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涨势不改,无惧股市震荡

从调整的角度来讲,稳量震荡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不急于进攻,挑战更高位置的技术性压力,反而回调修整,实则是既可以较大程度上避免直面冲突,又可以很好的缓和技术矛盾,但这并不改变已经取得的技术优势。
比如20日周期的上涨态势,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且由于20日量能和价格都扣减相对较低的位置,这使得短期内无需担忧会因为回落而马上改变其优势。这样就会反过来,凸显其具备的支撑助涨效应。
事实上,这一优势结构关系,我们认为是可以扩展到40日周期。以当前指数位置,可以确判,维持40日周期的涨势并不太难,而且下周会持续扣减更低的指数位置,这又使得40日周期具备更好的低扣减关系。
而且,以20、60日均价线之间的空间关系及其移动行为,也可以确判最晚周三也当可以促成20日均价线向上穿越60日均价线,虽然我们阐释仍然不具备持续促成60日周期扣低走高的条件,但也在短期内形成相对积极的引导。
由此推演分析,也就是说纵使再往下震荡,也可以从20、40日周期的上行来看待其涨势结构,并对指数变化构成的支撑稳定作用。从而使得持续回调的空间不大,但却会随时由此而反击拉回,形成震荡趋上的技术发展态势。
今天这样的波动,挺好的。会更利于夯实已经取得的短期技术优势,又可以避免向上正面挑战长周期的下跌势头,其实是一种太极走法,可以起到以柔克刚的作用,对更长周期行情的改善和转变,都能够起到积极的展望预期。
可以继续保有多头思维,在没有因为下跌而造成短多被消耗殆尽之前,依旧可以这么来看待市场变化。就长期底部构建而言,倒是更期待控制单位量能的同时,继续用时间来换空间,横向扩底,就是最好的整固方式。
继续重视个股操作,但需要做好股票的选择。从今天的表现看,资源有色类股票明显更强,人气聚集很快,且从能源金属扩展到稀缺资源类,这个势头还是非常积极的。不过明显可以看到,围绕汽车产业链展开的个股,明显要更强劲一些。尤其是稀土磁材领域,以及锂钴镍等等,还有一些电池电极材料方面的个股。
这个情况虽然和前面几周的表现略有差异,但仍然是围绕在汽车的周围,这个并没有改变。我们认为仍然要围着这个领域深耕投资机会,可以继续扩散开,但逻辑上应该是往智能化方向推进,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等。
另外仍然要关注双碳的逻辑,风光新型能源方向,肯定还是资金比较愿意扎堆的地方,这些个股一旦震荡,同样还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参与对象,虽然过去这段时间涨的多。包括半导体芯片等硬科技类的,也是一样的关系。
而随着政策推动加快,在专精特新领域,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都可以跟踪观察寻求投资机会。着手于政策层面思考,也适宜关注大消费类的企业,这一块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投资类别,特别是中期业绩就要公告了,反而能够突出消费类股票的优越性。
另外还有一个情况需要大家关注,即本周15日的美联储加息,由于上周公告的CPI数据过高,这使得预期加息点数升高,从而影响投资者行为。只是,我们仍然认为,短期影响小波动,并不会改变已经形成的技术优势。
这也使得我们可以积极看待盘势的动荡,只是要避免过激的追涨追高,毕竟以半年周期移动关系看,还会影响未来2-3个月行情的发展,大概率会受阻而波动。不惧大跌,也难求大涨,继续保持底部构建的态势看待行情演变。
——————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