出现了4种方案:104×49
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
第二种:把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
第三种:104不变,把49看成50
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
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1、创设情景,激起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课一开始就出示买东西图片,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104×49的估算和计算时,先安排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强调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选取学生最熟悉的事件作教学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自由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能完整地去表达、争辩,去经历、体验数学的再创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真正主人。学生学好估算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与养成估算的习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使估算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对教材进行了改造,把估算融合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达到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增强估算信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