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上梁
http://s3/bmiddle/648a2250gc08208824db2&690
2012年3月18日的上午,天气不太好,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黄历上却注明那天是一个好日子,宜动土、宜修房。
早晨七点不到,我才刚刚睡醒时,我的忘年之交、定海文史大家庄世维老先生就发来短信,说是他得到消息:定海小沙正在建的吉祥寺今天要上梁,还要举行一个上梁仪式。他特意来邀上我和孙道长两人为伴,一起前往小沙去参加这个活动。我这个人平时最喜欢凑热闹,再说对于这吉祥寺我还是颇感兴趣的,所以当时欣然答应后,便坐农村大巴往小沙而去。
说起吉祥寺这个寺名,其实用得是非常频繁的,我国有很多吉祥寺。比如山西五台吉祥寺、山西陵川吉祥寺、福建古田吉祥寺、广东揭东吉祥寺、广东潮安吉祥寺、山东成武吉祥寺、四川郫县吉祥寺、北京市朝阳区古刹吉祥寺、大唐贡院吉祥寺和福慧吉祥寺等。不但国内有,日本东京有吉祥寺,韩国首尔也有吉祥寺。不扯远的,就拿我们舟山本岛来说吧,光我知道就有两个吉祥寺。普陀小浦岙的“冷水坑”有个吉祥寺,定海小沙的“地爿里”有个吉祥寺。
说起定海小沙“地爿里”的那个吉祥寺,它的由来我也略知一二。它开山于唐713年,历经唐宋元明四个朝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历史,是当初闻名东南沿海的千年古刹,鼎盛时与天童寺、国清寺齐名。僧众千余,寺庙规模六百多亩,宋朝治平元年,皇帝赐名吉祥寺,宋熙宁年间又建造了保存佛教巨典《大藏经》的“轮藏”。宋建炎初年,黄龟年舍施“僻支佛牙”舍利给吉祥寺,这枚佛牙舍利“长四寸宽一寸,舍利盈缀,时见五色”。宋绍兴十八年,吉祥寺主持法宁为这枚佛牙舍利建大阁藏之,并且撰文刻石以记。宋嘉熙三年,舟山籍的参知政事余天锡,为吉祥寺向朝庭请了一块“显忠祟孝”匾,以示表彰(见《光绪定海厅志之吉祥寺》记)。
传说中,元代以前的吉祥寺以现在的“寺基”为中心,西到花厅村,北到花粉山,东到昌门里,南到断垣处的马路,占地一千余亩。当时的寺院坐北向南,建筑宏伟壮观,寺内原有山门、天王殿、金刚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东西配殿,还有客堂、禅房,僧舍、经房,方丈院等建筑。观音殿内观音菩萨法像坐在莲台上,造型优美、神态庄重、面目慈祥、衣纹流畅。寺院北有罗汉屏,南有说法台,碑碣林立、古木参天、白色佛塔尤为显眼。元朝时舟山升县为州,人口倍增,当时吉祥寺主持净怡是位高僧,安处众徒,大振宗风,元成宗特颁圣旨,赐币护持吉祥寺。元大德元年,主持净怡禅师修建“选佛堂”,成为佛教界盛事。至此,吉祥寺庙产有田4514亩,地616亩,山7342亩,僧人逾千。元大德《昌国州图志》记元朝时吉祥寺盛况:“富都乡之锦沙,九峰环列,一名九峰山。始寺之未创,人迹罕到,常隐隐闻钟磬声。唐开元中,高僧惠超居其中,草衣木食,戒行精苦,阅十三代。……自是层观杰阁,金碧辉煌,茂林修竹,荫荟蒙密,为一方名刹,谓之‘小天童’。”
明洪武十九年,朱元璋的大将汤和以为舟山悬水域外,易藏匪纳寇滋事,就建议把舟山居民迁到大陆,实行海禁,吉祥寺僧众被迫也迁到宁波慈溪的东厩。如此规模的寺院,朝庭恐迁空后庙堂依然恢宏、香火重来,便将其焚之一炬,悲哉。
我还在满脑子为明朝昏君烧毁吉祥寺而痛心疾首时,不知不觉车已经到了小沙站停下,庄老和孙道长他们二位已在那里等候了,也不用客套,下车打过招呼后三人直接往“地爿里”走去。我们三人已经不是第一次结伴同行了,庄老师老当益壮、神采奕奕,孙道长长发飘飘、道骨仙风,和他们二位一路同行我一向都非常高兴。尽管天下着小雨,可是我们一路上还是有说有笑,只是这山路被雨水淋得泥泞不堪,我们的脚踩上去就会深深地陷到烂泥里,这回皮鞋算是完了。
路程不远,我们就看到了正在建造的吉祥寺。仔细一看可不得了,寺门口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我估么着大概来了有一两千人。附近的善男信女、远道而来的佛教徒、做法事的和尚、各工种的建筑工人、做饭烧菜的厨子、卫生监督所的、负责来宾登记的、发雨伞和大馒头的、打扫卫生的、端菜的、打杂帮忙的、还有我们这些没事来玩的,男女老少各个年龄段都有。小沙镇的两位女领导,宣传委员季文华和副镇长童娇也都过来了,这个场面好不热闹。
现在的吉祥寺是完全在被损毁的原址上面建造的,由于是在去年五月才破土筹建,所以我们这次只看到吉祥寺的主殿——圆通宝殿的框架结构和墙体,屋顶上只有一条条椽子和行条,还没有一片瓦,用我们本地的话来说这叫“四穿亮棚”。殿门口搭着脚手架,上面挂着红色的横幅,写着“吉祥禅寺圆通宝殿上梁庆典”这几个黄字。旁边放着一辆非常巨大的长杆吊车,这是准备吊梁用的。往殿里面看,那根又粗又长的大主梁已经摆放在了屋子中央,主梁是刚刚做好的,看上去非常光滑,梁体上面从右到左用毛笔写着“佛历二五五六年二月廿六日敬礼立”这几个大字,字体属于楷书,非常的端正。主梁的两端系着两根长长的大红布,有好些个善男信女一手拿着一块钱的硬币,一手拿着榔头、斧子或者砖头,争抢着把自己带来硬币一枚枚地敲进主梁里面去,据说他们这样干了就能够带来好运,由于敲硬币的人多,这条主梁不一会儿功夫就密密麻麻都是硬币了。主梁的南面和北面各有一面供桌,每张供桌上都放满了水果、糖果、干果、年糕、糕饼、枣子、点心、食用油等各种各样的供品,还有一对大红色的长蜡烛。有一群和尚正围在供桌旁边念经做法事,为首的大和尚看上去四十不到,身材魁梧,一张方方正正的脸带着佛缘,身穿一件鲜红色镶着金边的袈裟,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乍一看煞是威风。
走出圆通宝殿来一看,旁边一块很大的空地上搭起了长长的帆布篷子,篷子里面圆桌方凳早就摆放整齐了。我数了一下,一共有一百来桌,嚯,这场面都赶上千叟宴了。篷子旁新砌了个很大的灶,灶上面放着一口大锅,锅的直径有圆台面那么大。灶头军们正围着灶台忙个不停,据说是从哪个大企业的食堂请过来的高级厨师。做一桌素食,比一般的荤食宴席难,耗时也长,选材、搭配、制作等,要提前准备好几天。更何况是十几桌的菜,据说光是备料他们就忙活了好多日子。他们同样的菜一炒就是一大锅,每炒完一锅菜,都有人过来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分成一百多碗,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一块块长长的木板上面,一眼望去,那是何等的壮观。菜的旁边还站着几个区卫生监督所的同志,他们穿着制服,一脸严肃。今天他们当然得来啊,那么多人在这里吃中午饭,把好食品卫生关至关重要。
“上梁啦!”顺着这一声叫喊声望去,只见殿内和尚们念经已经结束,大吊车的长杆子正在从屋顶缓缓地放下,长杆子上挂着一个大铁钩,正在穿过屋顶椽子和行条间的空档,向主梁慢慢地靠近。工匠们都围拢来七手八脚的在主梁上牢牢地绑上两条又宽又厚实的粗帆布条,这时大铁钩已经下到离地面不足两米的距离,工匠们又快速把粗帆布条的一头系在铁钩上。一切搞停当之后,吊车的长杆子又开始缓缓地上升,一直到屋顶主梁所在的位置,那里早就有四个工匠在接应,他们有条不紊地把主梁装配到位,这整个上梁过程算是结束了。
说起这上梁啊,那是民间一大好事,也是佛教界一大圣事。寓意附近周围人才辈出,代代栋梁,佛日增辉,皆大欢喜,三星拱照,紫气东来。同时也祈盼国家昌盛,世界和平,风调雨顺,人心向善,社会祥和,百业兴旺,大吉大昌。佛教传入中国后,和中华文化结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仪轨尺牍,寺庙上梁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民俗和庆祝活动。
一般人家的上梁时间择于“月圆”、“涨潮”时辰进行,取合家团圆,钱财如潮水般涌来之意。上梁时如家人生辰时刻与上梁时辰相冲,必须避讳。上梁前必祭神,祭品有全猪、鱼、鹅、豆腐、蛋、盐与酱油,用木制红漆祭盘,置于供桌上端,其他菜肴廿四碗及南北果品十二盆。贴“上梁欣逢黄道日,立柱巧遇紫微星”之类的对联。对联用黄或绿色纸,切忌用红纸。梁之两端挂红绸,红绸下垂清顺治铜钿一枚,取“平安和顺”之意。上梁前,作头师傅要唱上梁歌,喊“上啊,大吉大利!”用绳子拉梁慢慢上柱端,梁的东端应高于西端而上,因东首为“青龙座”,西首为“白虎座”,白虎要低于青龙。此时鞭炮齐鸣,待正梁敲进榫内,往下抛上梁馒头,此时儿子、媳妇拉着一条红被面,把抛下的馒头接住,示意传宗接代。上梁之日,四邻用红布作旗,挂在自家的屋脊上,以免被“占风水”。
佛教寺院的上梁不同于一般居家的上梁,它有自己的一套仪轨,是一次引导信众修持佛法和感恩的机会。因为道场的建设资金来自信众的捐赠,通过上梁法会的举行,首先是寺院常住对捐赠者一个功德的认可和汇报,再者让随喜参加的人赞叹他人的布施功德,而鼓励大家发起布施的心。更重要的是,通过上梁仪轨的举行,大家共沐在经咒的功德中,祈福修持,从而上梁也变成了一次修持的活动。首先是大众云集,资深大师父举杨枝净水赞,再有主法法师加持大悲水,在大众齐声念诵大悲咒中为新殿洒净。再举佛宝赞,赞颂诸佛功德,然后大家齐诵普庵神咒,主法说上梁法语,工匠们再将殿堂的主梁安放好。
上梁一结束,没有片刻的喘息时间,来客们就像事先约好了似的,以最快的速度向殿外篷子里的餐桌跑去,这个场面甚是罕见,又实在好玩,一眨眼的工夫十几桌就都满了,我们三个大男人差一点就没有抢到座位。当然,还是有部分人因为没有抢到位置,站在一旁干瞪着眼。刚刚落座,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素菜就端上桌来,所谓的三丝炒烟鹅、鱼香梅花肉、卤水大肠、糖醋排骨、宫廷烤鳗、虾仁腰果、炒肉松、素味腊肠、油炸鸡块、红烧鲤鱼、红烧狮子头、鱼丸汤、如意酸菜鱼……这些个菜肴,如果光是看不亲口尝一下,根本看不出来是素食,吃起来的味道也与鱼肉等荤菜类似。客人们一边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些素菜,一边连声夸奖菜好吃,大家平时在家吃惯了大鱼大肉,今天吃起素食来就觉得别有风味。经过了解,这些个素食都是用一般家常素菜和豆制品做成,营养丰富,再根据肉食的味道,搭配一些作料,口感上吃起来更像荤菜。
吃完素斋我们就该原路返回了,临离开前一人领了两个大馒头,称之为“上梁馒头”。虽然叫馒头,其实是两个大糖包,上面盖了个大大的蓝色方印,这是到专门的包子铺里去大批量定做来的。因为这次是上梁,所以叫“上梁馒头”,如果是一般的农民家里造好了新房子,也会去定做这种大糖包,那名称就得换一换了,叫“竖窝馒头”。还有老人做大寿时也会去定做这种大糖包,称之为“做寿馒头”。不管是“做寿馒头”、“上梁馒头”还是“竖窝馒头”,据说吃了之后都能给我们带来好运,或许还能长生不老。哈哈,这当然只是说说罢了,不能当真。
在回来的公交车上我思绪万千,我认为这次小沙地爿里之行来得真值得,领略了一次特别的民俗风味,也感受了一次佛家仪式的氛围,真是大开了眼界,实属难得啊。吉祥寺是神圣的,复兴吉祥寺迫在眉睫,复兴吉祥寺是太平盛世的必然,是历史的机缘和民心所向。我衷心祝愿小沙吉祥寺早日建成,建成后的吉祥寺能重现当年佛家圣地香火旺盛的情形。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这座吉祥寺能够成为我们海天佛国的另一块金字招牌。
加载中,请稍候......