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友武陵山写了一篇博文,题目叫做《面对失败,唯有坚持》。写得非常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出了一个对于男孩子应该如何的教育问题。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博友都留了言,都有很深的感触。我也是如此,一方面,自己在孩子教育上,也是感触颇多的,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家长,对于如何教育男孩子的问题,也都曾经困惑过。针对这一问题,我心有所动,率性地写了留言,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博主武陵山在回复中,也讲述了一些很深刻的道理,我觉得很有意义,故珍存如下,也作为一种生活的积累和回味吧。
金樽明月
2010-06-29 18:20:28
看了这篇来自内心的叩问,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触。你所遇到的问题,是所有拥有“个性男孩”的家庭所共同会遇到的问题。我也有类似和你的孩子同样的男孩子,所以,体会颇深。想劝慰几句,又知可能未必讲得明白,因此,说说自己的体会吧:
1、一切矛盾的根源,来自对孩子的过高的期望值。在中国,理性较重的家庭,都会有“望子成龙”的期许,这是发自内心的,不可抗拒的。然而,我们又为他的“成龙”过程积蓄了什么呢?不论从情商层面、知识层面、控制力层面上来看,大人们都没有多少必要的积蓄,所以曾几何时,造成了孩子的不信服、不理解。这是起因;
2、所有家庭的矛盾,最严重的分歧,除去来自“不忠”行为外,就是教育理念的冲突了。几代人的冲突,同时体现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有多难啊,他要承受的有多重啊?谁会替他们想想?
3、夫妻都有主见,是教育的大忌。谁都没有错,谁都是认真负责的。家庭里教育思路的混乱,造成了孩子的许多毛病心理:看人下菜碟、说谎、投其所好、骄纵与敏感、心理脆弱等等,毛病是逐渐养成的,终有一天会全面爆发,最后导致家人的彻底崩溃,伤心欲绝。当然,多数家庭仍然能够度过难关,但回想起来,总不那么舒服;
4、我想,遇到问题后,最实际的做法是谁也不要埋怨谁,重新整理一个思路,去面对孩子。孩子是最脆弱的,要为他着想,保护好他,爱护好他,才是唯一明智的选择;
5、能不能试图肯定孩子?不论他多让你们失望,要在他的身上找到闪光点,肯定他、鼓励他,其实他是最在意你们的,否则他也不会反应激烈;
6、爱能改变一切,尝试最无私的爱对他。来日方长呢,有了这一点,一切都会调整好的;
你的很多感受,和我一样,我也是在这种折磨中走过来的,我也是心肠软的、温和的那种人啊。
博主回复:2010-06-29
20:18:28
真诚谢谢明月君条理清晰的分析和帮助!
我在刚刚回复楼上老友的留言中说道,“普天之下,唯有血肉之情是无法更改的,也正以为如此,做父母的总是不自觉的背起一种责任,从天上的鸟到水中的鱼,再到陆地上奔跑的动物,无一不是这样的操劳。可是,人类不同,他们自以为灵长,加上有一个不同于动物的社会和社会上确实存在的陷阱,因此人类的父母特别愿意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给自己的子女,生怕子女吃亏上当。殊不知子女也是自认为灵长,绝不愿意循规蹈矩。实际上,从生物学上看,人类的这种行为,本质上依然是试图保持自己所谓的“优质生命的延续”,是一种符合人性却属于生命本质的自私行为。鉴于任何优质的生命都会枯萎,因此,想通了,为人父母其实大可不必为教育子女伤心伤神的啊!”我也是一时之想,不得已而试图自我解套。沿着刚才的话说,其实,几千来来,中国人的父母很自恋,最理性,动物性最强,所以中国人的传统教育最成功。实际上,在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并此之后,这种自恋式的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它代代相传,有一传一,因循守旧,开拓性自然就差。从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开始,西方开始领先东方,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恐怕就是家庭教育向社会转化的过程中比较和谐,所以,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不知我的这种一时的断想是否有几分蛮理?!
金樽明月:
2010-06-29
18:35:05
讲一个小故事,我的孩子的姑姑没有多少文化,有一次到我家来做客。那时孩子还小。我给了他2元钱,让他去打酱油。回来时,我问余下的钱呢?孩子说,钱丢了。后来再次询问,说买了两盒火柴,递给我。我很较真,问她,为什么没有请示大人,自己就做主买东西?又为什么说谎?这可是大事!我严厉教育孩子,不该那样做。孩子的姑姑一下子把我推到一边,拉起孩子的手说:“好孩子,你真行!姑姑佩服你!你敢自己花钱了,你不怕吗?你真勇敢!”又说:“你真是你妈的好儿子,竟然没有买糖,买了两盒火柴,真是太懂事了!”儿子的小脸一下子由阴郁变得明朗了,姑姑夸的他心花怒放,他高兴极了。然后姑姑说:“如果你再请示一下你妈妈再做这件事,就更完美了。”他姑姑的话把孩子教育得非常到位,也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给我上了一堂最好的课。再以后,孩子不论出现了什么状况,我都要先把他的积极因素加以肯定,然后再说消极的。这样孩子就和你心很近了。
博主回复:
2010-06-29
20:26:28
这个姑姑真的是可以成为教育家了——尽管她没有多少文化,然而她抓住了教育的真谛——鼓励与修正。当然,明月君见贤思齐,举一反三,更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人物。我其实也一直在试图这样做,但是正如您前面所说:“夫妻都有主见,是教育的大忌。”诚哉斯言,却是这样啊!在我家中,儿子显然知道,我的意见无论是否合符他的想法,最终要经过他母亲的验证才能放行。即使是后来我在为主管理孩子,也基本上是一个傀儡,做不得主的——因为我不喜欢吵嘴,因此我常常不愿意坚持自己的做法。母亲高举着爱的旗帜,便可以横行在教育子女的每一个空间啊!
金樽明月:
2010-06-29
19:02:12
有的男孩子开窍比较晚,家长就要积极面对。我的儿子中考摸底考得不好,老师说没学上,孩子很沮丧,我站在孩子身后,说:“大不了再学一年!”孩子平静了下来,竟然考上了好的高中。高考时,又没有学上了,落了榜,我又支持他:“你那么帅气,又聪明,不信你就上不了大学!”又支持他复读一年,最后考上了一类大本。大学里成了班长,很有能力了,却英语考试没有通过。我再次鼓励:“男子汉吗?没说的,闯吧!”又过了这个坎,最后研究生也学了。这些说明什么,只要你的孩子足够聪明,只要你正面地鼓励他走下去,他一定能成才的,就看你有没有耐心。孩子都会遇到很多的坎,家长能够过得去,孩子才能过得去。大人要比孩子坚强哦。天大的困难,大人扛着,就是了,一定要为他撑起一片天,鼓励他走下去。中国的教育制度,不利于男孩子的成长,我们自己心里要有数。教育制度正在摧残你的孩子,难道你自己还要去摧残他吗?怎么办?没办法,只有和他站在一条战壕里,拼吧。切记,不要自己打自己,大人若是走投无路了,孩子可就真的走投无路了!一点体会,说与你听,我所说的,其实都是我自己。不一定对,只是表示一点关切吧。
博主回复:
2010-06-29 20:39:14
世上没有两个相通的孩子,但人类却是可以相通的,说明任何普遍意义上的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开窍确实有早有晚,不仅仅是智商,也包括情商。应该说我的孩子也是属于心智发育偏缓的类型。其实,对此我一点也不焦急,因为我的教育思路是认可孩子的犯错和失败。我称自己的理论叫做笼子理论:我设想我有一个可大可小的笼子,这个笼子的边际是违法犯罪,但孩子不知道我有这样一件想象中的“物器”。当孩子大闹天宫的时候,我的笼子就是天空一般大,他始终似乎感觉不到边;当孩子静下来的时候,我的笼子就包裹住他的周围。笼子随着孩子的变化而适度变化,孩子在笼子当中,能感到笼子对自己不同行为的不同反弹力,这样,经过十几年孩子的折腾,他也许就知道了他的空间在哪里,知道了自己的边际在哪里,知道了令行禁止的规矩在哪里。可是,尽管如此,我依然是一个血肉之躯:当某一次瞬间的愤怒没有克制的时候,便哪怕是一次,我就等于将孩子放出了我本来充满弹性的笼子:这一次,正是我心中怒火的魔鬼将我的计划破产了。
再次谢谢明月君不厌其烦的教导。若是还有机会再次将这个笼子的空间有意义地鼓起来,我宁愿不再成为这个空间的看护者。
谢谢您!
金樽明月:
2010-07-01
00:15:33
再次看望。心情好些了吗?也许家里已经平静了吧?
还想与你聊几句。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隔墙撩瓦,仰伏未知。”还有一句话,说的是:“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存。”其实说的都是一个道理。一件事情发生了,怎知这件事情就一定不是好事而是坏事?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中国的男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被动式的”,孩子比较听话,大人们灌输什么,自己就获得什么;还有一种是“试错式的”,大人们怎样说,孩子都不会去听,他一定要自己去“试错”、碰钉子、陷入困境、左突右冲,才能够认识事物。为什么会有这两种孩子呢?我觉得是性格使然。性格中许多因素是天生的,“子不类父”,多数孩子是如此,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孩子第一个怀疑的对象,就是母亲,第一个想要挑战的权威,就是父亲。在这种较量中,许多大人会束手无策,不懂得孩子的这些挑战意味着什么?实际上,这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对于那种“试错”式的孩子,冲突就会很激烈。大人们该怎样对待呢?想明白了他的特点,就应该有所对策了。我想,大人们不要去压服孩子,要引导他,给他时间,让他自己醒悟。其实,试错的孩子,如果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比那种听话的孩子有潜力,在以后的一生中将会受益无穷。人,早摔跟头比晚摔强,自己摔,比别人逼着摔强。只是,一定要控制好“结论”,摔了,只要结论正确,就摔得值得,摔了,结论错了,那就不值得了。所以,对那些有头脑、有个性的孩子,一定要注意,怎样让他明白“试错”的结局和代价,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才是最根本的。
朋友,放下你的纠结吧,你没有错,你爱人也没有错,都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关心孩子、爱护孩子。重在坚持,可能你的这次刺激让孩子有了一个醒悟,也未可知。关键是,你们的结论也不要错,孩子是好孩子,你们是好家长。过犹不及,再多一点耐心,就更好了。我也曾经纠结过,总觉得自己费的力气比别人大得多,其实大家都如此过来的,只是有人总结了,有人却忘记了而已。有个性的男孩子,长大更可能是一个敢于承担的男子汉,做家长的痛苦多,可能收益也会更多呢。
博主回复:
2010-07-01
19:53:43
谢谢明月君的牵挂!
祸福相依,但里面却没有规律寻找啊!——何况,祸不单行的也常见。
对于喜欢“试错”的孩子,确实只能让他自己与撞墙。不过,在很长的时间内,要他心悦诚服是很难的,很多人需要很多年碰很多的壁才稍微懂一点事情,而更多的人等到懂事已经悔之晚矣——令人扼腕啊!
然而,事已至此,我又能做什么呢?尽管我不愿意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试验他是不是那种“试错”一类,然而既然来了,那就接受吧!就像望天候月一样,即使今晚是雨天,月亮不会出来,我也是能是望天兴叹了。
耶稣背负十字架为人类受难,我只能这样认可自己的坚持了!
再谢您无私的帮助和关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