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股市盘前综述(09:00)

技术关系我们连日来反复阐释,其中的矛盾和基础,都清楚明了。结构上继续给出需要调和技术矛盾的发展预期,但演变路径会呈现震荡态势,单边发展的概率都不高,可以从上下拉锯,上有牵制,下有支撑的结构上看待短期波动。

操作上,可以继续重视个股,无惧跌宕。但随着两会落幕,对政策预期也将逐步淡化,如何平衡市场发展,也会是短期关注焦点。而从过去一周的大会情况,以及取消记者会的后续影响来讲,都存在短期面临不确定性波动的可能。
另外,周末公布的CPI和PPI,从数据上看CPI同环比都有显著增长,绝对数据也超出市场预期,但要清楚,拆分来看,就是春节的脉冲行为,这难以成为常态驱动力。而PPI的持续下滑,依然反应经济动能较弱。
也就是说,我们当前市场演变基础,本质上没有变化,这也是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反复阐释的情况。且市场也突出短期热炒的特征,这个情况,一旦出现风向转变,就容易造成短暂的巨震,这也是需要主动预防。
当然,市场的技术基础我们认为短期无忧,短中期优势至少本周延续上行态势,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指望大盘回踩后获得支撑平稳的效应,那么震荡回落还是可以主动承接操作,只是技术矛盾仍是短期难改,仍难以指望向上走单边。
如此还是应低买高卖的策略,来应对市场动荡。在长期下行趋势,以及各周期三不结构未调和之前,都需要如此来看待行情演变。在投资方向上,过去一些时间,AI领域大炒,且热度不减,但上周五龙头英伟达巨震,或会引发AI股票动荡。
策略上要有所预防,但仍然可以确判AI领域的长期投资逻辑,依旧可以把握持续的投资机会,只是不要太过于激进,特别是过去几周持续高热度,也有短期震荡调整的需求。反倒要注意低位优质蓝筹,尤其是高分红板块。
这类股票,随和年度业绩发布,公告或预告分红情况,则就容易激发高分红逻辑的炒作。同时,还可以继续跟踪确定性高成长性股票,依然要从科技成长,卡脖子等硬科技领域,还有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等逻辑。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声明:文章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及理论论证说明,仅是提供您参考不应该构成投资建议;个股的分析说明不是推荐、点评,也不是建议操作,投资者要自行研判,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