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生意场上,规则往往是用来钻空子的。
当保罗·皮尔斯,这个将自己职业生涯末期的余热带往洛杉矶的老球员在社交网络中证明自身的价值时,他毫不吝啬地写道,"这就是他们把我带来的原因,"辅以一张球员正落笔签约的照片。不过,图片中呈现的不是皮尔斯本人,而是德安德鲁·乔丹,后者至少将在下赛季成为皮尔斯在快船队的队友,而在这条推特被皮尔斯的智能手机制作完毕之前,全世界--当然,包括此后委屈得一再表示"我都没和小乔丹说上过话"的马克·库班--都以为小乔丹将把天赋带去德州。
从口头协议到8800万美元的正式续约合同,情况瞬息万变南辕北辙。这场闹剧让下赛季快船与小牛的圣诞大战格外引人注目:是时,库班会如何指使球员对小乔丹进行惨无人道的战术犯规?同时也让联盟上下展开了一场关于自由球员的"交易保护期"是否必要的讨论。
这涉及到一些直观的疑问,比如为什么不能像选秀那样,在联盟公布工资帽和奢侈税数字之前,球队就能知道具体数字并且做出运作,当自由球员市场开启时立即与球员签约?实际上联盟于1999年设定交易保护期的初衷即是防止这类签约狂潮:为了平等,也为了那些小市场球队的生存,通过制造一个缓冲期来阻止那些多金的老板为球员提供正式而"合法的"的承诺,只待市场大门开启的瞬间做一些走走流程的签字画押。随着新的巨额电视转播合同敲定,保护期也从一个月降为上赛季的十天以及如今的八天,这种倒退让人不禁怀疑保护期是否真正达到了保护的目的,毕竟没人单纯到深信球员经纪人和球队老板不会在联盟的所谓"保护期"内眉来眼去。
另一方面,保护期间的一切交易行动都遁入地下,成为不能说的秘密。每支球队都知道按照规定,他们不能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来宣布"我们已经和那个不会罚球的大个子谈妥啦!"但谁规定了"消息人士"透露出的"互相有意"?此外,在一个传统媒介就快消亡的世界里,谁会去管球员在他的推特上说了些什么--的确,他们形式上并没有接触媒体,但却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着数以千万记的自媒体。于是,所有模棱两可的话语都像是已经得到核实的消息那样严丝合缝,小乔丹和小牛的口头协议才会如此近似于白纸黑字的合同。十多年间,大家都是这样做事的,即便这种人为的言论管制让保护期内的秘而不宣和顾左右而言他显得非常滑稽,特别是当所有NBA的合作媒体都在报道小乔丹已经和小牛"铁定签约",而这个漩涡中心的26岁年轻人只是做了他这个年纪的人所稀松平常的事--改变了主意。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内,"自由球员市场的小秘密"看似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笑话,它严肃到需要球员工会表示:交易保护期的存在"是为了球员和球队在签订任何条约之前都能得到充分的考量",而且"对双方都有危险",以及"我们都明白那些谈话和任何商务条约一样,在签字之前都不能算数。"
如果你和库班一样有钱,你也可以打开你的Cyber Dust(一款手机app)吐槽这段声明。当然,你将得到联盟的一纸两万五千美金罚单。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94dfc1c37dce0c335d107de60abcff5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