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年十五,借“捞鱼生”给朋友们拜年,祝网友们今年捞得风生水起,事事如意!
春节期间“捞鱼生”,是新加坡华人喜爱的新年习俗之一。一般人认为过年吃鱼生会带来好运,也有发财及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因此,很多新加坡华人早在华人新年前几天就开始分别和家人、朋友、同事捞起了鱼生,一直捞到年十五——元宵节呢。其中,年初七的“人日”,鱼生更是非捞不可。因为大家都要趁着这个人人都有份的“生日”大肆庆祝一番,冀望今年大吉大利,人人都“捞起”(广东话里是赚大钱的意思)。
瞧,李光耀和新加坡一干政要等也爱捞鱼生。估计他们过年期间饭局不少,捞鱼生次数可以称冠了。
http://s11/middle/648fabcfg760b48d54d7a&690
捞鱼生的来历
鱼生原是中国一道传统的贺年菜,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其实是从中国广东一带传入新加坡来的,并且在新加坡发扬光,越“捞”越精彩。
根据记载,新加坡盛行的鱼生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当时的烹饪界“四大天王”——广东厨师谭锐佳、刘益培、冼良和许国威改良和推广开来的。虽然谭锐佳、刘益培已故,但是几位名厨所创建和经营的红星酒家和龙凤大饭店至今仍在售卖已有47年历史的传统鱼生。
今年,上海的新加坡饭店也把“捞鱼生”这道传统过年美食介绍给中国老百姓。
“捞起文化”成为交流和祝福平台
很多饭店经营者都透露,鱼生的销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除了因为一年当中只在新年期间才吃得到这道既好吃、又有气氛的菜式,还因为人们越来越喜欢“捞起文化”,它已成为大家交流和互送祝福的平台。新加坡人除了和家人吃团圆饭时会捞鱼生,很多公司的老板也趁这个机会和员工一起“捞鱼生”,冀望公司来年业绩更好,大家都“捞到”风生水起。自然,在新加坡工作的外国人也会入乡随俗,爱上这个喜庆的“贺年活动”。说它是一道菜,我更喜欢把它称为“活动”,因为“捞鱼生”其实捞的是气氛,鱼生里的每一样食材都有着特别的含义,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特别的意义。
http://s1/middle/648fabcfg9c702cf798e0&690
下图请忽略四方小碟里的辣椒和花生等不专业地摆设,那是我们在开饭前吃的茶点冷盘来着,与捞鱼生无关。
http://s5/middle/648fabcfg9c702ed09f64&690
以下是鱼生的食材及其寓意:
鱼生食材
|
吉利话
|
(1)红萝卜丝
|
鸿运当头啊!
|
(2)青木瓜丝
|
青春永驻啊!
|
(3)三文鱼条
|
年年有余啊!
|
(4)胡椒粉+五香粉
|
五福临门啊!
|
(5)一碗香油
|
财源滚滚来啊!
|
(6)酸柑汁+酸甜酱
|
大吉大利、甜甜蜜蜜啊!
|
(7)干果+花生碎+脆片(Crackers)
|
金银满屋、遍地黄金啊!
|
传统的饭店都会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侍应生来主持捞鱼生。首先。他会一边介绍食材一边为大家说相对应的吉利话。例如,在他把三文鱼放进盘里时,他会说:“祝大家年年有余。”当他把香油倒进去时,他会说:“祝大家财源滚滚来。”把脆片加入时,会大声的说:“祝大家金银满屋、遍地黄金。”
侍应生只是把所有的食材放进一个盘里,接下来就是大家一起动手,用筷子从盘底把所有的食材捞在一起,挑得越高越好,一边挑一边大声喊出吉利话。除了以上的吉利话,大家也可以说自己心里想要的吉利话和新年愿望,如身体健康、世界和平等。
大家在讲出这些吉利话时,别忘了在后面加上一个“啊”字。它不光是一个语气助词,还能为宴席助兴,完全表现出华人过年的喜庆热闹气氛。喜欢闹得朋友们还会自创“动作”来造势,在最后加“聚力三声喊”“发啊!发啊!发啊!”(这个发字得用福建华喊才够味,发音是“花”或“hwa”。)如果是广东人的话,就会慢条斯理地、不疾不徐地、很儒雅地大声地用广东话说:“捞起,捞起!”(lou
hei, lou hei!)。实在是很过瘾的事来着。像我这种爱凑热闹的人,这时就会来电了,哈哈。
一看我们这一盘,撒得遍地黄金,财源滚滚的,就知道我们的新年愿望有多“高远”了。
http://s10/middle/648fabcfg9c702d9f6fb9&690
捞完之后,别忘了给自己夹一份,里面最重要要掺有鱼生,预示今年会“年年有余”。
http://s8/middle/648fabcfg9c702dfae8a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