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夜送友》舒婷

(2012-03-05 07:12:42)
标签:

杂谈

第一讲

秋夜送友

舒婷


第一次被你的才华所触动
是在迷迷蒙蒙的春雨中
今夜相别,难再相逢
桑枝间呜咽的
已是深秋迟滞的风
你总把自己比作
雷击之后的老松
一生都治不好燎伤的苦痛
不像那扬花飘絮的岸柳
年年春天换一次姿容
我常愿自己像
南来北去的飞鸿
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
不学那顾影自恋的鹦鹉
朝朝暮暮离不开金丝笼
这是我们各自的不幸
也是我们共同的苦衷
因为我们对生活想得太多
我们的心呵
我们的心才时时这么沉重
什么时候老桩发新芽
摇落枯枝换来一树葱茏
什么时候大地春常在
安抚困倦的灵魂
无须再来去匆匆
1975.11

 

 

人物生平

  舒婷

  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有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4年就读于厦门一中,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1972年返回厦门,当工人、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等。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真水无香》等。

  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成就荣誉

  

  

  

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和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真水无香》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授奖”。另《在那颗星子下——中学时代的一件事》 节选自沪教版六年级下的语文教材,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孩提时代的人的心声。

 

诗歌赏析


本诗诗句温柔,意景绝妙,例如“第一次你被的才华所触动,是在朦朦胧胧的烟雨中”,是多么 让人向往。“今夜相别,难在相逢。桑枝间呜咽的,已是深秋迟滞的风”与知己的依依惜别,连无情之物、凄凉哀婉的象征—迟滞的秋风也为他们哭泣。舒婷的朋友自喻为坚韧的老松,经历过了大灾难,虽然落下了疤痕,但是意志、身体没有倒下。与此同时,还与岸柳做比较,突出老松。而舒婷却希望自己是一只自由的飞鸿,在天空中翱翔。因此,他们不能在一起,她很痛苦。
诗中的语句美、意境美,以及抒情达到高潮时的内心的无奈、挣扎、痛苦,也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引起了读者的同情。
但我们可以从另一方面去品读,本诗谁为一首情诗,但是我觉得它所变现出来的并不单纯是爱情。因为造成舒婷和她的男友分别的真正原因是他们的志向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而舒婷并没有因此把自己的理想抛开。在爱情与理想的挣扎后,舒婷却选择了理想,体现了舒婷不同于其他的女人,她具有独特的精神魅力。
我们应该向舒婷学习,学习她在重要关头,抛下儿女私情,选择了自己应走的路。当然,虽然很痛苦,但是痛苦的正确的抉择,给你一生的腾达路。

 

 

写作特点

  舒婷诗歌特有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她的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用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教师待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