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Fairwell,My Captain
漫长的告别
《体育画报》记者 王宇
甚至没能再次走进温布利大球场,斯蒂芬·杰拉德在利物浦的最后一个赛季就结束了。足总杯半决赛输给阿斯顿维拉,杰拉德首次英超“戴帽”时的对手,让利物浦球迷用一座奖杯为杰拉德送行的念想落空。天不遂人愿,十之八九如此。就如“红军”最爱高唱的“你永远不会独行”,寄托的也只是一种情怀。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ac2c250db4951d1a7bdf5bf7cb99b6f8.jpg
“每一次告别就是死去一点点”,雷蒙德·钱德勒笔下的硬汉侦探马洛曾如是说。这句话放在杰拉德身上同样适用。自1月宣布将在季末告别,利物浦剩余的半个赛季简直变成了告别连续剧:最后一次迎战埃弗顿,最后一次对战切尔西,最后一次“双红会”,最后一次主场献技……当然,如此被球迷和媒体心心念念,也正是杰拉德魅力的证明。他就像是一个古典英雄,背负着太多高贵和宏大的东西。为此他错过了锦标与财富,只留下球迷的热爱聊以慰藉。或许这就是杰拉德想要的:相比于冠军荣耀,他更在乎自己在家乡人眼中的样子。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1ab3831024c006e198ea689f7e093df5.jpg
对于利物浦人来说,足球有着堪比生死的分量。杰拉德第一次对此有清晰的认识是在1989年4月15日,他从新闻中得悉希尔斯堡惨案。这个未满9岁的孩子惊惧了一整夜,噩梦不断。次日上午,他得知了表兄琼-保罗·吉尔霍利罹难的消息。那是利物浦黄金岁月的尾声,作为一个自出生之日起就有“红军”基因流淌于血脉中的孩子,杰拉德因为利物浦而早早体会了自豪与哀伤交织的复杂情感。也是在同一年,杰拉德进入了利物浦俱乐部的青训体系。他带着对足球的热爱以及一种因为早慧而觉察到的责任感踢球,“我在安菲尔德青训营踢球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琼-保罗的父母,就会生出额外的决心去争取成功。就在我代表利物浦第一次登场之前,他们对我说:‘你的表哥会为你感到骄傲的。’在比赛的时候,我感觉到表哥在天堂看着我,为我完成了我们儿时共同的梦想而欣喜。”这种悲怆的情绪始终跟随着杰拉德,令他成为一名斗士,成为一个坚贞的领袖,“每当我看到表哥的名字刻在香克利大门前冰冷的大理石上时,我都悲愤满腔。我从没让任何人知道这个,但这是真相——我以表哥之名踢球。”
所以他每次开车前往安菲尔德,通过香克利大门的时候,都会把车速放得很慢很慢:“我的双眼会被希尔斯堡纪念碑所吸引。我看着被悼念的96名永远不能从1989年足总杯半决赛中回家的利物浦球迷,看着来悼念他们的球迷所留下的围巾静静地躺在那些眼泪永远流不干的死难者家属送去的花圈周围。看着那些永远燃烧的火焰,提醒着这个世界,96个亡灵将永远被铭记。而当我的车刚离开纪念碑,我看到那些在利平斯径看台倒下之后再也没能站起来的人的名字。我的目光会停在了一个名字上面,琼-保罗·吉尔霍利,10岁,是那些跟随心爱的主队出征但再也没能回家的球迷中最年幼的一位……我认识琼,因为他就是我的表哥。每想到这里,我就脊背一凉。我会在胸前划一下十字,然后驱车徐徐离开。”
杰拉德和表哥琼,儿时最勇敢的梦想,也不会包含成为利物浦的旗帜,让自己的名字和这家俱乐部永不可分。所以少年时代的杰拉德,还去其他俱乐部的青训营试训过,其中甚至包括在1994年前往曼联面试。不过杰拉德的命运注定只能与利物浦交融在一起,就像11年后他一度无限接近斯坦福桥,却在最后一刻放弃。1997年11月5日,杰拉德和利物浦签下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合同。一年后和布莱克本的英超比赛,他完成了代表利物浦一队的首秀。依照杰拉德的说法,那一刻“我实现了自己的所有梦想”,而之后他赢得的许多赞誉和热爱,“都是对我的额外奖励。”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3bcae0ff441414d6305ef681c76027d1.jpg
神奇的伊斯坦布尔之夜,是杰拉德职业生涯荣光的顶点。
这些额外奖励包括:一次欧冠冠军、一次联盟杯冠军、两次足总杯冠军和三次联赛杯冠军。对于杰拉德来说,17载征战只得到这些,似乎单薄了点。如果他当年南下伦敦甚或是加盟皇马,局面自然是大不相同。还有促销的媒体帮杰拉德算账,切尔西或是皇马任选其一,履历上的锦标数量可以轻松翻倍。其中,最为杰拉德看重的联赛冠军当不在话下。这是“红军”旗手最大的隐痛。特别是2013-2014赛季争冠冲刺阶段那次著名的滑倒,更像是一个残忍的隐喻——联赛冠军对于杰拉德来说永远都是可望而不可得。不过这一现实恐怕早已被杰拉德所接受,就像卡拉格告别利物浦时说破的:“斯蒂芬早就看破了,他踢到挂靴也未必有英超登基的那一天。”
也正因如此,杰拉德能连续拒绝穆里尼奥的礼贤下士,殊为不易。穆里尼奥一直欣赏杰拉德,这早已不是秘密。如果追随“魔力鸟”,联赛冠军还会是问题?穆里尼奥离开波尔图后,辗转三国执教,联赛锦标只失手过一次。杰拉德不会看不清这一点,但他一直未改初衷,守望着利物浦的复兴。即便近几个赛季,利物浦滑坡明显,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也未听到杰拉德有丝毫抱怨。无论赛场内外,杰拉德所做的都是不遗余力地鼓励队友,感谢球迷,以期尽早实现“红军中兴”。这正是他最适合的角色,也是他最动人、最令球迷感佩的部分:他或许不是大师级的天才球员,但他是当世足坛难得一见的球队领袖。他不会心口不一,他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球队。这种角色设定,和英国文化中的保守主义,英国足球道统里的血脉相承,有着微妙的呼应。所以尽管杰拉德时代的利物浦,不再是顶级强队(至多只是个杯赛专家),但俱乐部影响力犹能保存至今;而杰拉德作为“红军”的旗手,也得到了球迷更多的掌声和称颂。
我们爱看他长虹贯日般的精准长传,裂缺霹雳般的雷霆远射,神来之笔的巧妙传递,更爱他的叱咤呼喊。作为一个经典的“从禁区到禁区”的中场,杰拉德身上英范儿明显。这是他的动人之处,也是他的缺憾所在。不过就像深深赏识杰拉德的穆里尼奥的名句所言:“我带着我的所有优点和所有缺点而来,不会改变。”
2004-2005赛季的欧冠舞台,利物浦,当然还有杰拉德,奉上了他们近十年来最震撼人心的表演。对阵奥林匹亚科斯那记足以撕裂球网的爆射,在伊斯坦布尔之夜吹响的反攻号角,都是杰拉德的职业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但是别忘了,一个好汉三个帮,纵然全能如杰拉德,在当今足球世界也难独力成事。伊斯坦布尔之夜,见证的不仅是杰拉德,更是属于利物浦全队的奇迹。在那个夜晚,杰拉德的身后有卡拉格和海皮亚,球门线上站着表现逆天的杜德克,而在他的身边还有哈维·阿隆索、哈曼、路易斯·加西亚这样的强援相助。可惜再次捧起欧冠奖杯没有成为利物浦中兴的起点,利物浦的重量级球员兜兜转转,逐渐又星落四散。只有杰拉德没有走,仍在每一刻、每一个角落战斗。然而岁月风霜,杰拉德虽豪气不减,但力不从心的时刻也多了起来。
利物浦需要换血重建没有疑议。只是此时任杰拉德离队,难言妥当。杰拉德一走,利物浦少了一个能改变比赛走势的大将,杰拉德所承载的利物浦式的气魄和魅力,也一朝散尽。失去杰拉德的利物浦,无论技术能力还是意志力,都跌出了英超一流行列,进不去欧冠又有什么稀奇?如果罗杰斯能更看重杰拉德一些,可以用一份续约两年的合同留住队魂,并帮助杰拉德一边比赛一边修完教练课程,为日后执教“红军”埋下伏笔,传承利物浦的“靴室”道统。可惜罗杰斯和俱乐部的管理层都做出了更重眼下小利的选择。杰拉德带走了一个时代,而接下来等待利物浦的,很可能是一次更加迷惘的沉沦。譬如杰拉德的最后一个主场比赛刚结束仅三天,“红军”队中后起之秀里天赋最高、最可能成为领军人物的斯特林就宣布寻求今夏离队。若是杰拉德继续留队,斯特林或许不会如此猴儿急。毕竟以杰拉德的名望和他所代表的利物浦文化,还是颇可以吸引一些资质不错的本土新秀或国际上的二线球星的。只是这些沙盘推演都做不得数,利物浦的杰拉德时代已经落幕。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6c0a70fcb3159de5e9b309cbc61e385c.jpg
激情与忠诚,杰拉德无愧利物浦之魂。
虽然来得早了些,但此时告别倒也符合杰拉德自己当初的设想:“当我和罗比·福勒还有杰米·卡拉格一起踢球时,我们经常聊到自己会在什么时候选择离开——什么时候才合适呢?我一直认为你得早一点行动,就在人们刚有一点儿反感时,而不是整座看台都在嚷着‘你呆得太久了’、满城老少都准备踹你屁股的时候。”在球迷和队友不舍的目光中离去,杰拉德得到的是一次漫长又体面的告别。
“我曾有过五六次、甚至是七次离开(利物浦)的机会,但我是在为家人和父老比赛,我一直都想赢下胜利和荣誉,去和他们分享喜悦,而不仅仅是收集奖杯,其实我本来可以这么做的。”荣耀有憾、情谊完满,杰拉德用整个职业生涯做出的选择,当代以及后世都没有人能够评判。唯一有权力做评价的是他自己。希望此后经年,杰拉德重返安菲尔德之时,依旧青春无悔,心底从未孤独。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f80fa135f16c637f5d10e402bb03bf8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