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下周股市先跌后涨?

从技术角度来研究,下周先跌后弹的几率比较高。首先是先跌,其逻辑是在于本周后几个交易日的低迷状态,再引发市场情绪的盘弱,且使得技术结构上容易诱使投资者往下回看前期低点的演变关系。
客观的技术结构也是这样的发展势头。在短期技术优势不能得到扩张后,会直接面临更长周期下跌态势的叠加影响。比如40日均价线会直接向下压制和助跌指数,这本身也是过去这周冲高回落的技术内因。
而且在周五盘跌作收后,也已经使得20日周期优势不在,同样会构成向下的影响力。这些客观存在的技术条件,都使得再跌或向下盘落的概率提升。特别是在这种极弱的情绪影响下,最容易如此。
但是,不用惧怕这样的先跌,实则上是我们非常期待的震动过程,而且空间不大,力度也会很小,甚至时间上也不会很长。这里面的关系主要反应在我们对当前市场宏观局面的认识,以及当下微观结构的判定。
从技术上的宏观结构来讲,我们给予当前市场大底的判定,由于需要极长的时间来验证,仅作为分析研究的探讨,不必争论。之所以阐释长期市场大底,其根源也是基于过去十年长周期的均值发展逻辑,以及过去若干次延续的阶段性低点上移的演变关系。
技术层面是其中之一的考量,还有关于政策层面的研究,也已经具备酝酿促成一次较强烈涨势行情的基础。政策累积和叠加效应,通常会在3-6个月后,表现显著,且容易诱发超乎寻常的反转行为,这在过去的研究中,比较普适。
今年7月份以来,密集出台了许多直接关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措施,在方法方面都给了具体的办法,而且首次提高金融市场的重要地位,并且阐明在投融端来进行实质性改革。这些都会在日后的行情发展中,成为合力共识的基础。
还有就是经济层面的发展关系,今年初以来,股市一路震荡走低,这是核心影响因素。从全球市场走势和经济发展情况来看,A股的走势和全球市场走势偏离度极大,经济修复弱预期是其中之一的因素,但近期经济底信号渐明,外部环境也有缓和,内外已呈边际改善状况。
从这几个角度而言,我们认为市场底+政策底+经济底的逻辑渐趋增强,这有望在低位持续形成合力效应。这种宏观环境面也都处于较有利的局势。这也意味着再跌反而是创造低接布局的操作机会。
而当下微观层面,我们的逻辑则在于技术关系上。按照底部调整的角度出发,则缩量沉淀横向扩底,本就是我们需要的演变过程。过去几天的大幅缩减量能,都恰好满足这样的技术演变关系,而且仍然保持指数小幅震荡,也呈横向筑底的发展关系,都是非常值得肯定且满足要求的调整行为。
特别是本身就不适合向上持续推进,按照我们对技术关系的演变预期,能够向上挑战40日均价线,已经算是比较强的表现行为,这已经足以反应市场寻求向上突围的内在变化关系。但的确是无法实现对40日周期跌势的扭转,且会进一步面临60日周期跌势制约。
这就容易形成连环下行的抑制力,从而引发盘势冲高回落。比较不好的是冲高回落大换手,过大的量能会给短期调整带来压力,但这也没有出现,虽然反应向上跟进的力道不强,但也表现出再跌惜售的心理路径,同样能够反应投资者在当前市场底部的反应预期。
同时,依照技术结构的演变关系,我们也正需要回踩一下前期起涨的低点位置,尤其是具有极强的反转K线的稳定效应。目前看都满足技术调整的需求,事实上,还可以在短时间内回踩前期低点。

按照我们的技术参考点,会特别关心3510-3474点区域。当然,盘中或者短时间内出现更低的点位,也不必惧怕,大概率会缩减大量快速诱发反攻动作。当然,这也并非绝对,当下市场变化就在一瞬间,关键还是看好趋势和结构的发展与演变,从而采取相应的交易安排。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下周会先跌后弹,这个变化的概率较高。但若是先涨则容易面临客观技术矛盾的制约,且可持续上行的空间有限度。依照对上方更长周期的移动关系,仍然面临着2周内无从改变40日均价线下行的关系,而且60日周期跌势的影响也会增大,这些都使得直接上行的力度和空间不大。
如此来讲,直接弹升的演变过程,则依旧不能作过高期待和奢望,同样需要做好拉高不成反手又压低的情况出现。不过,如此又回到我们前面阐释的路径之中,只是会改变的是弹压之间的关系和节奏,仍然不改变上述分析基础和市场底部区域的逻辑判定。
——————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