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技术极值反攻一触即发

(2022-07-30 16:15:49)

在我们的统计研究里头,当20KD的K或D值,低于10以下,往往反攻是一触即发。许多情况下,是仅仅K值低于10,就会迎来技术性反攻动作,倘若是两个数值都低于10,则一般难以持续超过3个交易日以上,都会酝酿出强力的反升行情。

通过统计研究沪深300指数,在过去差不多近18年的K线走势图上,较少会出现K和D值都低于10以下后,还长时间极值低迷的。从观察数据变化对应的市场环境来看,比如2008年年末的极端弱势阶段、2011年12月末的持续盘跌阶段,2016年的1月份熔断引发的极弱行情,的确是出现了近乎2周的极值弱化现象。其他时段,都在极值后快速迎来强反攻动作。

当前的结构,我们认为不会出现持续极值弱化,许久不反攻。这一基础是建立在中期的涨势结构之上,而以最新的K和D值情况看,K值已经连续2个交易日低于10,而D值依照其计算关系,下周开盘也会自然低于10,这意味着下周开局,就会迎来K和D值同时低于10的情况。由此,作出大胆判定,反攻会一触即发。

从技术极值的角度,我们给出上述浅显易懂的分析研判方法,大家对比分析研究就可以一目了然,不难理解。但要真正的融会贯通,还是需要明白这一技术表面下的底层逻辑,人性是促使这一演变的根本内在关系,贪婪和恐惧往往也交织其间。关于这一点,本文不展开讨论,点到即止。

另外一个关系,就是中期涨势基础牢靠,即便再往下压低指数,还是不会持续回落而造成60日周期转跌。以我们的均线理论,及其对价格产生的特性影响,反而是会起到牵引指数,甚至将指数拉回60日均价线之上,并产生支撑助涨的作用。在没有因为下跌而改变其涨势之前,我们都可以给出这样的分析预判。

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确是不要惧怕指数打穿60日均价线后,还会向下大幅度的远离60日均价线,反而要看到其上行对指数构成的吸附力。这个情况,就类似在6月底和7月初的时候,我们阐释指数不会向上远离120日均价线,而且还会再跌落到120日均价线下方,是一样的道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今指数已经满足了我们的技术判定,且不仅回到120日均价线下方,还回踩到了4166点处。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表现一般。这个情况,我们认为也是多种因素集中在一起影响A股走势,投资者情绪较为低沉。技术本身是一个方面,而且又是月、周线同日收官;另外一个方面则是重要会议的召开对经济发展层面的定调,以及地区局势的动荡,都会抑制投资者情绪。

这使得指数在打穿60日均价线后,并回踩4166点处,也没有溅起一些水花。不过,于我们而言,倒不觉得奇怪。反而通过上述分析推演,让我们确判下周股市更容易出现强力的反攻动作,特别是越往下砸,反升起来的动作会更迅速,这也会是非常难得的低接交易机会。

不过,纵使如此,哪怕一沉一反一跃升,但都不能指望可以持续向上推进。一方面是20日均价线会持续向下构成压制和阻碍,至少未来2周内,还无望轻松实现改变,而且20日均价线下周也向下交叉40日均价线了,这也是第二个方面,即20日向下交叉下行的40日均价线,因为下周无法持续推升,就必然会随着40日周期高扣减而走低,这样就带来了20、40日均线的交叉下跌形态。

这又是一个很容易产生阻力的结构特征,大概率也会反应出来对价格构成的抑制作用。照这个角度来看,极值反攻可以有,但结构矛盾也不会改变,还是无法奢望可以持续上行。由此则反复跌宕和拉锯也是必然,在没有实现短期技术优势的重建之前,都还会上下震荡态势。

根据20和60日周期移动关系,依旧维持这两个周期均价线移动收敛的判定,且静待其中出现的方向性转变,并跟随其趋势发展作出相应投资决策和安排。目前而言,还是偏于保有中期涨势结构,同时震荡重建短多优势形态,未来2周是这一结构演变的观察期。

总结,技术极值反攻一触即发,下周有望借此出现较强力的反弹行情,但短期结构的技术性跌势不具有可改变条件,这还会影响和抑制行情发展,从而继续带来盘势跌宕和震动,操作上依旧是波段策略,并积极关注未来2周前后的技术演变,偏于重建短多结构,但还需要静待其变,并即时作出相应的趋势性应对。

——————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