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秋日》赏析
(2012-03-23 07:10:22)
标签:
杂谈 |
在《秋日》一诗里,没有出现第一人称的“我”,但自始至终都是“我”在说话;结合第一句“主啊!是时候了。”,可以看作全诗是“我”在向上帝说话,上帝是“我”倾吐与诉求的对象。而“我”诉求的内容是一个理想中的“秋日”,也是印象中的“秋日”,但诗人并不直接描绘有关“秋日”的印象,而是在一种隐蔽的激情的驱使下采取了祈求的语气来重现“秋日”,这种祈求的全部意义在于将创造“秋日”的荣耀归于上帝。当然,尽管荣耀归于上帝,但是“我”并不卑微,因为上帝其实无言,通篇都是“我”关于“秋日”的建议,在某种程度上,“我”既是上帝的仆人与建言者,也是世界的主宰。因此,在这首短诗中,诗的精神性在于揭示了上帝——人——世界三者之间的关系。诗的最后一句“在林荫道上来回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尤其动人,一个孤独遐思的漫步者形象呼之欲出,读者会跟随他坠入丰盈而唯美的秋之意境
里尔克《秋日》赏析
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何其壮观。
把你的影子投向日规吧,
再让风吹向郊原。
命令最后的果实饱满成熟;
再给它们偏南的日照两场,
催促它们向尽善尽美成长,
并把最后的甜蜜酿进浓酒。
谁现在没有房屋,再也建造不成。
谁现在单身一人,将长久孤苦伶仃,
将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将再林荫小道上心神不定
徘徊不已,眼见落叶飘零。
寂寞像一阵雨。
它从大海向黄昏升去;
从遥远而荒凉的平芜
它升向了它久住的天国。
它正从天国向城市降落。
像雨一样降下来在暧昧的时刻。
那时一切街道迎向了明天,
那时肉体一无所得,
只好失望而忧伤地分散;
那时两人互相憎厌,
不得不同卧在一张床上:
于是寂寞滚滚流淌......
第一段的开始,就给我们构建了一个非常神秘而庄重的感觉;从一种极其严肃的口吻开始,却又有几分命令式的口吻。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秋风一般给人的感觉都是荒凉而孤寂的,作者却选用田野一词,可见这种荒凉而孤寂感的范畴早已覆盖开来。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让、给、迫使”这些助动词都有几分无奈的成份,可也看出作者心绪,为什么把甘甜酿入浓酒?甘甜与浓酒形成强烈的词性差;使人错位的感觉。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里尔克这首诗中,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暗含了里尔克孤独而漂泊的一生;为了给能够理解好这首诗,前面,特意去查了一下里尔克的资料,“里尔克的一生是孤独的,漂泊的一生是他孤独的根源,然而,我们都知道,作为一个诗人,诗人的本身也是孤独的,或许只有在这种强烈的孤独中,才会有遗产的遗留吧。”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荫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醒着、读着、写着,这里,借用动词看出一个人在秋日的孤独,林荫道上来回的身影是孤独的,不安的,在落叶的面前,一个人的身影更是孤零与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