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词话》----我把【廿公跋】说一说

标签:
金瓶梅词话廿公跋杂谈东吴弄珠客 |
这次借刘宝瑞先生笑话《打油诗》说大雁的方法,多费几个字,说说【廿公跋】。也许赚不到一碗饺子,反招来一片质疑之声。
说到《金瓶梅词话》作者之谜,必然要围绕兰陵笑笑生、欣欣子、东吴弄珠客、廿公,把这四个名字作谜面来猜。几年前我猜了一次【弄珠客】,详情请参阅:
同时对于“金瓶梅序”和“廿公跋”先后排序问题做了分析。基本可以下一个结论:
现存已知《金瓶梅词话》都是:“金瓶梅序”在先,“廿公跋”在后。详情请参阅:
因此,可以认为,“金瓶梅序”和“廿公跋”前后互为一套的。
在这四个名字中要数【廿公】是最不可思议的一个名字。也是最无头绪可寻的一个。故此一步步慢慢说它。
---- 一、【廿】字的乱七八糟问题 ----
自从刚认识这个二合一的字,就觉得【廿】字读【念】很是莫名其妙。查所有的老版字典上,几乎它的切音都不读【念】,而是读【入】(日执切、人汁切)。这个字一开始是念两个音【二】【十】。如果依次推论,以【二十】切音,快读【二十】确实该读【入】或【日】之类。大概是后来某国子监祭酒之类的大人,舌头太硬,发不出【入】【日】之声,一气之下,硬性规定【廿】字才念了【念】。后来人只能如此效颦继承下来。另外,还有一个和廿字十分相似的很可笑的字。
它是疾病的【疾】的古字。
如果从《说文》篆体字来看,两个字几乎没什么区别。
现在,且把这字的乱七八糟问题放在一边。说【廿公】。
---- 二、何人可能称为【廿公】? ----
想一想,什么人才可称【廿公】呢?起初我猜,可能是是弄珠客提到的【褚孝秀】?但是经查,【廿公】的这类称呼很少出现在古代典籍中,何况此人还自诩为【公】。类似【廿公】的称呼只查到在族谱上或祠堂上出作为敬称,给先祖使用。试举如下两例:
例一、
《钱江晚报》2014.3.30 “郑义廿公祠碑志”,四百多字,文言体,做成碑刻,嵌在祠堂的醒目位置。
例二、
长坑福春“田中堂”祖祠。。。。
至玄孙号“廿一公”者,蒙受方舆家指点与其兄“十六公”建宅田中,遂以名之即为本祠田中堂也。。。。
下图匾额【念八公小宗祠】
---- 三、我猜【廿公書】揭迷底 ----
东吴弄珠客和廿公实为一人。《金瓶梅序》和《廿公跋》均为东吴弄珠客所作。推测或者序跋不是同日所作,先写就了序,且落上了名。后补在同一枚纸上补缀了三两句作为跋,并写了日期。
---- 四、猜谜的根据汇总 ----
【廿公書】可能是【廿八日书】被誊抄认误辩为【廿公书】。猜测东吴弄珠客写就《金瓶梅序》之后,【廿八日】又补写了一纸【跋文】仓促之间,被誊抄者将日期误以为落款。【廿八日书】就写成了【廿公書】
电脑合成【想象图】
回顾一下这样猜测的依据:
1.通部《金瓶梅词话》误辩误刻错字多如牛毛。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行香子《词曰》《四贪词》中都有错字(举例省略)。所以,【廿八日书】可能被误为【廿公書】。
2.《金瓶梅序》和《廿公跋》顺序、板式、字体、协调一致,应出自一人之手。编辑者在刻书时一定考虑到了《金序》和《跋》这两篇的联系。或者认为是同一人所作。所以,东吴弄珠客一人做了《序》《跋》可能性较大(举例省略)。
3.【廿公】可能用作敬称较多,做为自称字号可行性较小。
↓↓↓↓↓↓↓↓
【廿公书】=【廿八日书】,【廿公】=【东吴弄珠客】。
从《序》《跋》两篇的书体上分析,也符合我的猜测。两篇虽然是同一人所书,却用【楷】【行】书加以区分。这大概正是刻书人模仿底稿的两种不同书体所致。即弄珠客先用楷书作《序》。又用行草补缀一篇《跋》。由于跋的行草书,导致误辩【廿八日书】为【廿公书】也显得顺理成章。
后一篇:薛冈《天爵堂笔余》中的《金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