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拂子】【拂塵】【塵柄】

标签:
杂谈尘柄麈尾如意君传 |
《如意君传》中提到的的【尘柄】一词、婉转指【阳具】。《金瓶梅》的性描写基本来自《如意君传》,【尘柄】一词也被继承下来。
《如意君传》
有人提出【塵柄】一词是个错误。正确应该是【麈柄】,是从【麈尾】而来。而关于【麈尾】古书记载很多。例证所举主要是《世说新语》例如:
《世说、伤逝》【王長史病篤,寢臥鐙下,轉麈尾視之,歎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亡,劉尹臨殯,以犀柄麈尾箸柩中,因慟絕.】
以及《世说》中的如下两条:
另有以松枝代替麈尾的故事
《南史 儒林 卷七十一 列传第六十一
儒林》后主尝幸钟山开善寺,召从臣坐于寺西南松林下,敕讥竖义。时索麈尾未至,后主敕取松枝,手以属讥,曰:「可代麈尾。」
----------
分析【麈尾】的【麈】字,是指麋鹿一类的大型鹿(怀疑是类似长颈鹿一类,这种鹿的尾巴与蝇甩很相似)。【麈】这个字虽是个会意字,声部【主】可能还考虑到了象形,以其形如【柱】而得名?与【麈】同声的字有【柱】【拄】【住】【驻】。由此推测【鹿+主】=【麈】也许是抓住了这种鹿的尾巴特征,鹿尾巴如【主(柱)】而得名。
长颈鹿尾巴如图:
再看【拂子】,《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记载了一个【拂子】的故事。用以阐明佛教中【戒以宝物做拂子把柄】

缘在广严城猕猴池侧。高阁堂中。时诸苾刍为蚊虫所食。身体患蛘爬搔不息。俗人见时问言圣者。何故如是。以事具答。彼言。圣者何故不持拂蚊子物。答言。世尊不许广说如前。乃至以缘白佛。佛言。【我今听诸苾刍(比丘)畜拂蚊子物,是时六众闻佛许已,便以众宝作柄,用牦牛尾而为其拂】。俗人既见广说如前。乃至佛言。有其五种袪蚊子物。一者捻羊毛作。二用麻作。三用细裂叠布。四用故破物。五用树枝梢。若用宝物得恶作罪。
----
总之佛家、道家以及清谈家都喜好用【麈尾】【拂子】做道具,既有实用又起到装饰点缀,使得所持人物更有派头。至于【拂塵】的叫法可能比较晚。目前仅能在话本小说之类的通俗文学中查到。
【塵(尘)】字。【麤】+【土】=【塵(尘)】。怀疑这个字与灰烬的【烬】以及尽头的【尽】有一定关系,它们发音上是相似的。【塵】非常容易与【麈】字混淆。【麈柄】误为【塵柄】完全是的可能。而恰巧又有【拂塵】【拂子】的叫法。这使得【塵柄】【麈柄】孰是孰非难以说的清楚。不过从通俗文学的角度看【麈柄】也可以说是【拂塵】之把柄,所以说【麈柄】也不能算完全錯误。《如意君传》以及《金瓶梅》中的【塵柄】一定要改成【麈柄】也变得模糊了,这样的依错就错的通俗叫法在俗文学中也不算稀奇。
前一篇:《如意君传》错字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